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不是“安全屋”

2018-07-30 11:33龚俊波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室校园活动

龚俊波

当下,部分校园里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校园里上课比下课热闹,本是课间休息的时间,校园里几乎看不见学生的身影,本应是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操场上却见不到活动的学生……学生都到哪儿去了呢?原来,这些学校除了必要的三餐时间外,其余时间都将学生限制在教室里。问其缘由,学校给出的理由竟然是户外活动时间越短,可能引发的学生安全事故就越少。似乎在这些学校眼中,教室成了学生的“安全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人们对教育的期盼和要求也越来越多。在众多的社会问题中,人们对校园安全的期许度和敏感度最高。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维护学生的人身安全,确保校园安全“零事故”,不仅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所有教师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现今,一些学校抱着为了安全而安全的思想,将校园安全管理的“经”念歪了,他们打着安全管理的“幌子”,不许学生这样,禁止学生那样,除了学生必要的“两操”“三餐”等时间外,原本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其余的活动时间却要求学生全部待在教室里。在他们眼中,学生只有待在教室里,才是可控的,让人放心的,安全才是有保障的。

的确,学生待在教室里,活动的空间变小了,接触的人变少了,活动的方式变单一了,相对而言,学生出危险的几率就减小了,学校与教师所承担的风险也就相应地降低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室是名副其实的“安全屋”,某些学校的做法似乎也可以理解。然而,將学生关在所谓的“安全屋”中真的就一切平安了吗?试想一下,在这种长期压抑、单调、枯燥的环境下,学生的心灵和情感能得到有效地释放吗?一旦失控,其后果不堪设想。

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学校学习获得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地方,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天性,秉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给学生一些使心灵自我舒展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还要竭尽所能地、创造性地开展一些喜闻乐见、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研学之旅,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体验成长的幸福与快乐。当然,学校在组织和开展这些活动时,一定要周密部署,把握“安全第一”的要求和前提。

教室不是“安全屋”,成长更不能以牺牲学生的生命活力为代价。作为教育者,我们一定要警钟长鸣,紧绷校园安全这根弦。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认清校园安全的本质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和谐、更健康、更平安、更美好地发展和成长,切不可因噎废食,为了安全而安全!

猜你喜欢
教室校园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313”教室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