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增福,贺安民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技术研究院,陕西 神木 719315)
结合煤矿生产特点,建立基于行为的安全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改变员工行为与产出的方法,包括如何管理人员,如何管理现场的一些工作方法。是建立在行为分析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安全管理手段。
行为安全管理在企业安全管理实施中,注重员工的积极参与,主要通过发挥员工的主动应对能力、主人翁责任感以及发展与员工安全有关的行为,来提升安全水平。基于行为的安全管理模式分为4个阶段:管理前期准备阶段、行为观察阶段、行为分析阶段、干预与反馈阶段。通过对不安全行为的辨识、分析、干预以及反馈,实现对不安全行为的闭合循环管控。文中就神东公司补连塔煤矿基于行为安全管理模式的安全管理体系实践应用作简要分析。
补连塔煤矿建立的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有:安全生产责任制、本质安全型单位建设管理办法、安全操作规程管理办法、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办法、安全事故及应急救援管理办法、神东煤炭集团员工不安全行为管控指导意见、神东煤炭集团员工不安全行为管控措施、神东煤炭集团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办法等,以更为有效地理解和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减少不安全行为,保障安全生产。
监督检查:主要包括领导带班检查、区队自查、班组监控。
处罚与激励:对不及时制止、纠正不安全行为的管理人员,一经发现将对其罚款100~800元;管理人员发现的员工不安全行为,经劝阻仍不纠正、不整改的,对责任人罚款100~800元;管理人员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罚款200~800元。将不安全行为考核作为个人和集体年度评先的重要依据,年度未发生不安全行为的人员在年度评先等活动中予以适当加分。连续一年未发生不安全行为的井下作业人员给予600元奖励,地面作业人员给予300元奖励;对于连续未发生不安全行为的井下作业人员每增加一年奖励金额递增200元,地面作业人员递增100元。
教育培训:当前神东的培训分为领导培训和员工培训2个层次。
据统计,2010年共发生1 402起不安全行为。其中,低风险51起,占到总数的3.6%。一般风险400起,占到总数的28.5%。中等风险709起,占到总数的50.56%。重大风险242起,占到总数的17.25%。2011年4 246起不安全行为中,一般风险1 388起,占到总数的32.7%。中等风险1 671起,占到总数的39.3%。重大、特别重大风险489起,占到总数的13.8%。2012年3 389起不安全行为中,一般风险1 299起,占到总数的38.3%。中等风险1 687起,占到总数的49.8%。重大风险404起,占到总数的11.9%。经过比较可以看出,运用现有的治理措施,补连塔矿不安全行为总数及重大风险不安全行为所占比重逐年降低,不安全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
但是研究发现,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以下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概率仍比较大:①井下在岗睡觉;②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③脱岗;④交接班时不履行交接班程序;⑤疲劳上岗;⑥不正确穿着工作服;⑦作业前不进行危险源辨识;⑧井下未佩戴或开启防爆闪光灯;⑨无轨胶轮车超速行驶;⑩进入作业场所不按安全要求(操作规程和安全标识提示)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以上不安全行为,每年、每月之间进行对比,均没有明显变化,多数为重复发生行为。不安全行为重复发生问题,始终是公司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不安全行为预辨识:选取补连塔煤矿综采一队与连采一队进行了不记名辨识。运用事先编制的不安全行为预辨识卡,辨识出不安全行为15例,预辨识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为:①生理方面,如疲劳上岗,注意力不集中等共7起;②情绪方面,如情绪不稳定、目光呆滞等共3起;③纪律方面,如未按规定请销假、迟到等共5起。
行为安全观察与沟通:通过行为安全观察与沟通方法,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对所在区队进行现场跟踪式观察,运用事先编制的行为安全观察与沟通辨识卡,辨识出不安全行为59例,主要表现为:①个体防护装备方面,如不系安全帽带,不戴安全帽等22例;②工具与设备方面,如工具码放不整齐,使用方法不正确等11例;③程序与标准方面,启动连采机不按照标准化作业流程操作,停车不用阻车器等11例;④工作环境方面,巷道里乱堆乱放等15例。
