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材,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2018-07-30 09:56广东清远市阳山县实验小学513100韩远媚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20期
关键词:竖式例题运算

广东清远市阳山县实验小学(513100) 韩远媚

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同时也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留有弹性空间。如果教师在没有很好地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一味地照本宣科,就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畏惧数学的心理。那么如何使学生喜欢数学,并能轻松学好数学呢?

一、活化教材概念,化抽象为形象,促进数感形成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把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就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喜爱的、形象的事物。在计算教学中,良好的数感是计算的基础,是保证计算正确率的前提。把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化的事物更能让学生心领神会,即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有利于学生数感的形成,提高计算教学效果。教师通常使用实物、情境图、线段图等手段,训练学生的演绎思维和归纳思维,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

如,教学“5+3=?”时,教师通常会让学生拿出小棒、黄豆之类的实物摆一摆、数一数,或是出示一个情景:草地上有5只小鸟,又飞来3只……可让学生通过计算小鸟的只数得出“5+3=8”,也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列出算式解答。

又如,教学“解方程 2x+3x=20”时,教师让学生把 x看作一个西瓜或苹果,那么方程就可以理解为2个西瓜+3个西瓜=5个西瓜。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就可以写出下一步“5x=20”,从而得出结果“x=4”。

这样形象有趣的教学,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形象的事物联系起来,并经历从一般到个别,再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活动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简单易懂,学生乐学易学。

二、改编教材例题,唤起求知欲望,激发计算兴趣

课程标准提倡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合理改编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在新课教学中,如果遇到课本例题内容不是那么接近生活,学生没有见过或接触过、难以理解的,教师就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游戏、故事改编成例题。

例如,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买文具”是在学生掌握了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计算。在教学时,教师如果按照教材例题出示,学生预习过了,会觉得没有新意。于是教师弃用教材例题,改以学生熟悉的“24点”游戏教学:“如图,这里有4张扑克牌,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引出几个混合运算算式:①6×3+4+2;②6×2+4×3;③6×4×(3-2)。同时,引导学生重点关注计算过程的先后顺序: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先算的可画上横线;3-2要先算,所以要加上括号。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出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改编后的教学例题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投其所好,大胆改编例题,设置趣味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高效。

三、用活教材内容,助力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算理和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因素。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构建算法的过程。只有将算理与算法交融在一起,才能形成真正的计算技能。计算板块教材内容中的情境图、点子图、线段、表格等,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展现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教师要把握好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明白教材编写的意图,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但由于受版面限制,这些内容不能很全面地一一呈现,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大胆做出调整、增删,创造性地用活这些内容,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需要多少钱”时,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思考“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元?”待学生列出算式“12×3=?”后,教师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计算教学。

1.用人民币模型演示算理,学生一边摆一边说。

生1:把1张10元和1张2元作为一组,因为12+12+12=36(元),所以 12×3=36(元)。

生2:将6张人民币依次相加,10+10+10+2+2+2=36(元)。

生3:10元的有 3 张,即 10×3=30(元),2 元的也有 3张,即 2×3=6(元),一共是 30+6=36(元)。

2.出示点子图,引导学生观察。

生1:虚线的左右两边都有3行6列,即各有3×6=18(个)点,因此一共有 18×2=36(个)点。

生2:这个点子图有3行12列,1个12等于2个6,3个12等于6个6,因此一共有6×6=36(个)点。

3.出示表格,学生在空白处相应填写30和6,再口算出30+6=36。

4.尝试竖式计算。虽然学生还没有学习乘法的竖式计算,但是结合上述表格辅助教学“12×3”的竖式计算,学生很容易理解。

教师通过动手操作学具、增加点子图、结合表格的方式让学生提前接触竖式计算,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该过程不但有趣,富有挑战性,还体现了算理与算法的交融,大大提高了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四、善用教材习题,诱导发散思维,提高计算技巧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以及不同的认知水平、智力结构、文化感受,因此,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算法进行教学,鼓励一题多解,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计算思维过程和计算策略,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结果往往出乎意料,甚至学生想到的方法更简便,更显技巧。

例如,教学“10+20+30+40+50+60+70=( )×( )=( ),你能用乘法计算吗?”时,学生有以下解法。

生1:(10+60)+(20+50)+(30+40)+70=70×4=280。

生2:以40为中点,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出40×7=280。

生3:1×10+2×10+3×10+…+7×10=(1+2+3+…+7)×10=28×10=280。

只要学生的想法正确,教师就应给予大力表扬。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启迪,课堂氛围极度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活用教材是教学发展的需要,它融入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因此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应有的培养,只有这样,计算教学才能有效而不失灵活,切实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竖式例题运算
错误的竖式
竖式趣题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竖式填数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有趣的运算
调换数字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