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园区社区体育的发展对策研究

2018-07-29 12:24刘丽娟
商情 2018年31期
关键词:社区体育服务体系

刘丽娟

【摘要】高校园区地理位置优越,在促进社区体育发展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促进全民健身发展,建立大学城为载体的社区体育多元化人才服务体系等。

【关键词】高校园区 社区体育 服务体系

随着社会体育改革的深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参与体育的意识不断增强,对自身健康价值逐步注重,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花钱买健康”的观念,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追求健康长寿,提高生命质量。

高校体育场她设施资源,除平时教学训练使用外,并没有充分、有效地开放利用,部分场馆设施在周末和假期基本闲置,这与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匮乏形成鲜明对比。如果高校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在周末和假期对外开放,为公众服务,这样就可缓解社区体育缺少专业场地的问题,促进社区体育发展。也可以进一步丰富附近社区居民的体育文化生活,使专业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发挥最大作用,实现充分的资源共享。还可以收取必要的费用,为学校解决维持设施运营的开支,可谓多赢。

一、高校园区社区体育发展现状

(一)高校体育人力和场馆资源较为充裕,场馆使用时间较为集中

高校体育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高校体育资源主要是指高校内在体育知识、技能等方面有专长的人才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群体体育组织。物质资源指的是高校具有充足的体育健身器材、体育场馆等。根据活动目的和时间,高校可以在学校体育课、集体课外活动时间等以外的时间,让社区居民使用场馆,比如周末、节假日及寒暑假等时间,针对不同的场馆收取一定的费用;或是体育专业学生在校内开办各种公益性的体育训练组织,利用高校体育运动场地,开办包括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各种对场地要求较高的体育竞技项目。由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担任志愿者、裁判,作为私人教练来指导锻炼居民的健身,充分利用高校体育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

高校体育院系开设的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等培养了大批的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事专业的体育教学和专业的体育技术指导及体育管理工作,在校期间就可以参加社会实践,与社区、机关等联系。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前来健身锻炼的社区居民进行指导。

(二)社区居民有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但场地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紧缺

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配套跟不上人数的增长,社区建设还不够成熟,社区居民层次差别较大,大部分社区配套设施不完善,运动场所匮乏,随着人们余暇时间的增多,接触体育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是匮乏的体育知识和能力制约着居民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体育器材设备相对老旧,数量明显不够,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对匮乏。有数据显示,河南省每年度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认定有200余名,有专家对此认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数显然太少,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居民的健身咨询、指导和组织需要。

二、高校体育资源设施共享是实施全民健身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高校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可以与社区资源共享,如场地设施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等,这一方面正是社区体育所缺少的;另一方面社区也有高校所缺少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如世界冠军等退役的优秀运动员和高级教练员等也正是高校体育所急缺的,另外,社区的俱乐部以及民间体育等物质资源也是高校体育课程开发的源泉之一,所以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和资源共享,有利于全民健身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高校园区社区体育的发展思路

高校体育资源共享有一定的优势,体育场馆设施相对较完善,已经初具规模,学校管理相对严格,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高校体育规模也得到较快发展,教师的数量和职称大幅度提高,体育书籍和科研实力也得到了发展。能提高场馆的利用率,能良好的开展社区体育,增强居民的体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高校周边社区,可以为高校提供物质资源开展更多的体育项目,为高校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担任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出资金聘请高水平教练员,建立城市社区体育俱乐部,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为提高高校体育设施资源利用率,使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有序发展,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一)政府购买学校体育服务,形成政府、学校双赢

体育场地设施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目标的物质基础。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表明,国家很难在短期内建设大量体育场地来满足全民健身需求。政府购买方式可以降低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成本,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也可降低管理成本,将政府出资“养人办事”转换为“以事养人”,进而降低政府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人力成本。当地政府的直接参与,可通过地方政府“直接”的行政权威,弥补国家有關宏观政策的刚性不足。学校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源,同时拥有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体育场地设施。学生除正常上课、课外活动、业余训练等期间使用外,体育场地设施大多处于闲置状态。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政府购买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等服务,既能有效推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等服务向社会开放,又能利用学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避免学校内因体育场地设施闲置状态时的资源浪费,为政府节约大量资金,为群众健身提供体育场地设施,是节约国家资源的重要手段。

尽管近年来公众对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多,但大部分人缺乏科学健身知识。高校体育教师专业性强,知识范围广,利用闲暇时间指导群众科学健身、为公众合理制定运动处方、组织各种群体活动等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合理确定教师课余工作量,政府为体育教师提供一定的资金补助,或以其他方式为提供服务的体育教师给予鼓励和支持,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工作与社会体育的融合,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体育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因此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形成政府与学校的双赢,最终促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促进全民健身的发展。

(二)发挥地域优势,建立大学城为载体的社区体育多元化人才服务体系

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人力资源共享,学校体育教育要培养大批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一是解决社区居民健身单调、方法不得当、缺乏积极性的现实问题。二是提高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就业率,把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作为发展社区体育,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重要性,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把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抓实抓好;突出重点,加快促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培养出大批优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引导居民群众科学健身,满足日益增长的健身人群科学健身指导的需要,整体推进河南省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一方面社区机构建设完备,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高校培养的体育专业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至。周边各个社区实习,实现实习和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有了岗位的吸引力,学生积极性更加高涨,更加用心。

(三)加强学习及完善培训体系,培养社区体育人才

大力开展全民健身、科学健身的宣传工作,全面宣传全民健身的意义,普及体育科学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民健身的关键不是建了多少体育场馆,有了多少体育设备,而关键是有多少人动起来,继续保持和进一步扩大学校对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把大学生作为社区体育发展的基础,适应学生、教练等多个角色的转换。强化学生锻炼意识,以带动家长和其他年龄人群参与体育锻炼。社区体育发展滞后,体育人才的缺乏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各个学校培养的体育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直接,要跟社会需求直接对接,致使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脱节。针对广大的社区居民群体,仅靠居委会少数体育管理人员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培养社区体育骨干,把居民组织起来,使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结合地域特點,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实现体育资源共享,社区可以借助紧邻高校园区的特殊位置,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一方面是高校有先进完善的体育场馆,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高校有体育专业的学生和体育社团,高校可以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高校和社区居民健身做更好的指导;第三是建立城市社区体育俱乐部,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晓亮.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开展现状[J].当代体育科技,2014,(16).

[2]赵修涵等.学校与社区体育设施共享的类型与发展[J].体育学刊,2015,(4).

[3]陈超.新时期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经营策略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

[4]宋忠良.高校体育场馆成为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有益补充研究[J].运动,2016,(1).

[5]张斌.河南省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资源共享的构建性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5).

猜你喜欢
社区体育服务体系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研究
中药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研究
新化县农用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连成为首批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