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规划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8-07-28 06:49陈卫坦查善婷
商情 2018年29期
关键词:农业科技

陈卫坦 查善婷

【摘要】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地调查立足于西二铺农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探讨西二铺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规划的实施路径,为其他地方的创新型农业现代建设规划化提供示范和参考作用,同时结合农业先行区面临的突出矛盾,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现代化建设水平

农业先行区是指以现代产业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新型农民为主体,由政府和现代化经营管理主体投资参与建设,以农业科技、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以及现代化物质装备技术为支撑,实行产业化、规模化并对周围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一种新型农业组织形式。而随着这些年来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不同级别的农业先行区在依托自身区域特色的基础上都开始发展起来,但是其发展建设现状如何?如何提升其区域农业的竞争力实现其现代化管理目标,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只有充分了解先行区农业先行区建设具体现状,从具体问题中找到先行区建设的普遍规律,才能更好促进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在全国范围推广。

一、宿州市西二铺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规划现状

(一)宿州市西二铺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发展现状

西二铺现代农业示范园已初具规模。303省道以北,新汴河以南,二铺、沈家万亩土地被列为西二铺乡万亩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园区,投资近2千万元的农发项目正在施工,园区内现已流转土地5000多亩,已形成了万里红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德丰、永盛、春禾等多家合作社为一体的经济联合体,建成了1000亩的有机无籽西瓜,300亩的池藕、200亩葡萄、150亩的油桃、100亩草莓、50亩QQ农场,1600亩连片大棚蔬菜基地。二铺村至三角洲公园沿戚家沟岸6.5米宽的水泥路正在施工,计划在戚家沟岸边建一家三星级的农家乐,葡萄酉良酒庄园,开通直达三角洲水上航线,发挥近郊优势,大力发展现代观光旅游农业。

(二)主要特点

1.创新型农业先行区已成为现代农业的载体

创新型农业先行区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增强了科技的软实力,加快了农业与信息化时代的融合,使先行区与现代科技、资金、信息和人才集于一体。形成依托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成为了现代农业科技与生产、市场连接的纽带,成为不同类型农业发展的辐射源。

2.创新型农业先行区已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着力点

农业先行区建设实行产学计划,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实现资金、技术、人才、物质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将科技转化为农民致富的技术。

3.创新型农业先行区的社会影响在不断扩大

现代农业先行区的发展带来的收益已经改变的许多人对传统农业的看法,政府在资金、政策、管理等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持。现代农业先行区积极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二、宿州市农业先行区面临的突出矛盾

(一)农户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明显

虽然随着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逐年增加,但是农户仍然是农业生产的主体,规模小、数量多、生产分散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之一,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存在规模小,管理方法不规范,作用发挥不大等问题。

(二)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比较效益偏低的矛盾较为突出

近年来,国内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致使不少农民遭受损失,与此同时,农业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农民面临着更多“高成本”风险,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价格上涨,用工费、柴油价格上涨,使种植成本提高,种粮比较收益依然偏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影响。

(三)农业产业布局滞后,农业结构问题日益突出

农产品加工业长期承压运行,对农业带动能力有待提升。虽然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具备了一定的抵御风险能力和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基础条件,但是进一步加快发展仍然面临不少问题,

一是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从产业结构看,农副食品加工业比重大,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和烟草制品业比重较小。从产品结构看,主要产品以淀粉、鲜食玉米、稻谷、杂粮、鲜蛋、冷鲜肉、食用菌、人参等初加工居多。

二是园区特色不明显,产业链衔接不足。集中区内的企业还只是数量上的简单汇合,空间上的地理聚集,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集群,企业间协作能力不强,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区域间产业雷同现象普遍。

三是创新能力不强,知名品牌不多。企业科研开发投入有限,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终端精深加工产品少,新产品开发缓慢。加之,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普遍面临原料品质一致性差、专用原料供应难以保障等问题,我市农产品加工产品的知名品牌少,更缺乏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品牌。

三、宿州市农业先行区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现代理念,推动思路创新

发展现代农业,要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组织形式和推进手段,现阶段要特别注重以产业化、工业化思维和项目化手段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

产业化思维就是运用社会化大生产的理念,把农业作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整个大产业链条中的一环,从产业之间内在联系和要求出发,延长和拓展产业链,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工业化思维就是把工业管理理念、组织方式、营销手段、科学技术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推动农业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

(二)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大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

加快特色产业发展,优化生产布局,推动“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发展,使特色农产品生产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向配套设施最完善、生产条件最好、发展潜力最大、优势最明显的区域集中,逐步形成专业化生产格局。对现有已经形成生产优势的“点、片、线”要促其转化升级,尽快聚点成片,集片成区,扩线成带,完成数量扩张。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示范区建设,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2.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实现农产品递延增值,还可直接带动农业提质增效。

3拓展农业产业功能,积极发展生态、观光、休闲旅游新兴农业

要抓住游客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特色种植园、生态养殖园、林果产业基地为依托,拓展休闲观光新功能,开发旅游项目,发展各种形式的休闲、体验、观光农业,使农业功能从单纯以生产功能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多功能融合转变。

(三)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创新

目前,全市农业仍然是以农户为主的分散经营模式,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由此导致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1.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要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围绕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重点骨干龙头企业,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按照产业化经营思路,加快推进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进“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发展。三要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同体。

2.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把工作着力点转到制度完善、规范管理和提升经营服务能力上。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运作率,加强规范化管理,开展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化经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申请无公害、绿色、有機农产品认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在自愿基础上组建联合社,提高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虎.宿州打造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N].安徽日报,2016-03-10(008).

[2]雷蕾.打造冀鲁豫三省交界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N].人民政协报,2014-04-04(003).

[3]周建斌.“点、线、面”相结合的新郊区新农村试点先行区规划——以上海嘉定(华亭)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06(04):40-43.

[4]朱晓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农业现代化先行区——访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处处长刘云[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2(01):23-24.

猜你喜欢
农业科技
弥勒市冬季马铃薯高效节水栽培技术示范
农业科技进步对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促进家庭农场发展
浅谈生物技术与农业科技发展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及创新
微信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应用
浅析南疆农业科技知识服务体系的构建
新疆兵团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资源与环境要素约束下农业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研究
“十二五”初期天津农业科技取得的成就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