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隽
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公司2018财年上半年全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大中华区营收同比增长34%达97亿元,占整体营收21%,占亚洲地区营收44%。《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日前就其在中国的发展情况采访了恒天然大中华区总裁朱晓静。
20世纪90年代,恒天然前身新西兰乳品集团在香港设立全资公司,开始向中国出口乳品原料,此后又在上海、北京设立代表处。尤其是2008年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后,乳制品成为新西兰对中国出口的最大单一产品,新西兰也成为中国最大的乳制品供应国。
《中国经济周刊》:恒天然在中国和新西兰两国贸易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朱晓静:中国是恒天然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市场。恒天然大中华区拥有安佳专业乳品部、消费品牌、中国牧场及乳品原料等四大业务单元,我们希望在中国建立一体化的乳品业务。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布局,实现了整个产业链端到端的覆盖。
中新两国贸易合作对我们意义重大。中国乳业年均增长率达两位数以上,双方签署的自贸协定为乳制品贸易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对中国的业务有着清晰规划,不仅致力于发展优质的进口乳制品,也在向建立高品质奶源基地的目标努力,恒天然正向着乳品一体化的目标稳步前进。
《中国经济周刊》:你们在中国业务增长的动力来自哪里?
朱晓静:我们认为是消费和餐饮。恒天然餐饮业务主要是为餐饮企业提供乳品相关的原料,包括奶酪、奶油等。在原奶价格下跌的时候,生产奶油、奶酪等餐饮原料的成本也降低了。此外,餐饮烘焙市场的增长也推动了恒天然业务的发展。
中国休闲餐饮和烘焙市场近年来快速发展,年均增长率超过20%。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们不断寻求高品质的营养食品,对西餐和西点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人们对于美味食品以及外出就餐的需求快速增加。
在消费市场,恒天然通过安佳、安满和安怡等品牌把最新成果带给消费者。其中,安佳的纯牛奶、佐餐乳品及奶粉可满足消费者每日乳品营养所需;安满为孕期和哺乳期女性及婴幼儿提供特殊營养乳粉产品;针对亚洲人骨骼状况,安怡研发出成人高钙奶粉品牌。
在餐饮服务业,恒天然为国内的饼屋、餐厅、酒店供应高品质的奶酪、黄油等乳制品,并致力于为餐饮行业打造高品质的定制产品以及解决方案。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乳业在“三聚氰胺”事件后发生了很多变化,你们感受如何?
朱晓静:中国乳业和我们这家公司一样,都可谓“十年磨一剑”,2017年中国牛奶产量3545万吨,居世界第3位。恒天然是首批加入“一带一路”奶业联盟的15个成员单位之一,来自中国、荷兰、新西兰等6个国家,包括10家已在境外投资奶业的中国公司以及5家在国际奶业界享有盛名的跨国公司都积极参与。我们将进一步融入中国奶业市场,促进中新乳业交流与合作。
2013年8月初,恒天然宣布因乳清蛋白粉疑被肉毒杆菌污染,需要启动“预防性召回”,该公司CEO西奥·史毕根斯向中国消费者道歉。
随后,国家有关部门表示将无限期停止进口恒天然生产的两种原料。20天后,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发布公告称,未在恒天然原料中检出肉毒杆菌和肉毒毒素,并称新西兰奶粉没有食品安全问题。
此后,恒天然选择在中国推广更多本土品牌乳制品,而不只是作为其他品牌婴幼儿奶粉的供应商。
《中国经济周刊》:作为原料供应商,恒天然如何保证食品安全?
朱晓静:我们通过对供应链全程严格管控,从牧场养殖到加工生产,恒天然每年进行超过千万次的检测;在生产环节,恒天然所有工厂都获得了国际领先质量及安全体系认证,并配有完善的成品检测体系。产品出口前,恒天然还会进行一系列质量评估,以满足目标国家的规制和客户需求。所有货船集装箱在装货前必须严格消毒,并在运输途中全程密封以保障产品安全。全球可追溯技术是恒天然食品安全与质量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我们最快可以3小时全程追溯。食品安全是企业的初心,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这个初心必须坚守。
《中国经济周刊》:你们是为数不多在中国自建牧场的跨国公司,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朱晓静:我们认为,建牧场是必须做的工作。2007年以来,恒天然在河北省玉田县和山西省应县先后建立两个牧场,位于山东的第三个牧场也已投入建设,目前奶牛存栏量逾6万头,牛奶年产量超过3.5亿升。通过划定严格的质量管理“红线”,恒天然中国牧场获得了全球食品安全倡议组织认可的安全质量食品“优”级标准认证,成为中国奶牛养殖业中首家获得此认证的牧场。
《中国经济周刊》:你们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经验是什么?
朱晓静:最主要的是创业精神,我们把中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进行培育。我们大中华区在人员构成、业务发展等方面不断创新,管理层中有约七成是具备丰富行业经验的中国人,其中餐饮战略客户部、政府关系部等的重要岗位都由具有国际化经验的中国人担任,这让我们既能与总部保持顺畅沟通,也有利于开发符合国内客户需求的产品。我们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通过不断创新,在更广的生活场景服务中国消费者。
见习编辑:陈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