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坛医院 蔡晧东
看到网上还有人宣传乙肝的父婴传播,说有乙肝的父亲给孩子喂饭,亲亲孩子都能让孩子感染上乙肝。在此忍不住告诉大家:乙肝的“父婴传播”已经成为“过去时”!
乙型肝炎早已有了非常安全有效的疫苗,我国所有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都要接种乙肝疫苗,并在出生1个月和6个月完成第2针和第3针。新生儿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后,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抗HBs≥10mIU/ml)为16%~40%;接种第2针后,阳性率升高到80%~95%,第3针后达98%~100%。
孩子有了抗体,无论乙肝父亲病毒复制与否,都不会被感染。
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乙肝父亲给孩子喂饭、亲吻孩子不会传播乙肝病毒。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在没有疫苗的时代,确实有乙肝“父婴传播”,乙肝父亲把病毒传播给孩子的主要途径是生活中的微创伤。接种疫苗后,孩子有了抗体,生活中的微创伤也不会传播乙肝病毒了。
“父婴传播”从来没有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在2012年以前的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上,乙肝的传播途径有4条:经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和儿童间密切接触传播。2012年后儿童间密切接触传播则被删除。现在,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我国及世界各国的乙肝管理指南,均建议乙肝妈妈喂奶。乙肝妈妈都可以喂奶了,乙肝爸爸亲吻孩子,给孩子喂饭都不行吗?
精子更不会把乙肝病毒传播给下一代。如果精子会造成乙肝的“父婴传播”,那么,早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时期,胚胎就已经被感染。如果这样,则乙肝父亲的后代必无一幸免。有研究显示,乙肝病毒有高度的嗜肝性,在精子等其他细胞内无法复制、生存。所以,精子造成“父婴传播”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
我国台州医科大学在2012年的《国际传染病杂志》上发表了一项乙肝父婴传播的研究。2008—2010年,他们对164例单方感染乙肝病毒的父亲和407对双方都有乙肝病毒感染的夫妇进行了后代乙肝病毒感染的研究。怀孕期间,对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术或脐带穿刺术,检测胎儿有无感染乙肝病毒的证据。产后进行了长达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没有一例胎儿在子宫内检测到乙肝病毒DNA阳性;能检测到乙肝病毒标记的胎儿,经过分析均来源于母亲,无1例来源于父亲。孩子出生后,经过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随访到1岁,98%的孩子阻断成功,而父亲单方感染乙肝病毒的后代没有1例阻断失败。他们的结论是:乙肝病毒通过精子携带感染孩子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已经实施乙肝疫苗常规接种的地区。
精子不会携带乙肝病毒,但精液则有可能携带病毒。精液携带病毒只会引起乙肝的性传播,因为精液不会跟随精子与卵子结合。所以,男性有乙肝,女性应当接种乙肝疫苗。女性接种乙肝疫苗并产生抗体后生育,抗体可以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胎儿可因此获得乙肝的先天性免疫,孩子一出生体内就存在乙肝抗体,根本不怕乙肝父亲。
再不要说乙肝可以“父婴传播”了,再不要用乙肝“父婴传播”去吓唬乙肝准爸爸了。所谓的乙肝“父婴传播”已经成为“过去时”。在乙肝疫苗时代,我国14岁以下的儿童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已经下降到<1%,4岁以下的儿童仅0.32%。只要我们继续加强乙肝的母婴阻断,我们的下一代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消灭乙型肝炎。到那时,我会再告诉大家:乙肝“母婴传播”也成为“过去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