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49例临床观察

2018-07-30 10:36:48杨运芳
现代临床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脑水肿达拉血肿

杨运芳

(眉山市彭山区人民医院内二科,四川 眉山 620860)

脑出血为非创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发病急、临床症状复杂的病症。其发病率较高,往往伴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患者因此生命健康处于危险边缘,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深入研究发现其致病原因主要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及颅内动脉肿瘤。目前主要用依达拉奉治疗。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在这类疾病的早期治疗过程中,主要对患者的神经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临床上对其疗效有较高的认可度[1]。我们采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9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进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的观察组,每组49例。均经我院系统检查,包括CT检查或MRI检查等,医师确诊并排除出血性梗死、脑卒中、严重并发症、痴呆或者精神严重障碍的患者。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家属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49例,其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54~77岁,平均(65.2±2.6)岁;从发病到接受治疗时间3~37 h,平均(20.1±2.1)h;出血部位为脑叶24例,基底核区17例,丘脑8例;出血量17~44 mL,平均(31.0±3.2)mL。观察组49例,其中:男32例,女17例;年龄55~78岁,平均(64.2±2.9)岁;从发病到接受治疗时间4~38 h,平均(21.1±2.5)h;出血部位为脑叶23例,基底核区19例,丘脑7例;出血量18~42 mL,平均(32.3±2.8)mL。2组患者一般资料、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发病到接受治疗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降低颅内压的处理,并对患者血压进行调整,配合施以预防感染和炎症的支持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592)30 mg混合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次/ d,2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2]检测2组治疗前、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的各项指标,包括脑水肿变化、脑血肿体积变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白介素(IL-6)水

平变化、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 CSS)得分情况等。脑水肿变化、脑血肿体积变化测量通过使用血肿体积测量软件进行科学、标准化测定;hs-CRP、IL-6水平变化通过6:30对患者的空腹静脉血进行检测来确定,hs-CRP采用免疫比浊法,IL-6水平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

1.4 统计学分析 所获数据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 17.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脑水肿、脑血肿体积对比 治疗前,脑水肿体积、脑血肿体积2组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后,2组脑水肿体积、脑血肿体积都显著缩小(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脑水肿、脑血肿体积比较

注:1)与观察组比较P>0.05;2)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治疗前后hs-CRP、IL-6水平对比 治疗前,hs-CRP、IL-6水平2组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后,2组hs-CRP、IL-6水平都显著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hs-CRP、IL-6水平比较

注:1)与观察组比较P>0.05;2)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治疗前后CSS评分对比 治疗前, CSS得分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CSS得分都显著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均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CSS评分比较

注:1)与观察组比较P>0.05;2)与治疗前比较P>0.05

2.4 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 2组经治疗后,出现腹泻、恶心、肝肾功能损伤等情况见表4。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

2.5 其他情况 治疗中,观察组有1例患者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退出,对照组有4例患者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退出;观察组中出血量大于3 cm的脑外微创引流的病例2例,而对照组为8例。

表4 2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注:1)与观察组比较P<0.05

3 讨 论

脑出血是临床上发病率很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高的致残率以及病死率。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对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外科手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对降低其死亡率有积极作用,但是手术治疗局限性较大,受到包括患者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等因素影响,使得手术治疗手段未能在临床上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3-4]。

脑出血之后多有继发性的血肿发生,具有很强的占位效应并对患者脑组织产生直接性的破坏,使得脑组织和微血管对挤产生压迫,引起脑内局部血量骤然减少。脑水肿在不断扩大之后,会有一定程度的坏死,水肿又会在这些坏死区周围产生范围较大的低灌注区,使得脑内形成缺血性损伤,加上脑组织本身缺血的发生,二者直接使细胞膜磷脂中分泌出来的不饱和脂肪酸因此被氧化,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这些氧自由基对患者的脑组织又会进行更深一步的损伤,严重者会对视神经元的功能造成非常直接的影响,进一步使病情加重[5-6]。所以,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最佳时期是在早期。但是在此之前临床上一般采取的基础治疗效果差强人意,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仍然居高不下。

依达拉奉目前已经在治疗急性脑梗死过程中广泛应用,其作用机理是:(1)清除机体组织内部的氧自由基,从而抑制脂质被氧化的过程;(2)对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影响作用,使得机体凋亡基因表达得到缓解;(3)能够减少活性氧对机体组织的伤害,患者神经功能在治疗期间有一定的恢复[7-9]。研究资料中显示,依达拉奉在治疗脑出血时有显著临床疗效,其在血液凝固方面不受影响,而且在血小板聚集过程和出血时间上也不会造成影响,可以说是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的药物[10-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常规水平治疗组还是依达拉奉治疗组,经治疗后脑水肿体积和脑血肿体积均有明显缩小(均P<0.05),观察组的脑水肿体积、脑血肿体积缩小比对照组更明显,但因研究的样本偏小,有必要进一步观察研究;经治疗后2组hs-CRP、IL-6水平有明显的下降,观察组的hs-CRP、IL-6水平比对照组下降得更明显(均P<0.05);经治后CSS评分中2组均较治疗前更显著;不良反应观察组亦较对照组低(P<0.05)。

综上所述,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依达拉奉对患者进一步的治疗,可很好地降低hs-CRP、IL-6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在临床上可以实现较为理想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关于其在缩小脑水肿和脑血肿体积方面还有必要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脑水肿达拉血肿
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的效果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基层中医药(2020年4期)2020-02-13 11:54:49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联用吡拉西坦与甘露醇对脑出血所致脑水肿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沉潜迷醉达拉湾
海洋世界(2014年2期)2014-02-27 15: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