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讲者:农燕 ( 《卫星与网络》编辑部主任 / 新媒体总监 )
当下的我们是非常幸福的,生活在一个江浙沪包邮的时代。这一方面要感谢诸多制造商、渠道商,特别是零售商的勤奋和创意,也要感谢公路、铁路、电信、互联网、银行、实名制管理等等基础设施的运营方。在从前,身居北方的人们想买到南方的货品是很困难的,而直接远程购物更是只存在于科幻作品当中。但,今天,一切得以实现。
因此,常常有人会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宇宙航行就是这样“不仅敢想,还要做到”的事业。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思索怎样进入宇宙、在星空之中穿梭。
从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到现在,已经过去100多年了,星际旅行仍然只存在于幻想中,但这一直都是科幻作品的热门内容,说明人们对宇航保持着持续的、高昂的热情。今天,商业航天的发展让宇航前所未有地接近普罗大众。卫星早已直接服务于普通人,太空旅游也已经在倒计时之中。因此,很多人都期待在有生之年,真的能看到人类移居外星,成为一个多星球的物种。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地展望一个地球、月球、火星包邮的时代呢?
多星球文明的时代,是一定会来临的。
约翰尼斯 · 开普勒
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
1610年写作幻想小说《梦》
讲述人类登月探险的故事。书中提到喷气推进、零重力状态、轨道惯性、宇宙服等。
儒勒·凡尔纳
科幻小说鼻祖
1865年开始连载小说《从地球到月球》讲述主角们计划乘坐一颗炮弹,从地球发射,到月球探险的故事。
到了那个时候,人类社会的形态会是什么样的?这或许要更加年轻的一代人和今天的商业航天人们一起来探索和追寻最终的回答。因为,我们完全可以给出一个坚定而充满信心的展望:多星球文明的时代,是一定会来临的。
回顾历史,人类一直在不断扩大自己的活动空间。中华文明经过漫长的努力,从几个小小的发源地成为了今天这个辽阔而伟大的国家。先人们不断向更广阔的领域寻求资源和发展,开垦耕地、开发矿产、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建立起城镇、村庄,积累着文化和科学技术。只有不断向新的领域扩展,才能获得更丰富的资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彻底解决当下所面临的种种难题。
月球、小行星和火星上有着丰富而高价值的矿产,宇宙带给我们的远不止这些。当人们在为每天的能源烦恼的时候,照射在外太空的太阳能却没有得到利用。实际上,每年照射到大气层外、地球静止轨道一千米宽度这个环形上的太阳能,比全人类一年消耗掉的全部能源还多。还有水。水是生命之源。但是,今天地球上的水很可能就是小行星撞击带来的,人们在月球、火星和小行星上,都找到了水的痕迹。如果地球上的水不够了,我们不能够让人类自己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为何不大胆地畅想,去宇宙里寻找更多的水呢?
还有我们人类自己。人类是有机体,而有机物又被叫做碳水化合物。然而,碳很可能也是小行星撞击带来的。
也就是说,当人类向宇宙寻求发展,成为宇宙人的时候,或许才是真正回归生命本源的时候。
向宇宙寻找生存和发展的更多空间是人类的必然;但向宇宙进军,却又是艰难而充满了风险的事业。所以在很长的时间里,航天特别是载人航天只能依靠政府才能开展。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国内外的航天活动在政府的支撑之下,建立起了比较充分的技术基础和设施。
以我国为例,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火箭、卫星、探测器和飞船制造能力,发射和测控设施,还建立起了相应的卫星通信、导航定位、遥感应用和气象服务体系,也都具备了比较完整的配套技术体系和配套产业能力。
这意味着对于商业人士来说,航天活动不再高不可攀,航天和宇宙开发完全可以成为一种商业活动了。
国外已经有相当多的先行者在实践商业航天活动,大家耳熟能详的有伊隆·马斯克、杰夫·贝索斯、格里格·维勒。其中马斯克之所以最出名,是因为他造出了大型火箭、发射了货运飞船,还打算发射载人飞船,打算送人去火星定居。
在国内,也有一批年轻的创业者,放弃了体制内的职位,勇敢地投身于商业航天活动。他们的努力值得赞赏和钦佩,但总体来说,我们的商业航天还很弱小、很不成气候。这并不是因为中国缺少航天相关的人才和技术,也不是缺少发射场或者测控雷达,更不是缺少超级计算机和投资,而是缺乏一个良好的商业航天产业推进机制和产业推进机构。
