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特征与中国山水画写生研究

2018-07-30 11:08冯明君李伟光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山水画特征

冯明君 李伟光

摘 要:自然观作为古代中国美学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出古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天人合一”的向往。中国山水画从诞生至发展与自然有着密切关系,从地域特征视角研究山水画写生,梳理地域特征与山水画的历史脉络,论证地域特征对学习山水画写生的作用,有助于山水画的历史研究和探究山水画表现的新形式。通过对桂北山区和村寨实地调研与山水画写生,对桂北地区山水画写生的笔墨、构图、意境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地域特征与山水画写生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后学者研习山水画提供有益帮助。研究表明,地域特征与山水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地域特征影响山水画写生的发展,丰富山水画写生的表现形态。

关键词:地域特征;山水画写生;桂北山区

早在尧舜时期,人类便意识到与自然有着难以分割的联系,将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与丰富的想象相结合,产生了鬼神等信仰,这是人类对自然的最初探索,这种探索自诞生便未停止。中国山水画是在人们对自然提炼与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其独立于隋唐时期,宋元时期趋于成熟。中国山水画成为中国画重要画科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我国疆域辽阔,地域特征各异,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崇敬、探索以及“物我相融”的文化境界为山水画的取材、创作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山水画写生的素材来源于大自然,地域特征对山水画写生有重要作用,因此,赴桂北山区写生创作,对探究地域特征与山水画有重要意义。

一、桂北地区山水写生的地域特征

(一)地域特征与山水画写生的关系

地域特征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的特征,由自然要素与人文因素作用形成。自然要素包括气候、地形、河流水文、植被、土壤等,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使当地居民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思想,如宗教信仰、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等人文因素。因此山水画作为人精神文明的产物,其笔墨表现的地域差异也受到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的影响。以自然为例,如岭南地区土质松软,地势平缓,植被茂密,在描绘山体土坡时可含蓄皴擦,树木多用圆点类点叶法和双勾;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稀疏,黄红色土地大面积裸露,土质坚硬、干枯,描绘时须墨多水少,多用勾线与干墨皴擦,以营造粗糙肌理等。以人文为例,分布在云南地区的白族山民,其房屋建筑多以白色为主,外墙多绘带有民族特色的花纹图案,在描绘房屋时以墨线勾勒结构,并在房屋旁以墨色映衬,突出房屋之白,使画面浓淡有韵;又如多分布于贵州的苗族,其独特的吊脚楼和色彩艳丽的民族服饰,入画时趣味生动,人物以挑担或务农等形象作为点景活泼自然。

地域特征与山水画写生的关系,其一从山水画诞生与发展条件讲,地域特征与山水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地域特征为自然,山水画为人文智慧,地域特征与山水画的关系表现为两个阶段:自然孕育人类,人类反观自然;人寄情自然,写自然形神。《道德经》有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天地所生,人类以天为父,地为母,世间万物都有其自然规律。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古人致力于对起源的探讨,以其智慧反观自然的体现。古人将万事的循环轨迹归因于天,将王朝的统治者成为“天子”,通过各种方法试图与自然沟通,不论是最初的祭祀,还是象形甲骨文,都体现出古人贴近自然,拜自然为师、崇敬自然的情怀。这种情怀经历王朝更迭仍以各种方式不断呈现,诗词歌颂自然,写自然之意象;乐律沟通自然,唱自然之韵律等,到了绘画上,这种情怀表现为对自然的塑造和追求画面的自然。绘画最初的诞生就是古人用简单的线条勾画人类的活动形象和自然环境如草木、太阳等,随着绘画手法和绘画工具的日趋成熟,以墨和矿物颜料为色彩创造出各种画科和相应的技法与理论。山水画的诞生也是古人反观自然的体现,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以秦岭分南北,苍山松岭,黄土平原,江南水乡,各种地域环境和民族文化为山水画内容的丰富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山水画家很好的把握了这种优势,师法自然的例子数不胜数,谢赫提出的“应物象形”、“传移模写”深刻影响着后人;五代宋初画家李成,原籍长安(今陕西西安),五代时其祖父为必乱迁至营丘(今山东青州),擅长山水画,因受生活环境影响,尤善画平原风光,曾作《营丘山水图》《寒林平野图》等,其中《寒林平野图》为表现裸露平原树木苍老,独创“蟹爪”法,现今与“鹿角”法并誉为树法之基础,其肌理丰富的“卷云皴”也受平原山石的特点影响而诞生,丰富了山石的表现方法;五代南唐董源,自称“江南人”,其山水画多入江南景色,所创“披麻皴”描绘的正是江南水气蓊郁、草木丰茂的山峦肌理。这些都是画家长期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成果。在绘画体系日益成熟的同时,古人仍与绘画最初诞生的意义不背离,并不断追求至高境界即“天人合一”,将万物赋予生命并把人类的的情思融入自然,作画以抒情、寄情,探求人心的本源。唐代山水画家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宗炳“澄怀味象”的“畅神说”,都体现出古人对“人心”与“自然”关系的思索;元四家之一倪瓒,主张画家表现“胸中逸气”,他胸襟豁达、清高淡泊的形象常表现于其作品中,如《六君子图》,画面景色一近一远,布局干净简约,笔法多以干笔皴擦,山为折带皴,土坡为披麻皴、解锁皴,笔意清远萧条,正如其人。

