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阅读教学的“导、扶、放”

2018-07-30 09:36程亿
魅力中国 2018年9期
关键词:读书文本语言

程亿

阅读是一种个人精彩体验,是精神领域的畅游。少儿时期的阅读,更是对人生的有重要意义。语文的学习,需要学生有广泛的阅读,从课内补充延伸到课外。身为一名语文教师,赋心教育,灌育蓓蕾,使其沐浴精华,茁壮参天,一直把阅读视作培育语文素养的养料。导方法引路扶放结合,促交流互动取长补短。

一、做好阅读的“导”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同理,要孩子阅读,就得导入好的材料,得让孩子有兴趣。

阅读的导,是师生基之于课本的互动过程。结合阅读教学,带领孩子愿意走进去一同探究与欣赏文本的美。在学生意愿与文本内容的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似导游般只作为引路人,桥梁的另一端便是孩子们自主探索的乐园!

(一)导入原始文本

小学教材里有许多儿童文学作品。童话往往借助最奇特的想象与夸张的手法,用最鲜明的是非观念,绘声绘色地呈现一个个奇妙的故事。如纯真可爱的格林童话《小红帽》,或优雅感人的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或惊悚悬疑的《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童话常常把一切事物都赋予“灵性”,赋予它们言语、行为、思想、情感。这样,猫狗虫鱼、砂石星月、花草树木全部都活了。读者会因主人公的遭遇喜怒嗔痴,褒贬爱憎,在快乐的阅读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得到宝贵的认知体验。可缺憾的是,选入教材的部分童话,虽沿用了原著的故事框架,但语言风格上失了原本的童真童趣。

(二)导入相关篇章

许多孩子由于年段的特征和爱玩的天性,总是机械地读、背、默写诗歌,难以真正感受诗歌语言和意境的魅力。诗歌的语言精美灵动,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再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或朗朗上口,或情谊绵绵,或情怀博大,或满腔热忱。诗词歌赋,吟诵冶性,歌咏怡情。小学生对诗歌的阅读能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淀语言。

二、做好阅读的“扶”

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为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阅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方法不当,就会变得阅读方式枯燥,文本晦涩难懂。爱读书不等于会读书,良好的阅读方法,能实现开卷有益。扶植孩子阅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一)在批注中积累内化

批注,指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作用是帮助自己掌握书中的内容。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西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已经开始学习批读课文。

批注释,通过工具书弄清阅读中不懂的字词。

批提要,边读边思考,用简练的语言把握文本脉络、语言特征和表达方式。

批美文,对精妙的词句进行圈圈点点,加以仿照创作。

批感悟,读完一篇,批下对文本的感动,批下对文本的疑惑,批下对文本的评价,批下对文本的收获等等。

批联想,由此及彼,补充或续编文本材料,自觉地由文内迁移到文外。

以上几种方法有助于读者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充分尊重读者的阅读体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信息的归类整合,培养怀疑与探究精神,形成了阅读个性。孩子在批注中思考,在批注中感悟,在批注中升华情感,在批注中积累文字。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素养日趋丰厚。

(二)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金克木先生说:“不会读,书如干草。会读,书如甘草。”美文诵读是培养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文字无论朴素抑或华丽,毕竟还只是平面的美,声音的好处在于体现了文字生命的活力,而想象让文字更加立体。文字、声音和想象营造起的温馨是一种心灵的滋养。我比较喜欢书声琅琅的读书方式:

自由读,断断续续,反反复复,写写画画,用心雕琢。

问答读,一问一读,巧妙结合,深入品味。

配乐读,入境想象,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分角色读,绘声绘色,体悟内心,身临其境。

竞赛读,气势磅礴,揣摩比较,读悟结合。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的好方法。书声琅琅,情绪昂扬,好文章诵读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尽收眼底。不知不觉,内化成自己语文素养的一部分。

三、做好阅读的“放”

阅读,是一种完美的“光合作用”。人的生命肌体在生长,朝气蓬勃,枝叶丰茂;人的生命肌体亦在老化,两鬓斑驳,步履蹒跚。但随着读书渐入佳境,生命之花逐步绽放得成熟、睿智、豁达、优雅,人的精神因读书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那就踏上这一趟快乐的生命专列----阅读。

(一)给予时间空间的保障

茫茫书海,浩浩文化,孩子需要阅读需要专研,放手让孩子远航,给予时间空间上的保障。除了语文课上的阅读教学,班级阅读课更是阅读基础阵地。创设书香班级,创建“求知”书吧,动员孩子好书分享,共同阅读。创建书香家庭,积极与家长沟通,帮助孩子购置图书,装饰书房,强化亲子阅读,营造家庭阅读氛围,评估出大海级、江河级、小溪级三个层次的家庭阅读量。

(二)朋友圈互动取长补短

在学校,做手抄报、黑板报、表演小故事节目、演讲诵读比赛等形式异彩纷呈,可参与的面却往往不是面向全体学生。在班级中,为了能给孩子一个交流的平台,调动全班阅读的积极性,我把微信朋友圈带到了孩子的阅读交流展示中。每天,鼓励孩子在朋友圈发布自己的读书活动,如读的书目、喜欢的角色、读后的收获、对文章的评价、文本的续写等等。凡是孩子想表达的,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发布。我带头发布读书活动,也鼓励家长和其他孩子踊跃回复并点赞。孩子兴趣浓厚,有时不同的思维火花碰撞,一个发布会有几十条的跟帖,或共鸣,或辩论。孩子在朋友圈中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在阅读这一领域共同走向进步。

(三)名著结合媒体

网上曾公布了一份“死活读不下去的书排行榜”。在这份榜单里,中國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尽数在列,此外还有《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孩子的文学修养固然不足,现代社会语言习惯、思维方式、生活环境等客观条件也让名著得阅读“遇冷”。那切忌“死啃”,找媒体来帮忙。鼓励并放手让孩子去看看名著改编的图画书、影视剧再去读原著,当然比死啃经典要快活得多,还会得到更多收获,何乐不为呢?理解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许多家庭不允许孩子接触电视网络,其实,恰当借用电子媒介来辅助阅读,让阅读有层次,享受“悦”读,无需谈虎色变。

猜你喜欢
读书文本语言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我们一起读书吧
我有我语言
读书为了什么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