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8-07-30 11:11解丽艳李素华郭秋华朱翠平刘晓霞王珍珍
魅力中国 2018年4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中学数学理论

解丽艳 李素华 郭秋华 朱翠平 刘晓霞 王珍珍

摘要: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方法落后一直为世人所诟病。或者说,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已经由常态变为了“病态”。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全面提高中学数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再也不能熟视无睹了。因此,中学数学倡导研究性学习,建构以研究为导向的教学变革,是当前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理论;实践;研究

一、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综合课程,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它涉及的知识是综合的,但是它不是几门学科综合而成的课程,也不等同于活动课程。虽然它是学生开展自主活动,但它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它也不等同于问题课程,虽然也以问题为载体,但不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而且会很自然地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科学的联系,而且,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还会主动地去学习与其息息相关的知识。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而学生选的研究课题往往是平时自己最感兴趣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其脑力劳动;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本质之所在,也是研究性学习所要达到和追求的教育目标。

二、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一)正确把握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地位

研究性学习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开放性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与途径,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关心大自然、了解社会、体验人生与完善人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学习中只有理论联系实践,才能真正地获得知识。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从直接面向简单规则与知识结论,转为面向“复杂本身”,在丰富的复杂的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大量的附着知觉等隐性知识系统做支撑。在不确定的、复杂的学习情境中主动探究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发现成功的喜悦,而不是传统数学学习中,为了直奔答案而寻找简单的结论的过程。所以,只有正确把握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作用,才能科学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策略,科学推动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二)建立新型的“教”与“学”关系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与关系,与传统的师生关系相比发生了变化。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是求知过程的探究者,也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也不再是唯我独尊的知识解惑者,而是课题研究中的组织者、參与者与激励者。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研究,在一个开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实践活动。同时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在信息时代,课本已不再是人类经验获取的唯一形式,知识的获取可以通过学校以外的互联网、电视和报纸等多种途径,教师也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垄断者。

教师的地位由权威者向平等者的角色转换,由传授者向参与者等角色转换。研究性学习中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倾听者和交往者,而不仅仅是好的讲解者。教师积极主动地去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重视和观察学生心理变化的过程,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心理,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认可教师是他们学习的推动者,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快乐地学习。

(三)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研究性学习给中学数学教育带来了启示: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给予学生极大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理解,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教师“给学生建立一个值得模仿的榜样是极为重要的。”教师的参与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是一种分享理解,教师应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发现者,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有关教育的最新理论成果,结合自身的实践,努力提高自己,才能始终把握教学的发展脉络,站在知识创新的前沿,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还包括:课堂讲授与讨论、习题、实验、实践和课题研究等教学方式相结合,穿插进行;个体学习与集体研讨相结合;以研究或服务项目为主线,开展研究式的学习方法;以及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也属于此列。这些都是根据数学课程和教学要求,灵活运用。

(四)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

中学数学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应该以适合学生的发展为共同主题,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中心,将数学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在互动交往情景中共同体验、共同创造、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真理的化身、权威的象征,而是在学校、班级这一“学习共同体”中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探索的参与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所以,教师的教学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价值和人格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中学数学教师应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或提供背景材料,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质疑、研究和探索,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答案。另一方面,教学的过程不仅包括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而且包括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通过信息的多项传输、相互启发诱导,从而在现实的教学情境中创造和生成新的知识的方法。

总之,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要摆脱平庸,走向有效,就要采用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法。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要科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科学发展。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中学数学理论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