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论中“秋”的气象

2018-07-30 11:08张一弛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气象山水画意境

摘 要:山水画论中论及“四时”常与“气”相关联,而先秦哲学中多谈“气”,而后又与“象”结合,即为“气象”。本文以“四时”中“秋”之气象为例,着重阐述了山水画论中“秋”之自然形态、画面营造、意境建构等诸多方面,进而总结了山水画秋境萧疏、明净的气象特征。

关键词:山水画;秋;意境;气象

中国画论中,“气”的涵义多与“道”“韵”“神”等相关联,其内涵界定也多自先秦及之后哲学思想中对“气”的阐述,如庄子说“人之生,气之聚也”。《淮南子》说“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将其形诸于画论,则有“气韵”“生气”“气正迹高”等。有的学者指出“在中国画论中,将气字联用,表现出不同时代,不同作品所展示的不同精神特质和审美趋向。”而“象”则多属于物态形象的概括,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叙自古规鉴》中有“《易》称‘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的记载。对此《周易·系辞下》原文是:“象也者,像也”。可见,一般而言,“象”主要还是指与客观事物形象有关联的内容,如“应物象形”“取之象外”“立象以尽意”“境生象外”等,但当“气”与“象”合流而谈时,即是一种自然物象整体状态的描述。

于山水画论而言,“气象”所涵盖的内容既有山水的气势、布局,又有蕴含于其中的意蕴、意境。如荆浩说“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迹画不败谓之气”等。最早的“气象”出自唐五代画论中,如传为荆浩所作《山水赋》(又传王维《山水赋》)中说:“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定众峰之揖拱,列群岫之威仪。多则乱,少则慢,不多不少,要分远近。”这里的“气象”就指向了山水画创作过程中所对应的自然山水之气势和形态,偏向于对客观物象的阐述,定主宾、划多少、分远近,是将所形成的整体构局统摄到画面中。从“气象”表达与意境相关的内容看,如韩拙《山水纯全集》中说:“凡观画者,岂可择于冠盖之誉,但看格清意古,墨妙笔精,景物幽闭,思远理深,气象脱洒者为佳。”显然,韩拙认为观画要注重“格”“意”,强调思远理深、气象脱洒。可见,中国画论中的“气象”所涵盖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或者说,“气象”的内容是不断变化和丰富的。

我们将主题回到山水之秋的气象讨论上。在中国古代山水画论中,对“秋”之气象的论述并不十分丰富,往往集中于讲述创作技法、合论四时样貌等方面。虽如此,依照上文我们对气象的论述,也可从两个方面来看画论中“秋”的气象。

首先在中国山水画论中,有描绘“秋”的自然形态,进而体察“秋”之气象的阐述,这类论述往往重在对“象”的关注。李成、郭熙、李澄叟、韩拙、唐岱、邵梅臣等人均有过对山水画四时气象的直接论述。例如,传为李成所著《山水诀》中言:“气象:春山明媚,夏木繁阴,秋林摇落萧疏,冬树槎牙妥帖。”他将秋景中的林木之气象概定为“摇落萧疏”,形成了秋之萧散的气象特征。宋代李澄叟说“气象则春山明媚,夏木繁阴,秋林揺落萧疏,冬树槎枒妥帖”,与李成的观点一致。梁元帝萧绎在其《山水松石格》中对山水四季之景也有过概括:“秋毛冬骨,夏荫春英”。于秋景而言,即是“毛”,所指的内容包括了“少”“疏”等。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将秋天的状态阐发得更为细致,他将秋之云气称为“疏薄”,又说秋山“明净如妆”。从创作技法方面来看,以下言论可以为我们探究“秋”之气象提供参考。如邵梅臣所言:“丹枫翠柏则别有凌霜傲雪气象。必须有笔有墨,庶可得秋色之真,尽秋色之妙。”又如郑绩说:“秋景阳处纯赭,赭中入墨,以见秋苍,阴处虽有疏草,亦经霜黄,故绿中入赭,草色将枯也。胸中必明此意,作画方有生趣。”二人论述中所讲求的,在笔墨、设色方面表现秋的“凌霜”“苍”“枯”等,都应该属于“秋”之气象的组成内容。也显然,以上这些论述重点针对的是客观山水、自然景观,强调的是季节外在特征的彰显,以及对秋之气象的具体描绘。

此外,韩拙也有一段关于四时之云、阴晴之云的论述:

夫通山川之气,以云为总也。云出于深谷,纳于愚夷,弇曰揜空,渺渺无拘。升之晴霁,则显其四时之气;散之阴晦,则逐其四时之象。故春云如白鹤,其体闲逸,和而舒畅也。夏云如奇峰,其势阴郁,浓淡叆叇而无定也。秋云如轻浪飘零,或若兜罗之状,廓静而清明。冬云澄墨惨翳,示其玄溟之色,昏寒而深重。此晴云四时之象。春阴则云气淡荡,夏阴则云气突黑,秋阴则云气轻浮,冬阴则云气惨淡。此阴云四时之气也。