其二从学习山水画写生方面讲,地域特征对山水画技法的学习具有辅助作用。“写生须先明各家效法,如见某山类似某家,即以某家效法写之。盖习国画与习洋画不同,洋画初学,由用镜摄影实物人门;中国画则以神似为重,形似为轻,须以自然笔墨出之。故必明各家笔墨及皱法,乃可写生[1]。历代名家多注重师法先人,然而先人技法也从自然中来。自然万物是山水画的根本形态,以自然为刻画对象,并将情感融入画面,使画面增添人之意趣,才是山水画的创作过程,而如何增添人之意趣,一是根据山水画家的心态,二是山水画家从自然中体会到的情感,如秋风掃落叶,有惆怅的悲意;如春日融雪、枝头新绿,有生机盎然的喜意等等。师法先人固然是山水画入门捷径,但师法先人也要结合师法自然,观察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并进行分析,有助于理解先人的笔墨技法,如“鹿角蟹爪”根据树木的生长态势而得,山石的各种皴法根据不同地区的山石结构特征而得,树叶的各种点法也是从不同环境下生长的植物中提取而得。因此从地域特征角度研究山水画技法对山水画写生具有必要性的,山水画写生者也可从观察中体悟山水画的境界,从而实现山水画写生境界的升华。

(二)桂北山区地域特征

桂北位于广西、湖南、贵州三省交界处,有“湘桂走廊”之称,由桂林、柳州和来宾三市构成。这里地势复杂陡峭,山峦连绵起伏,草木葱郁,溪流纵横。从地形来看,桂北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以九万大山、凤凰山为骨架,四周被海洋山,越城岭、金钟山、青龙山等山脉环绕,呈盆地状,边缘多缺口。桂北的峰林是热带岩溶地貌的代表,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形状各异,桂林的石灰岩峰林最为典型,受古今名人赞誉,素有“无山不洞,无洞不奇”之称。桂北年均温度在16℃-22℃左右,降水量年均1200mm-1800mm,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短夏长,降水充配,干湿分明。桂北水系发达,有漓江、剑江、柳江河、红水河等河流滋养,其中漓江作为桂林之魂,被当地人奉以“母亲河”,漓江与桂林的山也因其秀美的风光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充沛的水源和适宜的温度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质的自然环境,桂北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种类繁多,竹林多为暖性,常见有乔木、灌木。竹林多为暖性,常见有摆竹,是典型常绿阔叶林。著名自然景观有七星岩、象鼻山、九马画山、相公山、马鞍山、白莲洞遗址、香桥岩天生桥、石榴河、月亮山、老君洞、元宝山、百崖大峡谷等[2]。

