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玮 张燕 肖翊
四年来,北京正着力从以零散项目、点状疏解为主的“小疏解”向以点带面、集中连片、央地协同、整体推进的“大疏解”转变。
4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奋力开拓。这一新的经济增长极正迸发出蓬勃的活力,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初步成效。《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4年来,一系列疏解示范项目有序推进,关停了一批一般制造业企业,调整疏解了一批区域型专业市场;全面落实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实施了更加严格的准入标准。
4年来,伴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北京正着力从以零散项目、点状疏解为主的“小疏解”向以点带面、集中连片、央地协同、整体推进的“大疏解”转变。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一期工程基本建成,环球主题公园开工建设,公共服务建设同步推进。2014年起北京市常住人口连续保持增量、增速“双下降”。2017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70万人,实现了200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二是在交通、环保和产业升级一体化三个重点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4年来,在交通一体化方面,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的批复,到2020年,将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为主轴,基本实现京津石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一小时内通勤圈。此外,首都地区环线高速、京秦高速、京台高速等一批“断头路”“瓶颈路”正在打通或扩容。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2017年京津冀区域内13个主要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近10%。京津冀三地在构建区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上有了重大进展,三地环保部门签署了《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并正式启动了“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
在产业升级转移方面,北京市“瘦身提质”,“高精尖”经济结构逐步构建,天津市“强身聚核”,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河北省“健身增效”,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北京已累计调整疏解了动物园、大红门、天意等370余家批发交易市场,推动区域性批发市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学校医院等向外疏解,促进产业有序承接转移,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张承生态功能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重点合作平台加快建设。
三是雄安新区建设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备受瞩目的雄安新区规划框架已基本成熟,同步开展交通、能源、产业、文物等20多个专项规划编制和30多个专题研究;具有鲜明“大部制”特点的新区管理机构高效运转;新区经北京新机场至北京城区的城际铁路、白洋淀治理和重点地块植树造林等一批重大项目先行启动。
四是老百姓获得感增加。4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主动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民生工程项目和政策优先落地。京津冀三省市均出台了本地养老保险跨区域转移接续办法实施细则,推动京津两地高校到河北办分校、支持开展合作办医试点等政策,京津两市助力河北张承保地区脱贫攻坚也扎实推进。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一体化上取得了明显进步,让老百姓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增加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总结京津冀协同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的一些薄弱环节。例如,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协同创新的力度不足,市场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发挥,公共平台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认真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切实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开拓创新,为把京津冀打造为新时代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奋力拼搏。
一、加大协同创新力度,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京津冀作为北方最核心的发展区域,在环渤海和北方地区发展上起着重要带动引领作用。北京是创新资源聚集区,应尽快形成以北京为龙头、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京津冀协同创新集群。以研发转化为先导,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创新成果最大限度在天津、河北孵化并产业化,形成研发转化产品高端制造产业链条,打造“京津冀科技新干线”。要积极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改造传统企业,提升企业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开发新产品,拓展市场空间,把京津冀雷同的传统产业提升为各具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强化京津冀产业功能互补与合作。
二、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跨省级行政区中各行为主体的区域利益目标不够一致,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建立三地利益协调共享机制。产业协作方面通过建立跨区域项目财税利益分配机制,推进跨区域项目合作共建;通过完善园区合作共建财税利益分配机制,支持各方共建,促进地区间加强合作,推进产业转移;通过建立“飞地经济”财税利益分配机制,促进“飞地经济”有序发展,缓解落后地区发展瓶颈制约;通过建立企业迁建财税利益分配机制,理顺迁入地、迁出地之间的利益关系,优化产业布局;在公共服务发面,也要建立京津冀三地的利益共享机制,比如建立医疗保险共享机制、义务教育一体化共享机制、人才共享一体化机制,从根本上助推京津冀地区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三、调动企业等市场主体积极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不能只让政府唱独角戏,关键是要构建一个激励相容的环境,使得相关的企业和社会组织能够在参与中受益,从而调动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进来,形成多方多元建设的合力。
四、推进诚信共享一体化建设。应率先建成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互平台,整合政府部门及有关行业掌握的企业和个人数据信息,建立社会信用信息系統及企业信用信息披露机制,完善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与信用修复机制,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形成涵盖企业和个人各类信用信息的信用档案,使各行业和部门的信用信息实现互联互通。
中关村目前联合河北、天津两地建立了不同的园区,有力地推进了三地联合科技研发转化的应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驱动,协同创新是实现协同发展的核心所在。
