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哲
摘 要:在建设和谐校园过程中,高校政治辅导员作为联结师生、社会和家庭的渠道之一,其担负的职责和自身素质如何至关重要。文章就高校政治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建设问题分为:心理素质方面的职能定位、角色冲突、培养和维护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辅导员;心理素质
高校政治辅导员作为联结师生、社会和家庭的渠道之一,尤其是在建设和谐校园过程中,其所担负的职责与自身素质的关系至为重要。本文就高校政治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建设问题谈一点看法。
1 高校辅导员在心理素质方面的职能定位
心理素质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高校辅导员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学习活动的组织、日常生活的管理等;既是学校贯彻、落实、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主要渠道,又是协调学校、家庭、社会、教师(任课教师)等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培养教育的桥梁,同时也是建造和谐校园的重要一环。
1.1 对学生影响
政治辅导员的工作过程,是师生之间在思想、意志、品质、情感乃至人格等心理因素方面的沟通、影响和施教的复杂而又奇妙的互动过程。在与学生的密切接触中,众多学生易于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偶像,形成潜移默化的作用。就高校学生而言,他们正处在由青少年向青年人的过渡和转变,在心理上逐渐相对成熟,逐步脱离对家庭的依附,在人格上日渐独立。尽管他们还处在校园之内,但已急切地期盼走向社会[ 1]。在校园里接触最多,受影响最深刻的就是他们的辅导员。因此高校辅导员的状况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与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
1.2 对学生的启迪
高校学生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因此,政治辅导员要对大学生在政治上进行引导,在心理上耐心疏导,在学习上精心指导,这一特定使命决定了高校政治辅导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这是因为,高校政治辅导员要深入探究学生工作的基本方法,全面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把握晓知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规律,都必须建立在熟悉和掌握心理规律的基础之上。
1.3 与学生互动
对学生进行感染和启迪的过程,同時也是高校政治辅导员自我提高的过程。这种双边关系处理得当,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如果处理不当,其效果必然走向反面。从目前来看,伴随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多,相对专业教育而言,其工作任务、责任风险、素质要求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日渐增加,如果不及时地进行自我的调节,就会引发思想有压力,人格无魅力,工作缺动力,最终对精神、身体、工作造成负面影响。而适时而科学的调节,则会带来积极进取的精神,昂扬奋进的情绪,幽默开朗的性格,乐观愉快的心情,事半功倍的工作效率。
2 高校辅导员在心理素质方面的角色冲突
从高校政治辅导员的心理状况来看,引发问题的直接原因主要来自其职业角色与社会现实、职业角色与教育对象、职业角色与自身素质之间的冲突。
2.1 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
当前,理论界在有关科学性和人文性方面的论争和探讨,反映在大学校园里则在一定成度上表现为辅导员角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辅导员的这一角色不仅承荷着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传道、授业、解惑” 的重任;而且还担负着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等诸方面的管理工作,事无巨细,千头万绪。同时,对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在客观上又要求必须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前瞻性。在市场经济生活中新的商品价值观念向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急剧渗透的情况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冲击,这种职业责任与社会现实和谐的统一的要求,必然给辅导员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2
2.2 与教育对象的心理冲突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角色与教育对象不断产生的新的心理抗阻之间的冲突。新的时期价值多元化引发大学生新的价值取向,而在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中有些诸如“功利目的”较强等极的个别现象对学生管理工作形成冲突和抗阻,使得辅导员一时无所适从。有的甚至对辅导员这一主体形象产生厌恶和反感,对其进行的工作故意表现出“对立”,“对峙” 或“对抗”。这种现象虽说是极少数或个别现象,但极易使教育对象对辅导员形成情感隔阂、排斥和抗阻,使辅导员在心理上产生的压力和负担难以解脱和跨越。
2.3 职业角色与自身素质的冲突
高校政治辅导员职业角色的要求与其素质构成的现状在心理上产生的冲突。作为一名合格的政治辅导员首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而作为良师则要求辅导员要具有广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而作为益友则需要心系学生、为他们排忧解难,导之以行。但由于少部分辅导员受个人阅历、工作实践、知识储备与更新等方面的制约和限制,使其在理想角色和现实角色出现了短暂的不一致现象,从而导致了心理负担和压力。同时,还应该看到,辅导员的敬业,往往在某种程度上得不到应有的理解、认同和认可,使之产生失落和无奈,这种现象往往在青年辅导员心理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3 高校政治辅导员在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和维护
3.1 兴趣的培养
行为心理学的一般知识告诉我们,在人意向因素中,其“ 兴趣” 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政治辅导员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职业兴趣,才会对其职业活动和教育对象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具有了浓厚的职业兴趣才会对自身所从事的事业产生热情,才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从业和敬业,才会更为热情广泛地接触、了解、帮助、启迪受教育者[ 3]。高校应在培
养辅导员兴趣方面多管齐下。诸如采取感情投资、情景催化、环境陶冶等有效的措施,使之产生浓厚的职业兴趣。以浓厚的职业兴趣催化良好的职业认同感,积极主动地接受职业角度的责任要求。使之与社会、环境和教育对象达成相对和谐统一,从而以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基础,进而达到应有的职业兴趣和要求。
3.2 情商的催化
通过有效的渠道,催化和培养高校辅导员情商,使之与学生、家庭、社会保持和谐的关系。在工作中用理解、信任、宽容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敞开胸襟、培养友谊、分享成就、增强信任;平等待人、大度容人、乐于助人;从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影响和感染学生,发挥辅导员特有的潜移默化作用,从而达到健康的心理。
3.3 心理的维护
在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维护方面,笔者认为:一是要有效地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强辅导员的职业满意度。二是要形成稳定的评价机制,增强辅导员的职业成就感。三是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使之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实践,在管理教育、感染和接触学生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确保高校学生工作健康顺利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费孔军,张秋梅.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分析[ J].江汉论坛,2005(9):106-108
[2]马锦华.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J].临床身心疾病杂志,2007,13(1):42-43
[3]秦平.高校教师自我现实中的压力及健康教育对策[ 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1):61-63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