测量工作主要是采用实验仪器和测量表对员工进行生理、心理方面的测量,然后根据评价标准,对每一个被试对象进行分析,找出其是否存在不安全行为倾向及心理状况。
评价标准:通过大样本实验测量,分析得出了神东煤炭集团员工不安全行为倾向区间等级(见表1)和情绪应激测量区间等级(见表2)。
表1 神东员工不安全行为倾向区间等级
表2 神东员工情绪应激测量区间等级
生理机能测量:分别对补连塔煤矿综采一队生产二班、检修班,连采一队生产二班、检修班4个班组进行实验仪器测量工作。实验测量内容包括注意力集中能力、声光反应能力、空间知觉能力、手指灵活性、双手协调和动作稳定性6个实验项目。实验测量共计63人,其中1人没有完成双手协调测量项目。①注意力集中能力测定中,选用的参数为脱靶时间与出错次数,一定时间内,被试的脱靶时间越短,出错次数越少,表明其注意力集中能力水平越高,将每名员工的这2项参数的标准化分数求和后与表1注意力集中能力测试分级标准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84%的被测试人员的注意力集中能力处于正常以上范围,只有16%的被试人员处于不良范围,整体处于良好范围;②声光反应能力选用的参数为声反应平均时间、光反应平均时间以及总出错次数,这3项的分数越小,表明被试者的声光反应能力越优异。将每名被测员工的3项参数的标准化分数求和后与表1声光反应能力测试分级标准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92%的被测试员工处于正常和优秀范围,只有8%的被测试员工处于不良范围;③空间知觉能力测试中,选用的参数为正确平均时间以及出错次数,这2项的分数越小,表明被试的空间知觉能力越优异。将每名被测员工的这2项参数的标准化分数求和后与表1空间知觉能力测试分级标准对照进行统计分析,得出11%处于优秀范围,60%处于正常范围,29%处于不良范围,处于不良范围人员偏多;④手指灵活性测试选用的参数为完成时间,若被试的完成时间越短,则其手指灵活性越优秀。将每名被测员工的这项参数标准化后与表1手指灵活性测试分级标准对照进行统计分析。有33%的被测员工手指灵活性处于不良范围,67%的被测员工处于正常以上范围,处于不良范围的被测员工比例偏大,在定岗时应将这些员工避开对手指灵活性要求高的岗位,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⑤双手协调性测试中,选用的参数为失误次数与完成所需时间,失误次数越少,完成时间越短,表明被试的双手协调能力越好。将每名被测员工的这2项参数标准化后与表1双手协调能力分级标准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71%的被测员工处于正常范围,19%的被测员工优秀范围,10%处于不良范围,被测员工双手协调性能力整体情况良好;⑥动作稳定性测试中,选用的参数为测试人员通过的测试孔直径的倒数,其通过的孔径越小,则其倒数越大,则说明其动作稳定性越高。将每名被测员工的这项参数与表1动作稳定性能力分级标准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73%的被测人员处于不良范围,27%的被测人员处于正常范围,而处于优秀范围的比例为0,说明该矿员工动作稳定性这项能力整体情况偏低,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员工加强该方面能力的训练。从实验测量结果整体分析可知,除动作稳定性测试外,被测试者大部分处于正常范围,少部分处于优秀范围和不良范围,说明大部分被测试者操作技能良好,整体处于良好水平,能够达到工作要求,少数处于不良范围的被测试者有待进一步培训提高。
量表测量:运用前期研究成果,对被测试员工发放了不安全行为问卷,包括9个调查问卷,分别为员工心理压力量表、员工抑郁评量表、员工焦虑自评量表、员工工作倦怠量表、员工忠诚度量表、员工风险感知水平量表、员工知识和技能量表、员工安全思想素质量表、员工安全诚信量表。量表测量共计67份,其中回收有效量表64份,量表测量结果分析见表3和表4。由此可知,全体被测试员工在工作忠诚度、风险感知水平、知识技能、安全思想、安全诚信方面都处于正常以上范围,只有个别员工在心理压力、工作倦怠方面处于不良范围。
表3 情绪应激反应量表统计 人
针对辨识出的发生不安全行为人员进行干预,通过多种干预方法的组合应用,人员不安全行为发生有了明显的改善,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危险预知训练:危险预知训练的实施包括4个环节,首先,培训师向员工展示一张包含若干个不安全行为的图片,引导员工找出图片中的不安全行为;其次,让员工讨论发言图片中的不安全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再次,分析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不安全行为提出对策措施。在此过程中,记录员将员工的发言记录在危险预知训练卡片上。
表4 个体特征量表统计 人