北京中关村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的策源地和自主创新的主阵地,其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科技竞争的前沿阵地,应该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龙头。中关村不仅有北大清华为代表的知名高等院校和以中国科学院、工程院为代表的高端科学院,中关村还有外籍从业人员近1万人,留学归国人才近4万人,海归“千人计划”1000多人,占全国的20%,所以它是智力最密集、科技创新资源高度聚集的地方,所以它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创新和创业中心,诞生了像联想、同方、搜狐、百度、京东、小米等一大批科技型企业。
现在中关村有200多家科技企业的孵化器,企业总数超过2万家,高技术企业有1.3万家,上市公司有320多家。所以说我们和硅谷比肩的城市和地区,中关村是其中之一。它不仅有众多高技术企业,而且有资本的力量,上市公司有300多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超过1600多家。目前有2万多天使投资人,占全国一半以上,有600多家知名创业投资VC投资机构,金额和案例占全国的1/3,这个比例都跟硅谷相似。这是我讲的中关村的科技资源的优势、教育资源的优势和创新企业密集的布局。如何把中关村打造成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的主引擎,我觉得要采取五条举措。
一是协同发展必须以创新作为第一动力。要发挥中关村创新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区域协同、创新合作的载体和平台的布局。协同创新的平台是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体系的空间支撑,是实现京津冀创新资源共享、创新主体合作与创新成果快速转化应用的载体。中关村目前联合河北、天津两地建立了不同的园区,包括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等,有力地推进了三地联合科技研发转化的应用,这些科技园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和载体,能够实现三地协同创新。
二是创新发展需要解决创新力和产业力“两张皮”的问题。我们经常说创新老大难问题是科技没有办法转成经济,科技和经济存在“两张皮”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要推动京津冀各区域实现跨区域产学研深度合作,产学研用一体化,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转化应用。京津冀三地在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与产品生产方面各有所长。北京是技术研发创新的策源地,天津市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也十分明显,河北制造业成熟,技术的承接能力潜力很大。像清华大学的重大科研项目——现在在固安中试孵化基地,我不久前去看过这个地方,这个基地将清华学科齐全、高水平专家集聚的优势与河北省综合区域优势相结合,打造了集创新研发、项目孵化、技术转移、支撑服务“四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了清华的科技成果在基地中试孵化并实现产业化。
三是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要优化创新人才的吸引和激励机制,集众智、汇众力,将京津冀建成世界高端人才的聚集区。我们要建成一个高端产业的聚集区,这个高端产业聚集区最重要的是人才,所以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中关村是我国高层次人才管理改革的试验区,要以中关村为载体,吸引集聚全球的创新人才,包括吸引国际研发人才,要吸引科学家,还要吸引关键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以及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特别要允许北京的科技人才在雄安创业创新,进而实现创富。同时满足雄安对创新人才的需要,将雄安打造成宜居、宜业之城,特别是要建立新型的住房保障制度。现在在很多创新集聚区面临一个高房价的难题。高房价会对创新人才产生挤出效应。针对这一点,雄安特别要进行住房制度的创新,坚持租售并举的住房制度,提高政府供应的住房比例,让低价的住房成为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四是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要完善京津冀科技金融体系。构建高效协同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的股权投资链。没有金融创新支持,技术创新会出现闭锁效应,没有技术创新匹配的金融创新会沦为无米之炊。中关村已经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的金融高地,汇聚的各类金融机构和分支机构总数达到3000余家,实现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双轮驱动已经有良好的基础。比如说现在刚刚在港交所上市的小米,在中关村上市之前就完成了9轮融资,融资总额达到15亿元。所以说中关村这个地方的金融体系是一种支持技术创新的金融体系。还有利用大數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新技术,整合区域资源,完善开放化、网络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促进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的点对点的有效对接。
五是文化是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弘扬鼓励冒险、包容失败的创业创新文化,为京津冀协同创新注入活力和动力。中关村创业创新宽容失败、跨界颠覆的创新文化,为其成为技术创新园、高技术产业的孵化器、高技术产业的辐射源,以及企业家、技术人才的聚集地奠定了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从来就是九死一生”。创新最大的特点是高风险,同时也是高回报的,我们针对这一特点必须营造宽松的社会氛围,让科研人才、创业人才心无旁骛地自由创想、大胆假设、不断试错,相关的管理部门对新的技术创新要多包容、少苛责,多鼓励,少设限,完善创新的容错纠错机制,提高对企业创新失败的包容度,消除创新主体的后顾之忧,让创新创业的种子能够生根发芽。
四年来,人民日报始终关注、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按下“快进键”,步入“快车道”。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九大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对我国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示范意义;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4年来,京津冀三省市和有关部门单位同心协力,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核心,以协同发展为主线,以交通一体谋划、环保联防联控、产业协作对接为突破口,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新闻媒体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记录者、见证者,也是积极的参与者、推动者。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始终关注、支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4年来,人民日报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以社论、评论、专栏、集中采访、深度调研等报道方式,跟踪发展进程,展示协作成果,凝聚社会共识,汇聚社会合力;我们还发挥多平台、全媒体传播优势,内宣外宣协同、公开内参联动、报网端微配合、网上网下一体,全方位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加油助力。
2014年11月,我们在北京首次举办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搭建政府、企业、学界的交流合作平台,受到各方普遍赞誉,产生较好社会反响。举办本次论坛,旨在进一步探讨交流京津冀三地在政策协同、产业协作、创新协力等方面取得的宝贵经验,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难题热点,为三省市务实推进协同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服务和舆论支持。