韩拙在这里将“四时”的“气象”与“阴阳”相结合,认为“四时之气”的变化在于“阴阳”的变化,这与先秦时期“四时运行”与“阴阳之气”相通的观点是一致的。如《管子》中说“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夏者阳气毕上,故万物长;秋者,阳气始下,故万物收。冬者,阳气毕下,故万物藏。”冯友兰也曾指出“四时”变化的原因在于“阴阳二气的衰退和生长”以及“阴阳的交合或不交合”。这也就是说“一年四季的变化和生物的生长和衰落,是阴阳二气的势力相互盛衰的结果。”故此,聚焦到秋的“气象”上来说,因“秋”之气为“阴”,因此韩拙说“秋气”聚集而成的“云”如“轻浪飘零”“廓静而清明”,并直接指出“秋”因为“阳气始下”而“云气轻浮”。韩拙没有直接对秋之气象进行整体概括,而是认为山川之气“以云为总”,由“云”之气,可形成管窥之效。在韩氏看来,他归纳的这些关于“秋云”的特点,是与其他诸家对山水之秋的气象论述相一致的,所指向的内容与萧绎、郭熙之论也是相衔接的。具体来看,韩拙说的秋云之气象,虽然是以云的自然形态作为基础,但又指出了“秋”之气象的实质。

可见以上论述中,无论是在整体上对秋之气象进行总结,还是分而表述秋山、秋云、秋水之气象,都是基于客观物象的形态特征,或者时节规律的。同时,这也逐渐成为一种程式性的参考,由于自然物象的客观性,这种程式化的描绘是无可避免的。但经由艺术家的“师法造化”“取之象外”,山水画中的秋之气象又会变得多样化起来。

清代戴熙的《习苦斋题画》说:“大家在气象,名家在精神,骨性天成,各行其是。”这里,气象所指向的内容就是气韵、意境,所谓“凡诗文书画,以精神为主。精神者,气之华也。”清代笪重光说到山水之气象时,他认为:“夫山川气象,以浑为宗;林峦交割,以清为法。形势崇卑,权衡小大;景色远近,剂量浅深。”对于山川之气象,要求“浑”,而所谓的“浑”也并非不可分辨的意思,而是要使內容具备多样性、层次性,“浑”与“清”二字是表现山川、林峦的重要准则,以此可以来判断山势或高峻,或旷远,最终所指也是山水画中所营造的氛围、意境。

绘画理论中论及“秋”之气象时,多从画面营造、意境表现等方面来加以论述,这也是对秋之气象表述的第二个重要方面。

韩拙从四时之气象的角度阐发了这个问题,他说:“山有四时之色:春山艳冶,夏山苍翠,秋山明净,冬山惨淡,此四时之气象也。”显然,“明净如洗”已经没有具体到自然物象的细节,而是以一种概括性的方式进行表述。所谓“四时之色”也即山峦在四季的不同呈现,“秋山明净”则表现了天明气清、干爽疏朗的样貌。韩拙的这种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如唐岱《绘事发微》中也继承此说:“所谓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此四时之气象也”,其对此的论述与韩拙几乎相同。可以看出,肇始于郭熙的阐发,将秋之气象定位为“明净”,已为其后的画学论者所认同和传承。

除了画学著作中的相关论述以外,题画诗中亦有不少能够体现秋之“明净”气象的内容。如黄公望题《王晋卿万壑秋云图》:“雨霁云仍碧,天高气且清。……岫岭苍茫景,江湖浩荡情”。刘迎题《楚山秋晓图》:“清风宿雾方苍凉”。吴镇题《李昭道秋山无尽图》:“万里无云见秋末,千林有雨向春回”。范梈《题秋山图》:“我爱秋景好,自缘秋气清。江空石骨露,木落风无声”,等等。这些都是对画学著作中秋景山水画“明净”气象表述的补充。从题画诗的内容来看,画家所绘秋景山水画中,呈显出的气象多为“高迥”“清旷”之状,所映照的是自然秋景的徐风疏朗。而相较于自然秋景的气象,画图中的秋之气象,虽常显“明净”,但经由画家的主观情愫之影响,其“明净”之中也增加了苍莽浩荡的秋韵内涵,最终表现在画面中,也就形成了“岫岭苍茫景”,生发出了“江湖浩荡情”。

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取势》中说:“天下之物,本气之所积而成。即如山水,自重岗复岭,以至一木一石,无不有生气贯乎其间。是以繁而不乱,少而不枯,合之则统相联属,分之又各自成形。万物不一状,万变不一相,总之统乎气以呈其活动之趣者,是即所谓势也。”他所强调的山水画中的“气”,也即是“生气”。山川的姿态样貌是“不一状”“不一相”的,但要想表现山水的气势和意蕴,就必须依靠“气”,以将“物象”和“生趣”统一起来。山水画中“秋”所表现出的气象是一种明旷、高迥的样貌,所透出的是画作背后蕴含的生命感,所传递的是“秋之时态”的生机。

到这里,我们可以大致概括出中国画论中关于“秋”之气象的主要类型“萧疏”与“明净”。所谓“萧疏”,源自于秋季树木凋零枯减,给人以落没、苍凉,甚至近乎荒败的感官体验;所谓“明净”,也与秋季天高地迥、风轻云淡的自然景象有关,给人以清朗、明爽、浩荡的感官体验。“萧疏”与“明净”皆为感物之体悟,“感物而动,情即生焉”,历代文人骚客面对秋景多会产生不同的情愫,或生悲怨之情,或表喜爱之态。而画家在秋景山水画作品的创作中,也常常会出现景物与色彩各异的画面描绘,应该说这些都与不同的創作者对秋之气象的解读差异有着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任道斌.画学集成(六朝-元)[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

[2]俞剑华.历代画论大观(第二编)[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

[3]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4]殷晓蕾.古代山水画论备要[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张一弛,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书画美学。

猜你喜欢
气象山水画意境
气象树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春色满园
文章有象
一朵花的意境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