案例警示教育:制作PPT进行教育讲解,讲解内容包括对幸福生活的诠释、事故案例、事故带来的伤害及亲人的伤痛、安全的重要性;其次,让员工轮流发言,分享体会,引导员工对杜绝不安全行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进行思考;最后,根据员工发表的观后感,结合煤矿安全生产进行讲评,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及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体验式培训:通过设计伤残情景,让员工亲身体验伤残人员日常生活的艰难,触动其心理防线。①上肢残疾。首先让体验者体验正常状态下的穿衣、系纽扣等;然后,绑住体验者右臂,用左手穿上外套,系上扣子。通过对比,感受上肢残疾所带来的不便;②双目失明。首先让体验者走到指定地点取物;然后,用眼罩蒙住体验者双眼,并让其去之前指定的地方取同样的物品,通过对比,让体验者感受在双目失明状态下取物的艰难;③下肢残疾。用绑带绑住体验者的一条腿,让其感受在单腿状态下绕过障碍物,到指定地点取物的艰辛与不便。通过对上述3个环节的亲身体验,员工们感受到了违章所带来的残疾给工作、生活所带来的极大不便,体验者们都表达了残疾状态下的痛苦,并表示一定要重视安全,不让残疾发生在自己身上。
体验式培训:参与式培训包括领袖风采、时空隧道和无敌风火轮3个项目,培训过程中,员工能够很快的融入角色,并且为了自己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认真布置分配任务,对于团队配合出现的失误及时沟通、改进。通过培训使大家意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团队管理者的责任感。训练过后,联系训练内容和平时工作中安全的重要性,大家相继发表感言,使大家深刻地体会到如何预防不安全行为及其重要性。
STOP卡记录:运用STOP卡对井下作业中员工进行观察干预,共记录了安全行为8例。井下观察时,观察内容包括员工反应、员工位置、个人防护用品、工具与设备、程序与许可、工作环境;针对观察到的行为,与每个观察对象进行交流和沟通,详细记录其行为,对安全的作业习惯进行鼓励,对不安全行为立即制止,并加以纠正;通过与员工交谈沟通,使其认识到不安全行为的危害性,并取得员工的安全承诺,确保不发生相同或类似的不安全行为。
树木人格测试、心理压力舒缓训练:针对发生不安全行为的员工,在其升井后,对6名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员工进行了树木人格测试和心理压力舒缓训练,并对结果进行分析。①在对员工进行树木人格测试时,首先,让员工在一张A4白纸上用铅笔画出一棵树,其次,在员工绘画过程中,观察其用笔力度、连续性描绘还是停顿性描绘、情绪状态等。最后,根据员工所画图形进行性格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与员工进行交流,获取员工认可;②在进行压力舒缓训练时,首先让员工填写压力诊断调查问卷,进行压力测试。其次,将员工带入舒缓区,使用Heart Math生物反馈训练系统对其进行压力舒缓训练,之后对其进行肌肉放松训练,并引导员工做瑜伽休息术,进行身心放松,缓解生理和心理疲劳。最后,与员工进行交流,寻找其压力源,了解其安全认知水平,并对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表示关心。
针对测量出的处于不良范围的员工提出了反馈建议:①利用班级梦想秀等活动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发挥班组长模范带头作用,使工友之间在工作时处处互相提醒安全作业,形成人人要安全的班组安全氛围;②针对矿工的岗位制定矿工安全胜任力标准,作为矿工选拔与培训的依据,从源头上避免由于矿工不胜任具有特定安全要求的工作而产生的工作倦怠感;将人性化管理渗透到矿工管理的各个方面,建立矿工协助方案;消除矿工的消极惯性,培养积极惯性,使矿工在工作时能养成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作业的良好习惯及积极的工作态度;③对于存在风险倾向的员工在工作中要注意其行为,一旦有明显的不安全行为倾向班组长或跟班队长要及时进行行为矫正,避免其发生不安全行为。对于安全态度这一维度分值低的矿工,要端正其安全态度,尤其是补连塔煤矿连续10年没有严重伤害事故的情况下,全体员工更应提高安全意识、避免麻痹思想产生,避免在大家认为“安全”的环境下出现不安全的行为。对于那些“习惯性违章”人员,一经发现就必须严肃处理。
补连塔煤矿在应用基于行为安全管理模式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共辨识出不安全行为114例,其中采用行为预辨识方法辨识出不安全行为51例,采用行为安全观察与沟通法,辨识出不安全行为63例。采用“组合干预”方法,从事前、事中及事后3个环节对不安全行为进行干预,其中,进行危险预知训练18次,事故案例警示教育3次,STOP观察法记录安全行为39次,体验式培训16人次,树木人格测试38人次。
基于行为的安全管理模式弥补了神东公司现有安全管理体系的不足,使得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管控更有针对性,随着神东公司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该方法具备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