作为论坛主办方,我们希望通过举办本次论坛,进一步增强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思想认识再提高、责任担当再强化,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行动自觉。
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战略构想到顶层设计,再到基本思路和重大举措,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决策的。这一重大战略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变化和民生需求,体现了强烈的使命担当、深邃的战略眼光和高超的政治智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加强理论阐释、增进社会共识,加强宣传推介、坚定各方信心,加强成果展示、汇聚发展合力,加强问题研究、推动工作落实,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更加深入人心、更快务实推进。
二是搭建合作平台,推动互助互鉴。
京津冀地区涵盖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人口超过一个亿,GDP占全国的1/10以上。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人民日报已形成全媒体传播矩阵,愿意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深化三地信息互通、政策协同,服务三地产业转移、经济转型,促进科技对接、创新协作,提供决策咨询、定制服务。
三是汇聚社会合力,助力攻坚克难。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工程。作为新闻媒体,我们将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深层矛盾和前沿问题,组织专题调研,提供决策参考;将加强与政府部门、智库机构、专家学者的沟通配合,找症结,明病理,開良方;将组织记者深入一线,挖掘各地经验,展示基层创造,推动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对接,促进点上突破与面上推广呼应,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按下“快进键”,步入“快车道”。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京津冀及周边各省区市和各相关部门立足实际、团结协作,探索建立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和重污染天气的应急联动、机动车联合监管的区域协作机制,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加快推进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强化执法监管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截至2017年年底,京津冀以及周边地区共清理整治涉大气排放的散乱污企业6.2万家,完成了以电代煤、以气代煤394万户,削减了散煤消耗约1000万吨,淘汰了小的燃煤锅炉5.6万多台,京津保廊上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基本上实现了散煤清零,重污染天气的应对也实现了统一的联防联控。与2013年相比,京津冀区域PM2.5的浓度平均下降了39.6%,“大气十条”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水十条”“土十条”的任务深入落实。这些治污工作的顺利推进,特别是“大气十条”的圆满完成,不仅仅使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而且为我们今后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了基础,赢得了信心,具有历史性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的原因在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在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和全力落实,在于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指导监督和热情参与。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近年来包括京津冀在内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之所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离不开人民日报等媒体的大力支持。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长期以来,人民日报等媒体朋友们大力地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宣传中央生态文明的决策部署,广泛地普及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最大限度地赢得了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加大了问题曝光的力度,一大批违法排污、虚假整改的问题被陆续曝光,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欢迎和拥护。
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坚持环境治理与环境宣传两手发力,共同推进,既要宣传报道党中央国务院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和决策部署,介绍各地区各部门的不懈努力和工作成效,也要主动地曝光损害群众健康和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且紧盯问题的整改情况,为加快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加快构建三地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保障条件。在谋划部署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时,总书记再次指出,要构建快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打造绿色交通体系。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已经进入了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我们将按照高质量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五个新突破”的要求,进一步集中攻坚,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取得更大的成效。
一是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共建。加强三地交通基础设施的统筹布局,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交通体系,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的一小时通勤圈,京津保唐一小时交通圈。着力推进京津冀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打造一批精品铁路工程,完善便捷通畅的公路交通网。加快建设以天津港为核心、以河北港口为两翼的世界级港口群。按照“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要求,加快北京新机场建设,确保2019年顺利投产,打造京津冀国际一流的机场群。加快构建雄安新区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着力打造交通强国建设的先行区。
二是促进交通运输服务的共融。统筹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综合客运枢纽和物流园区,新建、改扩建综合客运枢纽,运输服务方式之间换乘不超过10分钟,全面推进三地运输组织一体化衔接,大力发展旅客联程联运,实现主要城市之间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让客运更便捷。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推进港口大宗物资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到2020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铁路货运量较2017年增长40%。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打造节约智能的物流体系,让物流更绿色、更高效,突出创新驱动,加快推进智能化运输服务升级,以数字化引领交通服务的现代化。
