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里炳
一、野生鲶
野生鲶俗称黄鲶、小口鲶、中华鲶,属鲶形目鲶科,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江河中,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一种很畅销的经济鱼类。野生鲶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食性杂、生长均匀、养殖效益高等优点,极适合池塘纯养、水库套养、网箱专养,规模养殖发展前景看好。
野生鲶一般个体重0.7~1.0公斤,最大个体重达4公斤以上。头部扁圆,腹部细长,口小,牙齿细密锐利,有长须2对,无硬刺,体长无鳞,极富黏液。野生鲶生存适温0~35℃,适应水体的pH值是7.0~9.0。野生鲶喜成群活动,主栖于敞水水底,属底栖鱼类,需注意防止其群逃。野生鲶属肉食性鱼类,虽然比南方大口鲶稍温顺一些,但摄食对象多是鱼类、水生动物。在专养条件下,每亩水面可投苗2500~3000尾,极易驯化吃各种屠宰场下脚料和配合粒料,但要求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在选择颗粒饲料时,以选择膨化料为好,因为膨化料对水质影响小、浪费小、利用率高。野生鲶在我国南、北方各种水体均可放养,可自然越冬,病害极少,相互残杀少,成活率高,一年四季都能生长,但以夏、秋季长势最快。
二、光倒刺鲃
光倒刺鲃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屬,俗称河坚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因而深受人们喜爱。
光倒刺鲃体形近长筒形,尾部扁,头宽,吻钝,腹部乳白色,眼中等大,眼眶上缘具金黄色荧光,上颌及口角各具须1对,鳞片较大,背鳍前方有一根平卧前伸的倒刺。光倒刺鲃属江河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中游的支流中,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广、耐低氧、抗病力强、易养殖等优点,喜栖于流水环境中。生长环境要求水质清新,最适生长温度为18~28℃。在自然环境条件中,以食水生昆虫、植物种子和碎片、鲜嫩青菜及屠宰场下脚料为主;人工养殖条件下,摄食人工饲料。
三、南方大口鲶
南方大口鲶属鲶形目鲶科鲶属,俗称河鲶、大河鲶,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江河中,是一种以鱼为主食的大型经济鱼类。一般个体重2~5公斤,最大个体重达30公斤以上。南方大口鲶含肉率高,蛋白质含量高,维生素含量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一种畅销的经济鱼类。
南方大口鲶头部宽扁,胸腹粗短,尾部长,眼小,口大,牙齿细密锐利,有长须2对。背鳍短小,无硬刺,其内侧光滑、无锯齿状缺刻,体长无鳞,极富黏液。肠短,有胃。南方大口鲶属温水性鱼类,生存适温0~38℃,因此在我国南方能自然越冬。在池塘养殖条件下,最佳生长水温为25~30℃。当水中溶氧在3毫克/升以上时,生长正常;当水中溶氧低于2毫克/升时,则出现浮头。适应水体的pH值是6.0~9.0,最适范围是7.0~8.4。若水体pH值偏低,则对南方大口鲶养殖有影响,可用生石灰来调节水质。具体方法是:每隔15~20天全池撒1次生石灰,每次每亩用量为10公斤。南方大口鲶性较温顺,不善跳跃,喜成群活动,较易捕捞,喜栖息于敞水水体,属底栖鱼类,在池塘内养殖,多在池底活动。南方大口鲶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其摄食对象多是鱼类,也吃水生昆虫和鼠类等,能捕食相当于自身长度1/3的鱼体,冬季减食或停食。在池塘养殖条件下,也可改吃配合颗粒饲料及各种屠宰场下脚料,但要求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在40%左右。选择配合颗粒饲料时,以选膨化料为好。在长江以南地区,南方大口鲶一年四季都能生长,但以夏、秋季长势最快。南方大口鲶生长快,养殖周期短;适应性广,池塘、水库、水池、网箱等大小水面均可养殖;食性杂,各种活体动物、屠宰场下脚料、配合颗粒饲料均可投喂;销路好,因而养殖经济效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