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影响

2018-07-31 09:25李杰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9期
关键词:社会思潮文化自觉文化认同

摘 要 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反映某一阶级或阶层思想文化意识需求的集中体现的,对文化自觉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思想潮流。聚焦当下,社会思潮已影响着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文化自觉程度及对外来文化择取态度和方式,还影响着大学生对民族文化认同的强弱,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信仰的坚定程度。因此,本文认为对当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文化自觉消极影响进行探析,找出消除消极影响及危害的对策,对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程度和能力具有巨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社会思潮 大学生 文化自觉 文化认同

作者简介:李杰,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7.097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我国各种社会思潮处于活跃期,在各种社会思潮影响下的思想交流和文化碰撞日益频繁,加之社会思潮与我国主流文化相互浸染,对当前我国大学生文化自觉产生了一定的侵袭和影响,出现了部分大学生缺乏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对民族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不强,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信仰的弱化等问题。因而,弘扬主旋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消除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文化自觉带来的消极影响及危害,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代社会主义思潮和大学生文化自觉

社会思潮历来是理论界和学术界争相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从不同角度来看都有不同释义,但综合众家之观点,社会思潮的定义如下:

(一)社会思潮的科学含义

所谓当代社会思潮是指,当前一定时期内社会意识和经济政治形态问题的具体反映,归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具体释义为:某一时期内,以具体反映某一阶级或阶层利益要求的思想倾向为主导的,以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人们最为关注凸显的问题与矛盾集中反映到思想文化上为主要依据的,以与之相关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并对整个社会阶级或阶层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思想潮流。 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以其所处的社会存在为前提,以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为理论要义,并与某些阶级或阶层的社会心理相互影响,相会制约、相互渗透。由定义可知,社会思潮具有时代性,易让人们与之产生相契合的思想共鸣,更易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当前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有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社会思潮。

(二)大学生文化自觉

大学生文化自觉是指当前我国大学生对本国文化起源、形成发展过程、规律及发展趋势等在思想认知上的认同和反思,且能够积极继承和发扬本国优秀民族文化,同时兼具对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时正确的判断和认识,并在吸收借鉴他国优秀文化与自身文化相融合过程中,具有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以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实际上则指大学生能够具备认识判断外来文化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其优秀精华,以不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社会主流文化意识为灵魂,不断提升知识底蕴和创新文化意识,进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三)社会思潮和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关系

社会思潮历来与大学生文化自觉关系密切,它们相互影響、制约、作用。其一,从正面来讲社会思潮的传播与发展有利于开拓大学生文化知识视野,为不断提升文化反思和问题意识提供契机,反之,也弱化了一部分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文化创新意识等。其二,后者对前者同时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大学生能够在已有知识体系的指导下,对错误的甚至歪曲不正的社会思潮具有一定的鉴别力和批判意识,理性分析和认识社会思潮,借鉴吸收积极成分,进而丰富自身知识文化体系。反之,一些自身鉴别力不强的大学生,一旦陷入错误歪曲的社会思潮,也会影响其文化自觉程度。由此可知,二者同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领域,同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都带有一定文化思想色彩,都集中通过社会意识内藏与社会实践外显,即同归上层建筑中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动态的集中表现。

二、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影响

当代社会思潮既有本民族的也兼具有外来的,传播的思想内容有精华也有糟粕,有积极也有消极的,这对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的大学生走向文化自觉也同样形成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一)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积极影响

当代社会思潮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相变化的,其主要涵盖的内容也是在本土与外来社会思潮融合、传播过程中彼此吸收借鉴、相互影响,对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产生了积极影响:一是能够不断丰富大学生文化知识。社会思潮中大都囊括各种文化的起源发展,为大学生深入了解文化的来源、发展历程、特征规律等提供条件,丰富和扩展了大学生思想文化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深度;二是大幅提升了大学生文化反思意识。社会思潮中往往包含较多的问题思考和例证,为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时提供多维思考和分析的方法,同时引导大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强化自我教育,增强了大学生自我反思和文化反思能力;三是进一步扩展和开阔了文化视野。由于社会思潮内容广泛,视角新颖,价值信息面较广,能够拓宽大学生文化视野,促使其思想活跃,能够全面看待问题。四是全面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社会思潮中的爱国思想和分析中西间文化对比差异,有利于大学生进一步树立爱国主义信念,凝聚共识,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危害

社会思潮不仅对大学生文化自觉有积极影响,同时还应看到其消极影响和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弱化了部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明确了当前大学生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基础,然而当代社会思潮中民族主义思潮虽然强调爱国主义,继承民族文化,但却不具包容性,仅认同和关心与本民族相关的,且用狭隘的眼光排斥其他民族。这对中国这个有56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国家来说无异于是鼓吹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加之个人主义思潮也紧抓时机来迎合大学生的“口味”,宣扬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集体和国家,这些思潮都易使大学生排斥异己,逐渐激化社会矛盾。例如,香港“占中”事件大多参与者都是学生,说明这些思潮在传播过程中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严重破坏了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2.削弱了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当代社会思潮运用大学生好奇、接受新事物快为手段,向大学生传播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理论。如新自由主义思潮向大学生宣扬私有制反对公有制,在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进而否定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拿资本主义高福利同社会主义存在的部分贫困相比较,以不对等的比较结果大肆向大学生宣传资本主义制度、文化的“优越性”和“科学性”,迷惑大学生对当前生活、社会不满,怀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和科学性。都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灵魂,如果从根基上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否定民族,可想而知削弱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制约了支撑社会主义制度向前发展的智慧动力,也破坏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实群众基础。

