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义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297-01
电子货币是以电子形式进行交易的货币,它具有简单、安全、快速等优点,除了银行卡外,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那么,在电子货币支付过程中,货币执行了什么职能?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直面这个问题,给这个问题的解决带来希望。
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一道高考题的误解
(2014海南·7)某童装生产企业主通过信用卡透支解决了在购买布料时资金不足的问题,这表明信用卡具有( )
①消费功能 ②融资功能 ③储蓄功能 ④支付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答案D。信用卡“具有支付功能” 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是两码事。按教材中“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的表述,“电子支付卡功能”才是选项④的意思。但有人却错误的将④理解为 “透支付货款”是信用卡在行使货币“支付手段职能”,其实此时信用卡是在行使货币流通手段职能。
二、2017年高考试卷与货币职能相关的试题及解析
1.(2017全国卷Ⅲ.12)小夏使用信用卡在北京透支8000元购买了一台外国品牌笔记本电脑,在免息期内通过银行偿还了该笔消费款。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B.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世界货币
【解析】答案C。按命题人意图,电脑价格8000元是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用信用卡透支来的8000元买电脑,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最后通过银行偿还了该笔贷款,货币执行了支付手段职能。
2.(2017天津卷.5)随着我国银行卡用卡环境的持续改善,在线支付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和使用。对银行卡用户而言,这不仅方便了國内的日常消费,也满足了境外消费的支付需求。这里的银行卡在线支付( )
A.体现了货币价值尺度职能
B.规避了汇率波动的风险
C.体现了货币流通手段职能
D.增强了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解析】答案C。凡是消费者用银行卡在线支付购物款,货币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都属于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的职能。
不难看出,两道高考题的命题观点是一致的:用银行卡支付购物款,货币执行的都是流通手段职能。其实,关于刷卡购物过程中货币职能问题,早在2006的高考试题中就有所涉及:
(2006北京春季高考.26)许多北京人购物和旅行时经常使用信用卡。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一种,在使用过程中执行的货币职能有( )
①一般等价物 ②流通手段 ③贮藏手段 ④支付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一种,其本质与纸币一样,都是货币符号,自身是没有价值的,但它可以代行货币的流通和支付手段职能,却不能代行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故答案为C。
此题从选项设置来看,答案为C。但该题却未明确在什么情况下货币执行流通或支付手段职能。如用电子货币偿还债务,则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如果用来购物消费,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受此高考题影响,涉及相关问题的试题很多,下面是流传较广的:
小张通过刷卡消费在某超市购买了一件30元的特价商品。这里的30元:
A.衡量了商品价值大小 B.是观念上的货币
C.执行了支付手段职能 D.是商品的价值
【解析】答案C。 A、B两项都属于价值尺度职能,故排除。此时的30元是价格而不是价值,故排除D。货币支付手段职能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用来偿还债务。用信用卡刷卡购物,当时并没有直接使用现实的货币,所以不是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是一种赊购赊销的表现,故选C。
如此解析认为刷卡购物是一种“赊购赊销”,笔者认为是静止看待货币职能,有些形而上学了。持这种观点的主流解释为:
“信用卡消费过程有点类似赊购赊销。赊购赊销是你去消费购物时,跟商家商量过一段时间再还钱。而用信用卡消费时,你是用电子货币来表示承诺,商家相信你会还,所以就把东西卖给你。尽管这个过程“很快”,但它毕竟有一个客观存在的时空运作过程,这恰好证明信用卡在这里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当用信用卡中钱支付货款时,是流通手段,当卡中没有钱时,要继续消费时,利用了信用卡的贷款功能,是支付手段。”(摘自宝鸡某中学老师的博客)这种解释明显受2005年北京高考题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误解。
三、要与时俱进地把握教材理论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对于用电子货币购物消费中所涉及的货币职能问题(以刷卡购物消费为例),一线教师分持“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两种观点。
认为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观点,是基于消费者刷卡时把自己卡里的钱转移到商家的银行账号上,这与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金结算方式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刷卡消费时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认为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观点,理由有二。一是“信用卡消费是一种借贷行为,因此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二是“刷卡-银行-商家,存在时间差,不是钱物直接见面”。
此外,还有部分老师认为,“对商家而言,是流通手段;对消费者而言,是支付手段,因为没有拿现金付款”等等。
让我们回到教材相关表述吧。“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用来偿还债务。”
那么,无论刷卡消费时卡里有钱还是无钱,购物时都是把消费者卡里的钱(即便是透支)通过银行系统转给了商家账号上,你才能合法获得商品的所有权,买卖双方不存在赊欠行为,这与传统的现金购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有本质区别,因此货币为交换媒介,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至于消费过程中的“借贷(透支)行为”,属于消费者和银行间的借贷关系,贷款的过程之中是不存在“货币职能”问题的,只是将来偿还银行贷款时,货币才是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比如在淘宝网购物流程中,货币执行的就是流通手段职能。
四、应该澄清的结论
在使用电子货币(如银行卡、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消费购物时,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要与时俱进地去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就如“金本位”被“纸币本位”代替后就有了“纸币可以代替执行货币的所有职能”理论一样(参见2012新课标全国卷.12),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