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麒麟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深入中益乡光明村开展精准扶贫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光明村基本情况
(1)自然地理。光明村地處中益乡东南部,东邻盐井村,西靠龙河村,北至华溪村,南接沙子镇卷店村,境内海拔900米-1200米,幅员面积21平方公里。
(2)人口分布。全村下辖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1户1167人,其中贫困户73户267人、低保户58户98人、五保户5户5人,劳动力人口721人,外出务工481人。
(3)脱贫攻坚。2015年脱贫22户66人,2016年脱贫21户81人,2017拟脱贫6户27人,2018年拟脱贫24户93人。致贫原因:因病23户66人、占32%,因学20户79人、占27%,缺技术15户61人、占20%,因残8户23人、占11%,自身发展动力不足3户3人、占4%,缺资金2户8人、占3%,因灾2户7人、占3%。
(4)基础设施。建有山坪塘3口、灌溉水渠10公里,人行便道6.5公里,农村电网改造完成率100%。境内村级公路4条14.91公里其中硬化路10公里、碎石路4.91公里,公路密度每平方公里0.71公里,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目前,村内正在拓宽公路6.4公里,正在硬化公路3.4公里。
(5)产业发展。全村林地面积35131亩,耕地面积3778亩(水田390亩、早地3388亩),其中在耕地1450亩、荒地2328亩。2017年种植黄连50亩、前胡200亩、辣椒220亩、玉米600亩、马铃薯500亩,养殖中蜂1000群,山羊存栏810只,生猪存栏400头。30头以上生猪养殖户2家,50头以上山羊养殖户9家,2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1家,10群以上中蜂养殖户31家。
(6)社会民生。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生辍学率0%。建有村卫生室1个,配备医护人员1名。城乡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城乡村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建有150余平方米村级便民服务中心,配套农家书屋30平方米,藏书3500册。
二、光明村贫困户贫困成因
(一)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
多数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居住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中益乡场镇赶场时也只有少量肉、水果等售卖,常设的小卖部所售物品非常少,购买生活必需品选择性很小,稍不常用的东西根本买不到。
(二)受教育程度低,脱贫意识低,缺乏发展技能
农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几乎没有懂现代农业专业技术的人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三)产业附加值不高,缺乏劳动力,收入水平低
多数贫困户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加之第一产业要有产出,主要依靠人工劳力,且产业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费力不讨好,两相对比之下青壮劳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在家的多为老弱病残,即便想要发展产业也是“有心无力”
(四)教育负担重,抗风险能力低,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文化知识的培养是贫困户最终改变贫困命运的关键。目前国家己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费用。但就读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仍然相当重。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万元左右,有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孩子上学负债累累。而高等教育学费较高,学生路费和生活费等支出更大,对于普通家庭来讲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贫困家庭更是无力承担。二是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缺乏抗风险能力。一旦遇到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贫。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劳力。一遇到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额医疗费用,又减少了家庭收入,这一增一减,对于贫困户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三、光明村脱贫摘帽的建议
(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灵活运用搬迁政策
一是针对贫困户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的问题。加强道路交通、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对于确实过于偏远的农户,要灵活运用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扶贫政策。将农户调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以光明村为例,有三户人家住得比较分散,如果为这几户修路核算下来需要数百万,对于此种情况,只能采取异地搬迁的办法解决其出行难的问题。三是迁入地要积极为搬迁户协调解决宅基地,土地以及上学、卫生等必须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并积极为搬迁户规划产业发展,确保搬迁户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产业技能
一是认真组织各种短期技能培训,培训坚持就近就地原则,分散办班,分类指导。为使学习劳动两不误,尽量安排农闲时间组织招生,要针对不同地区农村的特点,实行随到随学,只要达到要求和学习目的就行,在课程安排上以当地主要产业的管理为主,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同时对当地懂技术、有经验、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要鼓励他们积极帮扶贫困农户并给以适当的奖励。
(三)优化产业模式,提高收入水平,吸引劳动力回巢
目前光明村对产业发展己有了较细的规划,每组发展哪种产业,每种发展多少亩都根据实际情况和农户意愿进行了规划,切规划的项目也能得到政府补贴,从而提高农户收入。规划中一是引进产业附加值高,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安排扶贫对象劳动力就业和辐射带动周边扶贫对象发展生产,吸引劳动力回乡就业。二是通过土地流转,统一规划。以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扩规模,提档次,集中力量整合产业项目,打造地区产业品牌。光明村前进组的土地将全部进行流转,建成智慧农场,改变农户个人自产自销、粗放经营的低竞争力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
(四)加强各项保障政策,减轻农户负担,提高抗风险能力
一是针对贫困户教育负担重的现状,着力落实贫困户学生读书优惠政策。建议加大对高级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的补助,同时积极与教育部门衔接,合理组织安排贫困学生在校勤工俭学,大力推进贫困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减轻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二是制定相关灾害救助政策,着力减小农户遭遇自然灾害时的损失。同时积极借鉴合作医疗、保险等较成熟的措施,与社保、保险公司等有关部门联合推出农业生产保险,以帮助农户规避自然灾害的风险。同时利用专业合作社、集体与企业协议生产等形式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积极整合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等医疗政策。同时加大贫困户就医看病时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以外费用报销的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农户看的起病,减少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