3.动摇了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信仰

信仰问题是近几年来西方国家攻击中国的主要问题,它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而在当代社会思潮中值得警惕的后现代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已经开始侵袭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信仰的阵地。前者主要强调反对中心主义和权威,提倡多元化政治格局和寻求差异性与不确定性,来消解现代性,向大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意图弱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远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瓦解党中央的权威,逐步消解中国的进步性。后者宣扬国学,用儒学取代马克思主义,提倡“政治儒学”, 却不主张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很大程度上淡化大学生文化创新意识,束缚了文化创新的脚步。它们把高校作为思潮传播的主阵地,以标新立异的内容和方式为抓手,以大学生崇尚个性为切入点,消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权威地位,进而达到确立资本主义信仰取代大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中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地位。

4.歪曲了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取向

大学生文化自觉很大程度上易受当代社会思潮的影响,如普世价值和实用主义思潮,影响和渗透着高校校园的主流舆论传播和引导,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其中,普世价值一方面宣扬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公平、正义、自由的人类道德底线,以西方意识形态和平演变大学生价值观,且强调它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来攻击中国人权,到处向大学生兜售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抢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为得到大学生的广泛接受,把实用主义包裹“糖衣”,以大学生生活实际和关注热点为接入点,打着关注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旗号,无限放大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的矛盾和个别社会冲突处理不当的现象,来博得关注,妄图传达资本主义最核心的个人利益至上的价值观,误导大学生过度追求自我利益,个人极端自由,走上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道路,造成大学生最终导向实用主义,看重实际效益和物质利益,急功近利,最终把大学生的价值观带入歧途,甚至全盘西化。

5.影响了部分大学生正确的革命历史观

近几年来,西方国家一直不放弃颠覆我国红色政权,正如它所高唱的历史虚无主义理论那样:一方面,徹底否认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妄图切断大学生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联系,斩断中华民族文化根基;一方面,贬低和攻击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对历史英雄人物抹黑和对其革命功绩、精神虚无化,否定党,否定历史,进而美化资本主义,让大学生学习和了解被“加工”过的历史,激起大学生对中国社会革命历史产生怀疑,消解了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颠覆大学生正确的革命历史观,逐步瓦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信仰的精神支柱。

三、消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文化自觉危害的对策

消解当代社会思潮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和危害,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程度,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扎实推进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原则引领社会思潮工作

面对后现代主义消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及文化保守主义制约大学生文化创新意识的危害,我们要以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为契机,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原则,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结合当前大学生关注的社会实际与热点,列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中,让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真正的科学性和与时俱进的品质。在实际教学和实践中要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原则引领社会思潮,扎实推进高校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强化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引导作用,对一切反马克思、反党的伪命题都加以拆穿,揭露其资本主义丑陋的本质,引导大学生在思想观念里牢固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如习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所强调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因此,我们要坚定这一指导思想,确保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信仰的不动摇,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觉。

(二)不断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文化自信教育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就易使外来文化侵袭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兴盛,更谈不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当前要想加强大学生文化自觉,杜绝社会思潮的不良影响,需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教育,以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熔铸党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教育内容,采用《辉煌中国》、《大国崛起》等写实纪录片等直观方式,从大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入手,引导大学生对我国制度及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科学的认识。同时以举办辩论赛的形式,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正确认识,真正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资本主义本质及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危害,摆正对社会主义制度和文化的认知,激发大学生文化创新的活力,逐步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全面筑牢和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认同同感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缺乏“身份意识”,没有“民族认同”,必然四分五裂、一盘散沙。面对民族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应从国家、学校、个人层面着手积极应对。首先,国家要利用主流媒体为媒介,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其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生根发芽,构筑坚不可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次,学校要讲好拥有56个民族形成的大家庭和睦相处的中国故事,从历史角度正确看待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包容性强,多民族融为一体的国家,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后,教师引导大学生自身要正确看待从历史中来的中国,加强大学生民族认同,杜绝民族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迷惑。同时,加强自我教育,摒弃狭隘的民族意识,民族分裂思想,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维护祖国统一。

(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期,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来消解普世价值和实用主义带来的危害。一是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促使大学生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价值认同。二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方面,转化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继承革命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大学生提供精神指引。

(五)大力提升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认知度和辨别力

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提升对社会思潮的认知度和辨别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文化自觉的提高。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會思潮在高校的传播,严重阻碍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正确历史观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严谨求实的历史素养,在加强对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过程中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不断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其次,教师要培养大学生正确辨析和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将一些历史虚无主义常用的污蔑党和革命英雄事例进行全面剖析,带领大学生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宣传不实,借揭秘反思之机行污蔑,刨社会主义根基之实的真面目,促使大学生保持清醒头脑,帮助大学生提升对社会思潮的辨别力和认知度,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侵害,遏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

综上所述,当前,各种社会思潮在高校的传播,对大学生文化自觉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和危害。应对其消极影响及危害,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思潮,提升大学生辨别力和认知能力,吸收当代社会思潮的有益成分,自觉抵制和消解其危害,不断强化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程度。

注释:

梅荣政.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多元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影响及对策探析.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9).

[3]张广乐.多元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9).

[4]邱金英、沈文静.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横的不良影响及对策研.现代交际.2017(17).

猜你喜欢
社会思潮文化自觉文化认同
直面“真问题”,廓清中国方向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基于文化共生视域的民族教育发展路径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多元化社会思潮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