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2018-07-30 10:59骆子垠
关键词:三民主义中华民国局限

骆子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215-01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和局限性。与2003年版相比,2017年版的课标关于本课有以下几点变化:1、增加了“三民主义”的内容;2、将“中华民国的建立”事件上升到一个新高度;3、更加重视学生的理性认识,要求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专题八《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的内容。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的民族民主革命,是实现中国政治、社会转型的关键节点。“皇帝倒了,辫子剪了”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和转变社会风气的功绩。但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的任务,也未使中国社会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转型。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得“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词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主动学习历史的习惯还未养成,对历史的把握、分析、评价等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师要加强引导。

【设计思路】

强调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确定“从专制走向民主”这个主题,以“创设情境—探究学习—理性思考—情感升华”为线索,围绕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等重大事件,让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理性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

2.了解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培养学生的理解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革命志士为实现中国的民主自由而勇于牺牲的精神。

2.领悟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艰巨和曲折性,珍惜民主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三民主义的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局限。

2.难点: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局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二、三民主義

三、辛亥革命的成果(1)中华民国的建立(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清帝退位

四、辛亥革命的评价(1)意义(2)局限

【教学反思】

1.优点:教学设计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教学形式多样,课堂多元化,有情境导入、材料教学、历史剧展示、小组讨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2.不足:教学立意不够新,环节不够精细,没有布置习题及时巩固新知识。

猜你喜欢
三民主义中华民国局限
1916年民国首次司法官考试
蓝、绿台湾政治定位变化新态势
蓝、绿台湾政治定位变化新态势
不受身材局限的美服
探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临时”之因
浅析新民主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异同
论毛泽东对三民主义的认识
我国破产法的适用局限与完善建议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
庄一强看医改走出行业小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