数千年的文化沉积,使桂北留下了诸多文化古迹,如靖江王府,西山摩崖造像、大岩壁书、伏波山、匕星、象山等处岩摩崖石刻,古桂柳运河,平等寨鼓楼;古村寨有东宅江瑶寨、银水沟侗寨、白面瑶寨、金竹壮寨等。桂北是广西少数民族分布最广的重要聚集地,长期居住着壮、侗、瑶、仫佬、毛南、彝等少数民族[3]。 其中以壮族人口居多,而壮族文化极具参考价值的首数其村寨文化。桂北山区分布着较多古壮寨,其中,龙脊古壮寨拥有广西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壮族干阑建筑群,这里民居多依山依水而建,房屋材料多为乔木,由于湿度较大,采用干栏式结构,整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底层潮湿阴暗多用于堆积杂物或饲养鸡、猪等牲畜。上层住人,囤积粮食,堂屋较大与厨房相通,作为核心连接各功能区间,卧室较多。高低错落的房屋与山水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景。由于其处于山地坏境,平缓地带较少,为了更好利用土地开垦农田,桂北山区的农业形式以梯田为主,依山而修,其特点为曲折蜿蜒,狭窄多层。漫山梯田与独特的房屋建筑是桂北人文地域特征的重要组成元素。总体来说,桂北山区景色独特,风光秀美,气候温和,水源丰富,是少数民族文化荟萃之地,广西之宝地所在。

二、桂北山区山水画写生

(一)笔墨表现

桂北山区秀美的风光和多元的民族古往今来吸引着众多文人爱好者和画家驻足。以地域特征视角研究桂北山区写生的笔墨表现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充分了解当地人文与自然特征;其二是对景记实,传所感于笔墨。笔墨技法是根据先人作画经验概括而来,学山水画虽要先学技法,但想要真正完成一幅创作,就要对技法进行筛选,根据客观物象的形态选择合适的技法,并在熟练运用的基础上,将技法自然的融入到写生创作中,而要想创造新的表现手法就要对客观物象进行具体剖析,抓住特征。如傅抱石的“抱石皴”,就是根据四川地质的特征即满布青苔的嶙峋山骨创造出来的。因此,把握桂北山区山水画写生的笔墨表现,也当注重对地域特征的观察。

地域自然特征影响树石法的表现,桂北山区土质较为松软,植被覆盖率高,水汽温润,常有烟云缭绕的景象,绘画时往往水多墨少。桂北的山入画奇秀,自成一派,大致分为连座的峰丛和垂直高耸的峰林两种,描绘垂直高耸的峰林多重山头的刻画,以重墨皴擦肌理,参差的树木以丰富形态,山体上实下虚,高耸如石柱,峰丛除底座相连外山峰形态与峰林接近,两种形态在绘画时有异曲同工之妙。桂北地区植被茂密郁郁葱葱,以阔叶植被为例,树叶多以椭圆形点法和双勾表现,水多墨少,以浓淡区别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苍劲,因植被类型繁多,画面中树木形态也变化多样,因此在描绘树木时,不拘泥于树法的公式,可通过仔细观察确定树根树干造型、枝叶的连接方式和树叶形状,根据面需要适当调整。

梯田作为当地特色农业形式,入画也有较丰富的美感,在描绘桂北梯田时需把握梯田的基本特征即曲折蜿蜒、狭窄多层,梯田轮廓以侧锋淡墨皴擦,墨色稍重处一是转折,二是根据画面需要;梯田的设色依季节而变,如夏季梯田为深绿,可用花青、汁绿着色;秋季稻子成熟,可用藤黄染出金色梯田。依山傍水聚散错落的房屋作为画面点景,其就地取材,亲近自然的建造理念使得这里的民居能很好的与自然融合,成为画面表现人与自然和谐气息的重要元素。描绘干栏式民居时,根据画面空间关系处理墨色浓淡和聚散关系,多以较实的线条勾勒房屋轮廓,砖瓦和底层房屋支架模糊勾描,使线条变化生动。根据桂北山区气候潮湿的特点,水汽氤氲的画面以用房屋为提点,增添画面趣味。