三是努力实现交通运输成果共享。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支持服务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着力治理北京交通大城市病,实现绿色出行比例超过75%。坚决打好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战,加快实现环京津冀贫困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坚决打好交通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务债务风险。
四是深入推进交通运输协同共治。着力解决制约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制度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加快一体化服务相关标准的制定,促进制度对接和融合,完善三地协同运行监测和应急指挥系统,持续推进联合执法,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
在过去4年多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上处于谋思路、打基础的阶段,今后一个时期将进入攻坚克难期,我们将根据党中央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和京津冀三地,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各项落实工作,重点要完成下面几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积极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我们要牢牢牵住这个“牛鼻子”,认真落实控增量、疏存量相关的政策建议,严格实施北京市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推动区域性批发市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和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以及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有序疏解。
二是高起点、高规划、高标准,规划和建设雄安新区。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要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总体要求创造“雄安质量”,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样板,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构建以《雄安规划纲要》为统领,其他综合性和专项规划为支撑的“1+N”的规划体系,把每一寸土地规划好再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新区改革开放工作,根据《支持新区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制定各领域改革任务的实施方案,构建“1+N”的改革开放政策体系,形成组合拳的效应。选择一批符合规划方向、条件成熟的轨道交通、水源保障、环境保护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尽早启动建设,为新区开局起步和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三是高质量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完成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平稳有序推进北京市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向城市副中心搬迁,推动城市副中心和廊坊市北三线协同发展。
四是以打赢蓝天保卫战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认真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三年行动计划,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整优化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强化区域污染的联合防控治理,积极稳妥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等工作,继续压减过剩产能,加快实施一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项目。
五是以交通一体化为重点,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眼于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及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空间布局,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立体化、网络化交通网络,提升交通运输组织和服务现代化水平,建立统一开放的区域运输市场格局,不断提高京津冀地区交通一体化水平。
我们深知北京作为首都,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光荣使命,必须不断深化认识,深入部署,全力推進,在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领导下,我们携手津冀两个兄弟城市,经过4年多的努力,推动了一批重要事项、重点项目、重大政策的落地实施。
一是疏解非首都功能成效明显。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以治理大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全市不予办理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到1.95万件,特别是统筹全市力量,坚持先立后动,有序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累计疏解退出一般性制造企业2200多家,疏解提升市场1090家,物流中心115个。
二是“一核两翼”联动发展态势初步形成。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开局起步,把支持雄安建设作为分内之事,雄安新区需要什么就坚决支持什么。
三是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取得积极成果。一体化交通网络加快构建,涉及北京的高速铁路全部开工,市域内高速公路“断头路”基本消除,新机场航站楼楼顶封围。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深入推进,区域空气重污染联防联控让三地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产业转移、对接协作成果丰富,京冀两省市共同推进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三地产业融合程度在大幅度地提升,曹妃甸示范区累计签约北京项目129个。
四是协同创新和共同服务一体化稳步实施。深入推进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北京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津冀布局,实施教育领域合作项目70多个,认真落实对口帮扶河北张承保地区的任务,助力帮扶地区累计脱贫23万人。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会议的精神,按照“一个核心任务”“五个新突破”“三个机制”的工作要求,和津冀两个兄弟省市更加紧密地合作,全力以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一是规划引路,推进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落地。