进军宇宙,畅想“地月火包邮”的时代
商业航天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产业,而是决定了人类未来和民族命运的战略性产业。甚至可以说,决定了大航天时代的游戏规则和利益分配。回顾历史,我们错过的大航海时代,让中华民族在一百多年前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今天的我们决不能让这一幕重演,必须尽最大的力量来取得大航天时代的经济、社会和文明发展主导权。
于是,这成为“宇宙人”要为之而努力的事业。
我们的宗旨,是聚集资源和人才,发展广泛意义上的商业航天,积累技术、能力、方法和思想,最终推动人类成为一个多星球物种,推动中华民族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决定性和主导性的作用。
虽然我们终其一生,未必能够看到这个目标最终实现。但回望过去,我们今天的一切不正是一代又一代前人努力的结果吗?我们作为这整个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代,应该为这个终极目标,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而且,我们有信心一定能看到突破性的进展,并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建立起航天的大众品牌,有效地传播航天的文化,推动航天产业的新发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说前述目标有些遥远,那么放眼当下,同样有相当多的机会值得我们全力投入。
首先,推动商业航天的发展,并不仅仅会解决上天的问题,同时也能解决地面上的问题。我们所熟悉的卫星应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潜力。卫星能够给个人消费者和商业企业提供无处不在的宽带通信服务,无论在陆地、航船还是飞机上都不会中断;卫星遥感、卫星气象和卫星导航融入地理信息服务,能够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关于消费、旅行、采购、投资等等多方面的决策依据,让社会的运行更加高效和安全。
另一个值得投入的近期目标,是航天模式和航天精神的推广传播。
作为商业航天的推动者,我们正在用另外一个视角来观察中美贸易摩擦,观察美国在芯片问题上搞“卡脖子”这件事。国家已经拿出了决心和措施,来自力更生解决缺芯的问题。然而我们还要超越芯片的范畴,看到更广泛、更远的产业图景及来自未来太空的“大航天时代的压力”。
年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质量发展的要点,不仅仅在于芯片,而是在于更广泛、更深远的高技术产业能力。但是包括芯片在内,中国的高技术产业扶持计划整个被美国人当做了攻击对象。这意味着我国的产业升级和发展来到了一个重要的节点,高质量发展和制造强国战略下的每一个项目,都会成为国家之间产业竞争的热点。这些项目的突破,都不可能再得到外援,都需要相关产业发起自主创新。
同样,中国航天从创业以来一直遭受美国的禁运和制裁,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短暂合作期当中,技术交流也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因此,中国航天无论从技术积累、方法论还是思想认识上,都比其他任何行业更善于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仅仅在电子元器件这一个领域,航天就建立了完整的高端产品研发、供应和质量保证体系,基本依靠国产元器件,保证了各个国家重点型号和自主研发型号的科研生产、商业化运行工作,还实现了一定规模的出口。航天的实践证明,依靠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是可以摆脱他国的制裁、禁运,并最终实现行业自主进步的。
基于此,“宇宙人”项目的现实目标之一,就是把航天的技术积累、方法论和精神气质向产业之外扩散,使其中蕴藏的价值得到充分开发和实现的同时,与各行各业一起为高质量发展的落实、为制造强国战略的实现,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宇宙是开放的,宇宙人项目同样也是开放的。
在2015年6月及7月杂志上,我们用两个专题的篇幅提出并阐述了“航天+”理念。“航天+”,即航天自身的品牌、技术、人才、产能、先进装备、资本、企业文化等综合实力,与国民经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结合,发挥效能倍增器的作用,并催生出新的经济形态、生活方式和社会运行方式。
