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浩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下,数学教学在进行着越来越多的改变,教师尽量去为学生打造适合他们的、高效的课堂。生活化教学是积极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表现,生活化教学能够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排斥,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积极地应用在生活中,并巩固了学到的理论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089-02
生活化教学是指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课堂上学到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强,对周围的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如果教师可以将学生在生活当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带到小学数学课堂上来,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小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根据自己近些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对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探究。
一、寻找素材生活化
要想进行生活化教学,就需要教师学会捕捉与小学数学相关的生活化教学素材。对学生来讲,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有关数学方面的问题如果是与自身相关的,那么学生的重视度就会更高,也会更愿意主动去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进行素材的选择时,最好选择与数学相关且学生关注度较高的,简单易懂的、健康积极向上的素材。比如,教师让学生计算大哥哥每天来学校的送水量问题。教师通过给学生一些相关数据:每桶水重15kg,整个学校有14间教室,还有4间教室用于教师办公,每间教室送1桶水。那么,大哥哥这一天一共要送多少水呢?接下来,教师辅助学生计算出用水的教室数量为14+4=18(间),那么用水量即为18×15=270(kg)。算出答案后,教师引导学生意识到水资源的来之不易,帮助学生树立节水意识,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
数学知识的学习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难题,所以数学学习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学习内容过于单一枯燥,小学生对于一串串的数字和无穷无尽的抽象的图形,无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长此下去,学生对数学完全失去兴趣,也不愿意去学习数学。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生活实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内容更接近学生的生活,使数学的数字化往生活化转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更深地理解数学的内涵和用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难题。对于加减法有些学生总是不理解,于是我换了一种方法,从学生熟悉的食品购物引入,比如小强带了130元钱,买了一盒42元的德芙巧克力。问:小强该怎样付款?他还剩多少钱?因为学生都去超市买过食品,他们知道购物的流程,他们大多数都会说小强付给超市100元,找回58元,他还剩30+58=88元,然后再将问题进行数字化,即130-100+58,这样的话,对于130-42这类的简便运算,学生就可以和生活实际联系,也可以牢固地掌握了。
三、巧设情景生活化
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根据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可以看出,大部分小学生在课间嬉闹,结束课间时间之后,大部分学生注意力仍然停留在课间.如果教师无视学生注意力分散,一味实施教学活动,普遍出现学生注意力分散、课堂参与度不高、课堂效率比较低等问题.为此,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巧设生活情景,使得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于课堂教学活动。
例如,在开展“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的时候,教师先用ppt展示了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图形,如汽车、飞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教师引导学生对每一个物体和图形形成了初步的认识.然后分发给小学生一些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卡片,要求学生用这些卡片拼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小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将自己喜欢的小汽车、飞机等用图形卡片拼出來,并积极向其他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在生活化情景下,小学生得到放松,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课堂教学活动,通过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不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从而真正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目标。
四、布置作业生活化
课外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由于数学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很多学生对数学作业有着一定的排斥心理,导致兴趣不高,效率低下。这就需要教师灵活改变策略,给数学课外作业赋予生活化的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完成作业,体验数学,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学习效果。
如学习“克和千克”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来观察生活物品的重量,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量70克,面饼重65克,茶叶袋上印着200克,一包食盐的重量是500克,大米袋上印着25千克,进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克和千克,并理清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同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来测量一下身边物品的重量,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
五、实践活动生活化
数学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情景,另一方面在课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将压岁钱存银行,统计电影院的座位,坐出租车、旅游时购买景点团体票和个人票、到超市购买打折商品,乘坐高铁感受速度和距离等,让学生将探究性学习延伸和拓展到课外,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将数学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积累更多新的数学经验。如在讲授面积问题时,除了课堂的讲授之外,课下要求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卧室的长和宽,计算出卧室的面积;再测量出一块地板的长和宽,并算出地板的面积,最后算一算需要多少块地板才能铺满卧室?学生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直观经验,让数学走近学生,走入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主动学习的动力,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加强教学与学生是生活的联系,更能体现出教育教学的本质,对真正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玉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3):59-61.
[2]刘景标.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教文汇,2012(36):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