二是保持定力,抓好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
三是聚焦重点,纵深推进重点领域的合作。扎实推进交通一体化,继续推进京张高铁、延崇高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和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区域空气重污染应急联动,持续推进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加强产业对接协作,巩固提升“2+4+N”的产业合作格局,深化对河北23个贫困县的对口帮扶。集中力量抓好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筹办。
滨海新区是天津发展的龙头和引擎,是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天津建设“一基地三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运营创新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的过程中,滨海新区是主战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未来科技城等合作平台加快建设,仅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成立一年多来就新增注册企业474家,形成了项目集聚的新格局。同时我们围绕交通一体化,加快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实现了与北京一小时通达圈。围绕生态保护一体化,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空气质量和水环境持续改善。展望未来,滨海新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大政方针,在天津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国家部委和相关方面的支持下,围绕大局、精准发力,努力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体现新作为。
一是主动服务北京。主动找准在环首都城市群中的角色定位,主动靠近北京、配合北京、服务北京,围绕产业、生态、交通、科技等重点领域拓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协作关系;主动对接雄安、支持雄安、服务雄安,尤其是作为距离雄安新区最近的出海口,我们下大力气完善交通体系,增强港口功能,努力打造雄安新区的海上门户。
二是主动服务京津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化先进制造研发功能,在自主可控基础软硬件、航空航天装备、动力电池和生物制药研发这四大产业上聚焦发力,以产业协同带动发展协同,强化海空两港功能,完善集疏运体系,推动智能化发展,发展高品质业务。在建设以天津港为核心的世界级港口群中发挥关键作用,建成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加快于家堡金融区域开发,培育跨境金融、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建设国家金融改革创新基地。
三是主动服务京津冀重点领域协同。主要是深化交通体系协同,加快推进京滨城际铁路、津石高速公路建设,主动配合津雄高铁公路建设,推动海铁联运、空铁联运服务向京冀地区拓展。深化改革攻坚协同,积极参与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打造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升级版,提供更多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示范。深化科技创新协同,依托北京的科技研发优势、河北的空间资源优势和天津的先进制造优势,构建创新协同发展共同体,打造区域产业创新中心。深化生态保护协同,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整治散乱污企业,为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多做贡献。
4年来,河北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与京津两市携手,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努力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当中加快发展自己。特别是中央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后,我们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坚持稳扎稳打,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成功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4年来,协同发展为三省市带来全方位、历史性的变化:
一是出行更方便了。打通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断头路”1400公里,京保、张唐铁路建成通车,环京津“一小时通勤圈”“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
二是蓝天增多了。推进钢铁煤炭去产能,散乱污企业集中治理,城市燃煤锅炉改造提升,农村地区冬季清洁取暖,2017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比2016年下降7.1%,为实现“京60”目标做出了河北贡献。
三是产业更优了。北京现代汽车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河北。2017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13年提高了6.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6.6个百分点。
四是平台做实了。京津冀和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入推进,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津冀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通武廊试验示范区等平台建设加快,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津冀渤海港口投资公司等市场主体相继建成。
五是差距缩小了。北京一批知名学校落户河北;河北300多家医疗机构与京津建立合作关系,2017年燕达医院率先开通医保异地结算。
实践证明,协同发展有效推动了北京“瘦身提质”、天津“强身聚核”、河北“健身增效”,达到了“1+2>3”的结果。
回顾过去,协同发展效果初显;展望未来,协同发展前景辉煌。河北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紧紧抓住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加快“三区一基地”建设,推动交通、生态、产业3个重点领域实现更大突破,扎实做好冬奥会筹办工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深入开展与京津新一轮务实合作,主动支持服务北京天津,协同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机场及有关合作平台建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推动河北高质量发展。
2018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案例发布仪式上,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秘书长乔永清为获奖企业代表颁奖。
潮起京津冀,扬帆正当时。2018年7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来自京津冀各个城市的主政者和企业家结合各地区的经验体会、创新实践畅所欲言。
在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期目标的开局之年,各地如何找准自身定位,进行了哪些创新实践?又将如何进一步把握机遇,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战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记录下了他们热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发言。
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地官员怎么看?