“航天+”不是简单地复制“互联网+”,而是基于我们对行业的了解、理解、认知、情感和责任而孕育出的发展理念。“航天+”要求我们首先要跳出航天,从使用者和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待和思考商业航天。在目前的政策和技术环境下,除了航天器及其应用系统以外,航天技术的二次开发及其民用同样是真正的商业航天机会。航天的品牌、技术、人才等几大优势,正是航天技术民用市场的实力保障。
“航天+”理念得到了王希季等一些资深的院士们、以及业界的广泛认同,并且从中衍生出了“北斗+”等相关理念。比如,山东的大型能源国企兖矿集团,就提出并实践了“北斗+矿业”的理念。其将北斗技术充分植入全球的矿业生产中,为传统企业拥抱北斗和北斗在传统行业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孙家栋院士对兖矿集团在北斗应用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之为“奇思妙想”。兖矿集团也从中深受鼓舞,决心继续在北斗特色信息技术服务的道路上走下去,为北斗的推广应用探索行之有效的道路。
也因此,“航天+”成为宇宙人项目筹备和启动的初衷和切入点。
宇宙人的全称是“宇宙人航空航天港”,是一个集科研、办公、技术转化、成果应用、飞行试验、企业孵化、休闲娱乐、文化创意、科技体验于一体的航空航天乃至航海主题的商业及产业生态商圈。
当下的航天产业,实际上是一种“蚂蚁市场”。这个市场的架构很成熟,保持旧有模式的时间都在十年、二十年以上,很多年都没有变革,大家都活在舒适区里。所以,当我们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愿意跟我们一起尝试革新的生产制造者非常少。而对于我们来说,要改变一种旧的模式,就意味着我们要付出更多,不断改变既有的认知。
即使面临这样的困难,我们还是大胆提出了自己的目标:把宇宙人打造成为军民融合之港、科技前沿之港、创新创业之港、文化活力之港、产业聚集之港、商业勃发之港、高质量发展之港。
智能制造时代,质量强国呼唤精品意识和高端制造业,同时需要强化自主知识产权及自有品牌价值与影响力。基于这样的高度,宇宙人打造的是类同于“小米”但又区别于“小米”的,目标是,追求更高品质和形态的产业生态圈,共创中国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宇宙人的核心是扩张模式,我们团队用三年时间,对国际上成功的线下实体店进行观察与深度调研,经过分析后获得了相关的关键理念。
我们将宇宙人航空航天港的总体规划布局概括为“一体、两翼、三基、四梁、八柱”,形成航空航天及航海的高精尖技术成果转化的商圈网络。
其中,宇宙人航空航天港总部(为地标性建筑,含商圈和产业园区)设立在城市核心区域;宇宙人航空航天港的各项科学和科研实验基地,包括飞行试验及商业航天相关的实验等,将设立在沙漠或沿海地带,便于相关飞行试验的开展及扩张。
宇宙人航空航天港的理念,是要设计一个开放的架构,为各行各业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创业者、金融机构和产业服务机构提供并对接落地的机会,并且为这些企业及机构提供规范的服务。
全世界都知道,创业是艰难的。我们从进入航天领域到决心启动宇宙人项目,累积了差不多20年的时间。哪怕如此,宇宙人这个承载着战略性、民族性、前瞻性责任的项目,在商业航天刚刚起步的这个历史时期,将不会是一个赚“快钱”的项目。我们相信,对大航天时代有着共同理念、共同愿景,期待更宏大的未来图景,对宇宙和人类未来有着雄心壮志的人们,将会义无反顾地,与我们同行。
此外,宇宙人项目把航天文化传播及其产业形成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欢迎和鼓励优秀的文创团队,把航天精神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把工程实践和科学幻想相结合,创造出属于中国本土的、高质量的文化作品,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宇宙人总体规划布局
“一体”即宇宙人航空航天港总体项目;
“两翼”即先进科技和文化创意,具体的,先进科技指的是航空航天航海科技与产业,文化创意指的是航天文化科普、创意及其商业化与人气延展;
“三基”即宇宙人智慧航天文化生态商圈、三航技术二次开发与转化中心与产业园区、宇宙人航空航天港各项实验基地;
“四梁”即军工、航空、航天、航海;
“八柱”即军民融合、创新驱动、科技转化、企业孵化、产业生态、商业模式、文化活力、大众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