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滨阳 胡占梅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出游热”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人们在购置纪念品的品牌意识和文化内涵薄弱。针对这一现象,以陕西瓦当为研究对象,以瓦当的装饰艺术性以及其对当代装饰艺术所产生的价值为研究重点,分析汉瓦当的装饰艺术性对当代装饰艺术可能潜在的借鉴价值,提出旅游衍生品设计与瓦当纹饰结合的合理性、规范性、传承性,注重怎样将瓦当的文化传承最终体现在旅游纪念品设计。通过地域文化的分析,从而探寻汉瓦当对地域旅游衍生品的意义与价值,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
关键词:汉瓦当;衍生品;地域性文化;传承;开发
地域文化代表着地域特征的文化形态,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呈现的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活方式等的表现与形态。瓦当作为古建筑的装饰物,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装饰艺术之一,而瓦当艺术发展的顶峰则是在汉代,汉代的瓦当继承了秦代瓦当的纹饰特点,并在其基础上创新发展。[1]汉瓦当无论是图案还是形式美,都传承了陕西汉代的历史文化神韵,不仅浓缩了该旅游景点的地域和民俗风情,也沉淀着旅游者的美好回忆與精神享受,兼具一定的时代性和审美性。
一、陕西汉瓦当概述
陕西瓦当的构造独特,主要用于建筑在最接近屋檐的最下面的一个简瓦头部有一下垂的半圆或圆形部分,即是瓦当。[2]陕西瓦当自汉代以后,在继承秦代瓦当的基础上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创新。汉代的瓦当纹饰以朱雀、玄武、青龙、白虎最为有特色,具有镇宅之意。除此之外,汉代部分沿用秦瓦当上的玄武、鹤纹、龙纹、虎纹外,大量出现了文字瓦当。西汉文字瓦,字大而道美,数量多而且变化无穷,可以说是西汉书法之珍贵遗存,而且成为当时瓦当图案纹饰的主流,在工艺上成为汉代瓦当的一大特色。
二、汉瓦当纹饰特点
汉代的瓦当大致可以分为图像、图案、文字三类。西汉时期素面瓦当比较少见,所见到的大多都是饰纹瓦当和文字瓦当,又分为图纹和图案纹两类。图像纹种类繁多,据《陕西金石志》记载,有飞鸿、双鱼、玉免、蟾蛛等数十种,这些图像纹构图巧妙,匠心独具。[3]
图像纹饰是秦代出现的,大多都是表现反映人们思想和正常的生活的一些现象的图像。而图案纹样在图像纹样的基础上,通过对图像的形态特征的表现,利用形式美的法则,用点线面进行归纳和简化,用比较抽象的形式和形态表现出来。而文字瓦当是以文字作为主要的装饰图案,西汉时期最为盛行,而汉代是文字瓦当纹饰的鼎盛时期,也是汉代独有的瓦当纹饰。
(一)图像纹饰
陕西汉代的图像瓦当,其中主要包括的是神兽纹瓦当、动物纹瓦当,这两种类型的瓦当大多体现了人们的图腾崇拜。汉代的浪漫主义色彩在瓦当纹饰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图像纹饰的造型多以兽形的动作和流畅夸张的姿态,体现神兽的造型特征。比如我们看到的四虎纹、玉兔纹瓦当,都是以粗线条和概括的轮廓线表现动物的形态特征和造型特点,长短不合的比例,面部表情不做任何的修饰,多以直线、曲线的结合去体现神兽的姿态神韵。
这一造型特点构成了汉代艺术的古拙质朴的风格,简而不俗,夸而不饰,体现出地域文化的民族性,并表现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征服世界的自信的力量,突出呈现出中华民族整体性的民族精神。体现出地域文化的民族性,并表现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征服世界的自信的力量,突出和呈现出中华民族整体性的民族精神。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在古代分别代表天上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星宿,汉代的人们更信奉四神与天地万物、阴阳五德关系密切,有护佑四方的神力,故此,颇为好古的王莽特以四神瓦当装饰其宗庙,祈望以此驱邪镇宅,保佑宗庙乃至社稷江山永固。
(二)图案纹饰
汉代的图案纹瓦当的图案大多数都来自于生活和自然的形态特征演变,比较有特点的是树纹、叶纹、山形纹、动物纹、水纹、兽面纹等,这些图案都可以表现和看到生物形态的原型。汉代图案纹样最有名和最有特点的是云纹瓦当、水祸纹瓦当和植物纹瓦当,这三种瓦当体现了汉代人的自然崇拜,汉代的云纹瓦当是西汉瓦当数量中最多的一种。
陕西汉代的云纹瓦当主要是以单一的纹样出现,一般都以中心为支点,对角重复变化的对角线组合为设计手法。瓦当当心有乳钉、叶子、网格、规矩、星星图、连珠、小卷云图、圆圈、双线、鹤、凤、十字、椭圆等,还有些任意心云纹瓦当等。[4]
汉代植物纹瓦当的树木四兽纹瓦当,中间是两棵没有叶子的数,枝叶成并列排列,四周是正在爬行和动势生动的神兽,形态活跃并且能够体现出比较有吉祥寓意的图案。这些瓦当的做工相当精细,一般都采取镂刻技术,表面的纹理清晰可见,线条流畅,能够体现出汉代人的工艺美学特征和审美特点。汉瓦当纹饰主要有卷云纹瓦当、羊角形瓦当、蘑菇型云纹瓦当、连线形云纹瓦当、乳钉云纹瓦当等。云纹瓦当是吉利和祥瑞的象征,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当然,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汉代的图案纹样也逐渐由图案纹样演变为了文字纹样瓦当,赋予吉祥寓意。
(三)文字纹饰
汉瓦当中文字的表吉祥、祈祷之愿从字面上就能看出,而在汉瓦当中也能观照到有些单字的演变和文字组合的形式出现。一般文字瓦当可分为一到十二字瓦当,其中一字瓦当、二字瓦当和四字瓦当最为常见。一字瓦当中,例如“萬”的字体的变异、“未央”的多种形态、“永”的变化都是在抽象图案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出来的文字纹饰。