北京市大兴区委书记周立云:大兴区位于北京城市南部,坐拥北京新机场,连通雄安新区,比邻副中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部核心功能区的组成部分,也是首都城市“一核两翼”的重要腹地。
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赋予了大兴区“三区一门户”(即面向京津冀的协同发展示范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引领区,首都南部国际交往新门户,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先行区)的功能定位,建设北京新机场,以“三城一区”(即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打造北京经济发展新高地,大兴区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城乡接合部的治理是大兴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点领域、重点任务。大兴以疏解为切入点、突破口,抓重点、补充短板、强弱项,探索超大城市近郊地区的乡村治理模式。
天津市和平区委书记陈绍旺:和平区是天津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区,是全市的金融、商贸、教育和医疗卫生聚集区,具备较好的产业承接优势。和平区全力承接非首都功能的疏解,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产业规划上展现新作为。在大力发展高质金融、高端商务、高档商贸、高新科技、高雅文旅“五高”产业的基础上,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精准发力,实现承接非首都功能产业的再升级。
二是在发展布局上展现新作为。和平区将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打造海河沿线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的项目商务带,承接首都金融服务、金融创新企业和央企的二级总部。同时构建“航运+金融+外贸进出口”产业体系,打造面向“三北”、服务“三北”的国际航运服务业集聚区。
三是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展现新作为。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优化打造政企互通服务信息化平台、政策一点通平台、企业家专业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面、优质、便捷的政策服务等。
河北省张家口市委书记回建:在深入融合协同发展战略中,张家口的发展思路是以建成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为引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打造北京“后花园”,在保障和服务北京的过程当中发展壮大自己。
目前张家口努力在四方面实现大的突破:一是在坝上建国家草原公园和国家牧场。全面放大坝上草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从根本上解决坝上区域性贫困问题。二是在坝下地区建设国家农业公园。大力发展都市特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休闲体验农业,打造田园综合体,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三是在全市大力发展全域旅游。高效组织全境旅游公交,与京张高铁相衔接,沿线打造一批体育小镇、康养小镇、特色小镇、科技小镇等等。四是加快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着力推进冰雪产业、新型能源、数字经济、健康养生、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发展,积极挖掘“三亿人上冰雪”的市场潜力。
张家口今天的发展得益于依托京津、服务京津,张家口的未来也必然在协同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
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翟立新:近年来,中关村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重点,创新模式,积极推进合作园区建设。启动了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工作。制定实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行动计划,初步形成了加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中关村曹妃甸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等建设模式。
二是搭建平台、延伸服务,推动构建创新创业生态。支持中关村创业服务机构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成立京津冀众创联盟,组织推动中关村开放实验室资源与津冀省部级以上研发机构的开放共享与协同发力。
三是优势互补,应用示范,加快区域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围绕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等需求,率先在京津冀区域钢铁、电力、能源、化工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和技术推广。到目前,中关村企业累计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达到6100多家。?
北京市通州区委副书记、代区长赵磊: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构建首都发展“一核两翼”,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目前,城市副中心建设已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高标准编制了副中心规划。规划提出了三个示范区,即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以及“六个城市”(即建设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的目标要求。
二是高质量推动副中心建设。去年、今年共安排城市副中心重大工程近500项,投资超过2000亿元,副中心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加速提升。
三是高水平提升副中心管理。紧紧抓住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坚定有序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纵深推进违法建设拆除,有形商品交易市场疏解,提升背街小巷综合整治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四是高站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截至目前,副中心與武清、廊坊签订各类合作协议达到28个,还与雄安新区保持高层对话,推进干部交流。
随着副中心控规、通州区总规与北三县整合规划的发布实施,副中心建设将进一步加速。
天津市蓟州区委副书记、区长廉桂峰:蓟州区内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承担着一批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被京津冀协同发展定为生态涵养功能区。
几年来,蓟州区立足该功能定位,积极主动融入协同发展,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在陆网联通上,加强区域轨道交通、高速路网、国省干道对接,开通了北京与蓟州城际快铁,推进京哈高铁蓟州龙湾站建设,以利于更好融入区域协同。在产业承接上,京津州河科技产业园被确定为京津冀产业转移46个承接平台之一。在区域合作上,与紧邻的北京市平谷区以及河北的遵化市、三河市、兴隆县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共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京东旅游休闲示范区。
