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文化热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思考

2018-07-30 10:59卞永阳
关键词:人文素质物理课堂教学

【摘要】高中物理学科在新课改环境下,在当前文化热的社会语境中,教学过程应由单纯对于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知识与文化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文化 人文素质 物理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051-01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文化”作了这样的表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当代文化,是由中国传统文化,马列主义文化与西方文化三元汇一、浑然一体的交融会通型文化。其中中国传统文化是靠本土语言传递的文化脉络,是基础;马列文化与中国当代的制度文化建立了根本性联系;而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和人文社科领域的现代性理论,西方文化在物质文化实践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当代经济一体化格局中,它已迅速渗透并改变着中国当代文化的性质,是中国当代知识理论界的重要思想资源之一。[1]纵观中国普通全日制高中课程的设置情况,物理学科可以说离科学最近,甚至有时候一谈到科学文化,人的头脑中第一时间会冒出“物理”两个字眼,而物理学科也正是上述“中国当代文化”概念中,从西方文化孕育发展而来的学科名目,它是现代科学的基石,物理学在创立科学文化和技术文化中,确实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物理学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曾经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像物理这样的科目,一直使用的是题海战术、知识灌输等教育方式,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方面的提升,而人文教育是铸造人文精神的教育,是以人性完善为最高目标的,也是教育的核心,可以使受教育者心灵净化、情感陶冶,品格完善,心智充实,人格健全,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但是这种目的的达成,如果妄想借助语文学科或者人文类的思想品德、历史、政治等学科来实现,是根本不可能的,中国过去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把人文学科与科学学科绝对的划分界限的话,势必会造成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失衡。

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在物理教学中,一直存在着“知识分类”思想,1982年辛培之提出物理知识的横向結构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有序启动”,物理基础知识被分为五种“品类”: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物理公式、比例常数和物理常数、物理单位。并针对每项内容都阐述了具体教学方法规律,相对于物理学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的纵向结构,“物理知识品类”划分则成为物理知识的“横向结构。”[2]在这种“知识情结”的主导下,知识教学一直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占据核心位置,并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知识被庸俗化“知识点”,还被进一步转化为“考点”,在教学中不断地被练习和强化。[3]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习得科学”的同时,“文化素质”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反而具有科学知识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越来越多。其原因在于,当代中国对科学的理解还缺失一些精神性、文化性的考量,进而影响人们科学素养发展的全面性。[4]中国文化典籍《大学》开篇第一句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典辞,指出培养人格完美、革新人的思想,让人达到完善的境界是教育学习的主要目的。用我们今天衡量人才的标准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而且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教育实践中,更突出重视人的存在价值,把人的发展作为课堂文化研究的核心,更追求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同时对课堂组织形式,传统的师生关系,都提出了改革的要求。那么,在传统中,往往被认为只是单纯科学知识传授的物理学科教学,也面临着改革的挑战。高中阶段作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物理学科在培养人文素质方面,也势必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而不能再像传统教学那样,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代表性学科,大到宇宙星系,小到电子、夸克,无不在物理学的研究范畴之内。物理课程中蕴藏着许多文化价值和文化属性,需要我们加以充分挖掘,更需要我们从哲学的视角来审视物理课堂中的文化元素,以哲学理论为指导,重建理性和人文交相辉映的物理课堂文化。[5]物理文化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源远流长的,从它的起源到学科形成到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代表着人类智慧的进步,也表征着文化的时代性和现实性。虽然从根本上说,物理学科借助实验为探索“真”的手段,但是每一次科学理论的发现都会应用于技术的革新,带来生产等各个方面不断进步,造福于人类,体现出“善”的价值追求;当然对于看似毫无生命的科学实验与设备、公式定律、语言符号等,这其中又蕴含着人类对自然界和自身执着的探索精神,倾注着情感和意识,又有科学美在其中。所以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对于“真”的探索是基础,但也不能忽略“善”和“美”,否则在课堂教育实施过程中,只能达到单纯的知识传授目的,而不能熏陶学生的情操,不能提升学生的科学追求精神,更不能浸润学生的情感,充盈他们的精神与心灵世界。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整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验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的理解全部情况”,所以说,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和文化的熏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一个是表层的知识,一个是深层的精神,没了知识,精神就是空虚的;没了精神,知识就毫无生命。

所以,在当前文化热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在新课改的环境中,我们要做的转变是,不仅求真,追求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完善,同时也应该迈向更广阔的文化领域,关注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文化与美学的境界,让学生精神充盈,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那么他们在通往物理研究的较高境地时,才不会显得那么的单薄和苍白。

参考文献:

[1]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1.

[2]辛培之.物理知识的特征和规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绪论.

[3]胡扬洋.我国科学教育的思想情结与文化反思——基于物理教学的审视[J].教育论坛.2017年2期:49.

[4]胡扬洋.我国科学教育的思想情结与文化反思——基于物理教学的审视[J].教育论坛.2017年2期:51.

[5]张晓冰.重建理性与人文交相辉映的物理课堂文化[J].新课程研究.2017年12期:42页.

作者简介:

卞永阳:男,生于1983年,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物理教师,本科学历,一级职称。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物理课堂教学
只因是物理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不是教物理的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