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功
【课题成果】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导学案模式下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5]GHB0728)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167-02
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已不同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变“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关键。导学案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学案的引导和帮助下,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新教学模式下的新生事物,同时它又是“教”与“学”高效对接的纽带与桥梁,其灵魂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为我国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载体。为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利用导学案推进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工作,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是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引导研读教材——确定疑点,培养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
1.“导读”:让学生喜读教材,依据导学案自主预习。导学案要求的课前预习不是让学生无目的地阅读课本,而是引导学生借助导学案中设计的学习目标和导学案设计的环节,有目的性的研读新课内容,初步感知大致内容,特别是定义、定理、公式、法则、例题(包括推导论证过程)。在预习中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决,对其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做好笔记,以便在新知学习中结合教师的引导与同学合作解决,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预习中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同时在预习过程中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使预习质量不断提高。
2.“导解”:让学生依据教材,尝试解决自己掌握的知识。教师如果在设计的导学案中能指导学生依据教材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尝试解决新的教学内容中能够解决的问题,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知识之间的联系。
3.“导疑”:让学生研读教材,引发探究新知的兴趣。学生依照学案进行自学,可以形成一个初步的知识结构,对于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将有疑惑或者不懂的知识点小组内部进行整理汇总。这样就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发散,促使他们从不同方面去考虑问题,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新的知识和体验,而且还激发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组织讨论——主动求知,培养学生数学合作探究能力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在自学学案的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梳理,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根据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探求之心,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探索,主动求知。讨论中教师要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课堂上大胆发表不同意见,即使有说错的地方,教师也要对于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的肯定,当然对于不足之处可以再次让组内其他学生予以补充改正,这样既保护学生自尊心,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当然,教师要对讨论的时间进行调控,合理节约课堂时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索,进而解决疑问,从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指导学习方法——定向释疑,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要注重不同层次学生在预习、课堂教学、复习、课外训练等四个环节制定自主学习的进程,提出具体要求和方法,并在教学中加以指导,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一般方法,能根据不同数学内容特点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做好示范工作,还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索方法,一起体验学习历程,引导各层次学生,指导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对学生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帮助,寻找原因,并运用适当的方式加以矫正。
四、组织课堂训练——自我实现,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作为导学案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成效的检测环节,它反映了学生主动参与,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程度。因此,训练题的设计要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典型性,题目设计灵活多样,变式练习多样化,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应强调易错点,也可适度的给予拓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能够准确的对当堂所学知识进行检测,实现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比如为了使低分数段的学生有成功感,对高分数段的学生有激励作用,教师将训练题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达标题,按新课标的要求设计;第二层次为提高题,在达标题基础上增加了分析层面的学习和变式练习;第三层次为优胜题,增加了新旧知识联系的综合层次的学习与练习;第四层次为欣赏题,提供了有关的中考试题分析与解答和随堂的评析。
五、引导盘点收获——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
对课堂学习活动进行梳理、总结、升华,实质上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不断进取,对学习水平产生一种责任意识,还会持续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效,让自己拥有学习的自控权,激励自己时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思考自己是怎样把问题给解决出来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那些知识和技能,出现了什么错误,这些错误的原因在什么地方,学生要注重对问题实行发散式的延伸以及创造式的应用。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在自学学习过程中容易疏漏的知识点进行指正,让学生重视这些疏漏的知识点。它具有自我诊断功能、自我反馈功能、自我激励功能,它对学生行为的形成有非常大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自己,根据已定目标考察自己的学习活动,养成随时评价自己学习活动的良好习惯。
总之,通过导学案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明确地认识到导学案的使用只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手段或方法,教师在教學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给每位学生提供在生活中挑战自己的机会,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主动的创造者,提高数学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