(二)构图处理

构图简介构图又称章法、布局、经营位置,是山水画写生中的重要环节。在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构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山水画家,其画风多受到当地地域特征的影响,如范宽,陕西华原人,因长期生活在华山、终南山等处,画面布局多浑厚壮观;如李成,生活在营丘(今山东青州),多作平远寒林,北宋后期画家王诜评价二人“一文一武”。桂北山区景色独特,写生时把握构图处理,也可从地域特征着手。历代诸多名家曾眷恋于桂北山水,其中不乏诸多精巧构图。如李可染的《漓江山水天下无》,融合东西方美学精神,将国画构图的平远、深远和西画素描的光影完美结合,创造出独特的“逆光山水”,体现桂北磅礴辽阔的峰丛之势。运用“以大观小法”體现旷达的意境,观此画,仿佛置身云端,桂北风光尽收眼底。画中题跋依山势书写,填补空间的同时也与山势相呼应。如黄格胜的《漓江秋爽》墨色近重远淡,虚实相生,前景为树石房屋组合,远景为峰丛,一近一远,拉开了空间感,房屋与山石树木相互叠压,体现桂北山区地形错综复杂、紧密的特性。全幅最为精彩之处为房屋,位置居中,周围虚化处理以突出主体;远山将画面上部占满,只留少许空间,体现桂北山群众多的特点,虽整体墨色较淡,但其中也有虚实呼应。

(三)意境表达

中国山水画除了要有精湛的技法,更要有独特的意境,而要想画中有意境,就要将情感融入画中,在原有技法的基础上,通过观察与情感的结合,灵活运用技法,使情感融入画面。“技法是表现思想感情的手段,不是目的,只有当画家充分掌握艺术规律,表现方法和技法完全听命于思想感情,能灵活运用,丝毫不觉得拘束,‘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4]。因此,在追求笔法的同时也应体味“物我相融”的境界,才能做到生动有韵。

从地域特征视角探析桂北山区山水画写生的意境表达,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与充分感知环境,将环境氛围传达于画面。意境的表达与画面的构图、笔法相互关联,因此需充分感知该地域特征,如磅礴的山群、幽静的山谷、恬淡的山村等,感悟地域特征所傳达的氛围,并将这种氛围通过画面的组织与笔墨技法表现于画面;二是情景交融,将环境与内心的共鸣传达于画面。清代画家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中有言:“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景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一幅有气韵的山水画,离不开这样的虚实结合,更要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融会贯通。如当代著名画家白雪石的作品《象山春晓》,描绘桂林漓江象鼻山的春景,画面用色氤氲淡雅,近景树木浓淡干湿交错,相互呼应,翠绿新芽,透出勃勃生机;远山皴擦落墨营造沧桑肌理,山头又以墨色点染尽显树木郁郁葱葱,座座山峰连绵,愈远愈淡,直至消失在云雾中;而中景漓江水大片的留白,除两艘船篷与山峰倒影外再无水纹,漓江的清澈淡雅由此可见。枝叶生发,石绿点染,澄澈漓江……画面意境也藏在这方寸之间。

三、结语

清代画家龚贤曰:“古人之书画,与造化同根,阴阳同侯,非若今人泥粉本为先天,奉师说为上智也,然则今之学画者当奈何?曰: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取证於晋、唐、宋人,则得之矣”。大自然为山水画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影响着山水画者的情思,延续着代代文明。拜自然为师,注重对地域特征的考察与理解,才能更好的掌握山水画的笔墨与构成,才能实现意境在画面中的流露。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即天人合一,画山水者当溯本源,自然才是山水画的源泉。做山水画者,更当走进自然,心向自然,徜徉在祖国的大美山水中。

参考文献:

[1]瞿墨.黄宾虹画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142.

[2]李燕林,黄松.桂北地区地址遗迹与民族文化资源的空间关系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1):197-209.

[3]李长杰.桂北民间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6.

[4]李可染.漫谈山水画[J].美术,1959,(05):15-17+53.

作者简介:

冯明君,广西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学生。研究方向:美术学。

李伟光,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

猜你喜欢
山水画特征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抓特征解方程组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