蓟州区将不遗余力保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蓟州山水,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更加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天津市西青区委副书记张劲:力争用3年的时间建成对接服务雄安新区的津门首驿和津西绿城
西青区立足西青的资源禀赋,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实施“两城三带三区”的发展布局,打好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南站科技商务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三张国家牌,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
近年来,全区已累计引进北京项目357个,协议投资额1884.9亿元。北京电子城西青科技产业园、中电数据、清华启迪等一大批首都企业先后在西青成功落地;区域内的京南温州商贸城、王顶堤商贸城、卓尔电商城,承接了动批外迁的1万多商户;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力争用3年的时间建成对接服务雄安新区的津门首驿和津西绿城;深入推进对口帮扶,累计落实对口帮扶河北承德平泉经济民生项目的资金4565万,实施39个帮扶项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秘书长范恒山: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第一,从心底里“合”,合即合作联动,合则同,要牢固树立合作意识,充分认识合作联动、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在心灵上构筑默契,在思想上形成自觉。第二,要往根本上“抓”,就是要抓好涉及根本的制度性举措建设,为协调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第三,在关键处“联”。抓住影响协同发展的关键方面,来推动一体化建设,推进交通一体化建设、产业的统筹发展,同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升。
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挑战严峻,必须凝心聚力,一件一件地抓实,一招一招地巩固,积小胜为大胜,以局部谋全局。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市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孙虎军: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天津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把天津放在协同发展的大系统中定位,全面推进“一基地三区”建设,做到“四个坚持”,在更好地服务协同发展大局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精准承接,加快产业协同引领。依托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产业基础,发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平台的优势,精准错位有序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北京共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二是坚持以港兴城,加快港口服务升级。依托天津港作为京津冀的最大海上门户这一战略资源和竞争优势,主动对标国际一流水平,进一步强化京津冀重要出海口的功能作用。三是坚持绿色转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四是坚持制度创新,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崔松光: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推进京津冀产业协作和转型升级有以下4个工作重点:
一是坚持瘦身健体,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近年来,北京制定实施了全国首个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制定出台了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个高精尖产业的指导意见,开启了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重大历史性的变革。二是着重协同创新,着力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北京携手津冀深入推进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跨京津冀的科技创新园区链已经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呈现出良好态势。三是聚焦重点平台,推进产业协作转型升级。四是加强政策引导,完善产业转移承接配套政策。4年来,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并严格落实非首都功能产业疏解配套政策的意见,推动规划土地、财税价格、投融资、就业社保、资质互认、异地监管等措施的落地,推动形成完整的疏解支撑政策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形成了“9+N”的政策体系,努力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河北省沧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袁志刚:目前,沧州累计引进北京项目622个,总投资4779亿元;引进天津项目516个,总投资885亿元。在引进京津冀三地企业协同发展的同时,沧州还承担疏解非首都功能、承接北京商户的功能,已有7000余家北京服装商户落户沧州。
沧州未来将继续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第一,继续加大京津产业的对接力度,依托黄骅港综合大港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業,吸引京津金融等高端服务业到沧州设立分支机构,争取更多的京津企业及央企生产基地落户沧州。第二,积极承接功能疏解,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全力打造京津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发展基地。第三,努力搭建好承接平台,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加快渤海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沧州现代产业基地等平台建设,增强产业承接能力,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高服务效能。
河北省保定市委常委、副市长孙其军:保定市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有3个特点:创新引领型项目越来越多、与京津企业合作项目越来越多、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项目越来越多。