汉代瓦当的文字纹样演变成图案,与文字的巫术作用有一定的关系,从上文所列的文字装饰的内容和作用来看,祈祷吉祥、表达愿望之用显而易见,道教《抱朴子》中的“画符”的灵验在汉瓦当中的文字中有同样的巫意。[5]
三、汉瓦当地域文化的传承
陕西汉瓦当的纹饰在那时期除了对于建筑物有使用价值之外,还有美术学价值、考古价值、史学价值等,并且能够体现一定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寓意。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6]
瓦当是陕西乃至中国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我们看到汉代瓦当纹饰的演变,都体现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迁,是中国文化的时代产物和文化载体,其中承载着中国汉代的历史、经济、政治、宗教信仰、文化特征、伦理道德、艺术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汉瓦当的地域文化特征要通过符号和载体表现和传承,就必须赋予其新的意义和价值内涵,这种符号与载体可以通过旅游衍生品的形式出现,带动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陕西地域经济和文化发展,解决陕西旅游景区纪念品同一化、同质化和品牌缺失的现实旅游业发展问题。
四、根植文化历史的旅游衍生品开发研究
陕西地域文化是吸引外来游客,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标准。目前陕西地域品牌文化推广做得比较突出的案例也很多,例如陕西“永兴坊”,作为新兴的历史产物,是比较成功的一个旅游品牌案例,也是陕西地域文化的象征。陕西秦汉瓦当也是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是比较有特色的纹样体现,也是用瓦当去传递历史文化的一种物质。汉瓦当纹饰为一个出发点和元素,通过对比瓦当纹饰的图像、图案、文字等纹样特征,总结适合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旅游衍生品设计,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以品牌和系列化的设计产品。[7]
陕西旅游衍生品的设计应该在继承和传承地域文化特色的前提下再创新,突出汉瓦当的图形符号和统一的视觉品牌符号,塑造陕西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和推动陕西旅游创意衍生品的设计,以文化旅游衍生品的形式,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出现,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一)纸质类衍生品开发
纸质类衍生品是最常见的一类旅游纪念品,可以将瓦当元素的云纹、动物纹、几何纹、文字图形等通过形式美法则,设计组合形成具有图形传播、文化传承、形式多样的图形,以明信片、宣传册、书签、手绘地图、笔记本等纸质产品为载体作为纪念品赠送朋友。一方面通过这种成本低、耗材少、主题明确的形式传递了陕西地域文化,另一方面也以一种简单、方便、好携带的方式作为礼物馈赠给朋友,一举两得。
(二)布艺类衍生品开发
布艺类的旅游衍生品是最实用的的一类产品,它以各种形式、风格的手绘图案,无论是面料本身的图案还是利用装饰工艺形成的装饰图案,都是表现设计思想的重要语言。布艺类的陕西瓦当衍生品主要以“植物纹样瓦当”“动物纹样瓦当”“几何纹样瓦当”为主要元素,通过瓦当的造型“圆形”的拆分重構,利用写实、抽象、寓意等设计手法绘制出相应的图案表现瓦当纹饰的图形特点,并以布袋、T恤、桌布等形式馈赠好友。
(三)其他类衍生品开发
日常用品和其他产品也可作为一种载体,为其设计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图形和纹样,作为旅游纪念品馈赠好友。在旅游日常用品开发上应打破原有传统人机工程学的局限性,利用手绘图形语言的表达,并融入地域文化特色,表达产品的功能特点,弥补了日用产品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可以设计创意杯子、桌垫、手机壳、烟灰缸等集实用与美观一体的生活用品,以图形元素、视觉符号、色彩传承文化特色,推广陕西旅游业发展。
五、结语
汉瓦当地域文化的传承,不仅仅局限于“拿来主义”,而是要立足于“创新”。创新不仅要图形、图案、色彩的创新,而且是传播载体的创新。通过对陕西汉瓦当的地域元素进行符号化的总结和归纳,在继承的前提下不断创新,以适应当代人的审美特征,同时也满足时代进步和发展的要求。以旅游衍生品为载体,使其地域符号突出,增加其文化内涵,对实现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升陕西城市旅游形象,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直.秦汉瓦当概述齐[M].济南:齐鲁出版社,1981.
[2]长北.中国艺术史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陈直.秦汉瓦当概述[J].文物,1963,(11):11-12.
[4]芦建华.云纹瓦当与秦汉建筑思想[J].文博,2001,(06):34-36.
[5]郭廉夫,张朋川.诸葛恺中国纹样辞典[M].天津: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
[6]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王雅君.旅游纪念品包装再设计[J].大舞台,2015,(09):74-75.
作者单位: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