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担得起!

2018-07-31 09:21郭孟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行为认知责任

郭孟莹

摘 要 责任是社会道德的核心,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应该是思想教育的核心,是根本的道德教育。从小学生起,培养其负责任的意识与能力非常重要。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我比较注重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次,培养责任心。

关键词 责任 认知 情感 行为

1认知——让学生相信自己能负责任

责任感是主体意识的表现。一般地说,主体意识越强,则责任越强;反之,主体意识越弱,则责任感也会随之减弱。所以,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意识,强化其对责任感的认识。面对外来工子女居多的学生,我们深深感到,由于缺乏家庭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他们大部分表现得“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生活态度,对责任感问题缺乏热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认知上,我着力培养学生要学会负责,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这个认知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让学生知道每个人有负责任的能力;二是,做事要认真做好了,才算真正的完成。具体做法如:

(1)讓学生从批评的语言中感受责任能力。学生学习、处事有不足之处时,批评是需要的,但批评不但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而且要让孩子意识到他有进步与改正的能力,也就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能力。我从不对学生说:“你真笨”或者“你好差”之类的语言,而是经常会说:“你是不够认真”。着重指出“认真”,意思是告诉他做不好的原因,不是因为他能力的不足,而是态度的问题,那是可以通过自我的心理调节可以改变的,只要端正态度,相信自己能做好。

(2)让后进生成榜样。无论个性如何、学习水平如何,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个体,不仅对于个人要有承担,还要对于班集体有所承担,这也体现了独立个体的社会性。我会给班上的后进生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让后进生当收发作业的组长、管理班级里的盆栽等,做得好的及时表扬,这样能消除学生认为责任感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的偏见。比如一位刚上四年级时成绩全班倒数第一的学生,我却经常让他帮忙收发作业、检查作业完成情况,这事他一直由不会做到现在做得很认真,成绩、和平时行为也有了很大进步。我经常以他为例子教育学生,让其他学生意识到无论能力如何,只要有责任心,就能得到认同,应该像他一样担得起责任。

(3)出其不意的惩罚。学生犯错,除了是因为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外,主要是由于对生活缺乏了责任感,有时候要让犯错误的学生重拾良好的生活态度,需要一些惩罚。比如一次学校发现在校外爬树、跳屋顶的学生,我们班就有10个人,10个人!人数之多,让人错愕。他们无视生命安全,其实就是对自己的责任心缺失。如何教育这一帮不珍惜生命的学生?我想了不少方法。最后,我先用一颗鸡蛋为比喻,就在他们面前轻易打破鸡蛋,鸡蛋洒落一地,再让他们去收拾。让他们从鸡蛋身上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同时要知道一但发现事故,后果很严重,而且要自己收拾残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后还给他们一个特别的惩罚,要求他们为别人做20件好事,意在让学生在关爱他人的行为中感受愉悦,从而提升对生活、社会的责任感。

2情感——活动感化,读书明理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外部动力,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是内动力。教师善于发现、培养、刺激班级的兴奋点,对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很有帮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所以认真观察,组织一些活动,及时开发学生自身潜能,学生通过自己参与,尝到了各种滋味,得到锻炼,责任心逐步增强。比如学校组织了“变废为宝”活动,学生出奇地积极参与,所以我特意在班中先举行了评选活动,评出好作品,再上送学校评比。活动中我要求学生不仅要展示作品,而且要向全班同学介绍作品的材料、做法、意义等。参赛学生展示了自己的特长,其他学生也感受到他们的真诚,作了一次负责任的评委。最后,评出了一、二、三等奖作品,我以印有自闭儿童画作的名信片作为奖品颁给学生。用意是要学生得到锻炼,同时了解社会上有这么一帮担起自己生命之责的弱势群体,学会关爱社会。

书是启迪学生“责任感”的良师益友。在书海中漫步,不失为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激发责任感在内心升腾的有效途径。这个学期我主要与学生一起共读了一本书——《佐贺的超级阿嬷》。没有提出读书要求、没有深究书的深意,每周利用周五下午一节课时间给学生读书。这样,学生就能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爱上读书。选择这本书是因为,生活的环境与学生的有相似之处,让学生从书中找到共鸣;书中的那位亲切可爱的阿嬷在极其贫穷、困苦的生活环境中,还依然保持着乐观、积极、关心他人的心,感染着她的亲人以至周围的民众。以这人物感染学生,培养对生活有责任心,学会感恩生活。

3行为——学会自己负责

如果每个学生都能把责任拉到自己身上来,而不是推出去,学生的责任心就逐步养成了,而这种责任心的养成,不能只靠讲大道理,要靠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细节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参与制定班级奋斗目标,设计卫生表格,布置活动任务等。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要求,我给每一个学生安排服务岗位,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承担一定的责任。让学生管好自己之余,尝试关注别人,学会团结班级。我会重点培养两个职位:班长,要求班长学会统领学生,起带头作用,在管理过程中,以高度负责的姿态影响其他学生;卫生委员,这是一份比较累的工作,培养学生积极劳动的精神,以吃苦耐劳的形象感染其他学生。以这两个职位的学生为中心,作全班学生的优秀榜样,培养了学生关心集体,勤于为班级服务的责任心。

生活中,不但要让学生知道哪些事情要他们自己负责,而且要知道这些事情必须由他们负责,一旦做不好不但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相应的惩罚,而且还会影响其他人,甚至整个集体。一般情况下我会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想惩罚的方式,让他们感觉到有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责任能力。

猜你喜欢
行为认知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