在项目推动过程中,保定市突出采取了4项措施:一是围绕协同发展抓项目。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坚定不移地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支撑点、经济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外资金融京津及北方市场的桥头堡,构建了京津疏解、保定承接、雄安引领、保定支撑的发展格局,共同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现代化协同发展示范区。二是深化双创双扶抓项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双城联创,全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三是做优生态支撑抓项目。全力打造京津和雄安新区绿色生态屏障。四是强化责任抓项目。把项目建设作为锤炼干部作风、焕发最佳状态的主战场,对市级以上的390个重点项目全部由市县领导包干,落实责任清单,精心、精细、精致、极致地提供“亲清”型的服务保障。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会生:国家开发投资集团(下称“国投”)发起设立的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先后投资了寒武纪、沧州四星玻璃、康希诺生物等一批项目。此外,国投还设立了水环境基金,并加大北疆电厂排放改造力度,助力京津冀打赢蓝天保卫战。国投旗下的安信证券、国投泰康信托、中投保等企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优质的金融服务。
国投还与原国家质检总局、雄安新区、中科院分别合作,建设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研究基地、人力资本公司,助力白洋淀生態治理。此外,国投管理的央企扶贫基金出资设立雄安眼科医院,助力河北医疗精准扶贫。
中国光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鹏:当前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改善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围绕京津冀环境保护,我提出4点建议: 第一,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做减法改善城市环境;建立“反磁力中心”,在核心城市的外围建立新的城市,疏解功能;发展城市群。第二,构建污染协同治理机制和环保基础设施共建机制,包括构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构建京津冀地区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推进京津冀跨界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第三,建立资源能源环境产权交易体系,建立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促进京津冀低碳发展。建立完善北京、天津和外围城市之间的有偿用水机制和水权交易体系。第四,建立健全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各地可以建立区域生态补偿专项基金,专项对生态保护进行补偿,也可以建立生态环保基金和政府引导基金。
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国丰:作为首都食品供应服务保障的重要载体,首农食品集团全面落实疏解整治促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精准扶贫等重大战略任务,凸显国有企业的使命担当。
一是在疏解转型中树立首都国企的新形象,切实履行企业疏解整治主体责任。截至2017年底,疏解、关停畜禽养殖场40个,拆除腾退老旧厂房、违章建筑224万平方米,完成综合整治86万平方米。二是在产业对接中形成协同发展的新态势。与津冀投资了农牧业、食品加工等30多个产业项目,建设了河北首农现代农业循环示范园等一批带动作用明显的重大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10亿元。三是在精准扶贫中构建示范带动的新模式。累计带动津冀区域超过10万农户受益,超过30万人脱贫致富。今后,首农将全面推进“立足北京,协同京津冀,布局全国,走向国际”的产业发展格局。
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孟惊:从2002年起,华夏幸福与河北固安县合作,探索以市场化机制开发建设运营产业新城,探路河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有几点做法:
第一,坚持机制创新,把深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作为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第二,坚持路径创新,目前已推动超过数百项全球和北京的高技术成果在河北有关县市落地。第三,坚持集群打造,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协同发展的重要路径。华夏幸福以产业发展为核心,有效突破产业集群培育的关键环节,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第四,坚持产城融合,把提升城市魅力、承载力作为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公司以产城融合为理念,持续完善教育、文化、商业、医疗等城市功能。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副总裁杨鹏:通过科技可以实现数据、政务服务、交通、金融风险防控四个区域一体化,通过顶层设计建立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数据平台架构、统一数据治理体系,引导京津冀三地在各地开展统一数据共享系统建设,连接成为京津冀数据一张网。
蚂蚁金服希望在现有“一网通办”架构的基础上,建立京津冀政务服务一体化办事平台,通过“数据通”“账户通”“服务通”“入口通”,为各地群众实现审批业务上“统一覆盖”、群众体验上“统一入口”、信息交互上“统一证照”、政府治理上“统一数据底层”。
在金融风险防控一体化方面,蚂蚁金服未来会和京津冀等地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各类地方金融风险的新形态、新特点与新模式,通过构建“风险大脑”科技监管平台,在京津冀实现监管数据一体化、风险识别一体化、预警一体化和处置一体化,形成跨区域金融风险防控的“一张网”。
京东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郑宇:要将城市计算的理念用于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京津冀智能城市群。城市计算就是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服务智能城市建设,将城市中无处不在的感知系统与先进的时空数据管理方法和分析模型相结合,洞察城市的过去、掌控城市的现状,并预测和优化城市的未来,最终解决城市规划、交通、环境、能源、商业和安全等问题。
今年6月,京东金融推出了智能城市信用平台。该平台集数据储存与处理、模型算法、应用搭建三大功能于一身,为政府、企业提供信用档案、信用诊断等服务,帮助城市政府可视化地了解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提升对社会信用的管控能力。尤其是可以对企业做风险预判,提前找到存在信用风险的企业信息。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轶鹏:京津冀作为国家重点打造的全新增长极,对于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在可持续、集约化、智能化方面提出了更高和更严的要求。伊利集团结合多年的经验和先进的国际化方案,在京津冀部署了绿色牧场,推动了清洁的环保养殖方式,从技术、资金、管理等各个方面为牧场提供支持。
此外,伊利在智能化建设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利用京津冀在产业集群、物流交通等多方面的区位优势,引进了国际先进的设备、工艺,打造了8个生产基地,将智能工厂、生产设备连接到智能管理系统当中,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文中图片由《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责编:牛绮思 niuqisi@@ceweekly.cn
陈惟杉 chenweishan@ceweekly.cn
周琦 zhouqi@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