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洪
摘要 目的:探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转予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收治高龄转予间骨折患者38例,将其分为置换组与内固定组,各19例。置换组患者实施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内固定组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两组Harris功能评分、各项自主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各有优劣。
关键词 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高龄转子间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常见于老年人,保守治疗引起髋内翻发生率高达40%~50%,死亡率在35%左右。手术治疗为当前常用的治疗方式,但是因为老年患者多具有骨质疏松症,致使术后效果不够理想,且术后失败率较高。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38例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基于临床实践研究、分析其应用价值,报告内容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38例,将其分为置换组与内固定组,各19例。置换组男10例,女9例;年龄63~83岁,平均(76.01土4.11)岁;受伤原因为摔伤12例,车祸伤7例。内固定组男11例,女8例;年龄62~ 83岁,平均(76.01±4.11)岁;受伤原因为摔伤13例,车祸伤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受伤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入院后4~8d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及其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获医学伦理协会认可。 方法:术前为患者实施全面的身体检查,具体包含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及肝肾功能检查等,明确患者的心肺功能状态。存在高血压的患者,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30/90 mmHg[1]。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则需要实施胰岛素治疗,使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8~13mmol/L。常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且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避免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①置换组:为患者实施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者气管插管麻醉,健侧位,髋关节后入路展现骨折端与髋关节囊。“T”形切开关节囊,展现患者股骨颈与骨折位置。在患者股骨颈中部将其锯开,常规股骨颈小转子1.0~1.5cm截骨,取出股骨头且测量其面积[2]。备好髓腔且测试型号,髓腔锉作为支撑物,骨折块复位,钢丝绑扎且固定[3]。骨折块复位,钢丝捆绑固定,恢复转子位置解剖结构。扩髓期间需要清理干净,保证骨质与骨水泥更好地接触。基于术前选择适宜的加长柄假体柄,通过骨水泥技术安装假体;如股骨骨质条件较好的可选用生物型加長柄人工股骨头置换,安装长柄人工股骨头,选择适宜长度的股骨颈假体且与患肢长度融合。复位效果良好且活动效果满意后,缝合切口,留置负压引流。术后ld指导患者参与患肢功能锻炼,基于患者安装假体稳定程度与患者身体状态指导患者开展锻炼,3~5d主要实施床上患肢锻炼,屈伸锻炼,10~14d则辅助患者实施下踩地锻炼,术后应用降钙素制剂等预防骨质疏松[4]。②内固定组:为内固定组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全麻,平卧位,消毒铺巾,取患侧脱骨近端外侧切口,展现骨折位置。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拉力钉固定大转子顶点位置碎骨块。C臂透视下牵引复位扶着,纠正肢体对线、旋转畸形。X线确认牵引复位良好后,选择适宜长度的股骨近端锁钉钢板,且安装导向套筒。股骨近端端正外侧大转子钢板位置后,套筒逐步电钻钻孔到股骨头下方1.5cm位置。应用C臂机测量深度后,应用配套3枚锁钉予以固定。股骨远端置入3~4枚锁定钉予以固定。钢板中间采用普通螺钉实施固定,透视良好后止血冲洗,安装负压引流管。术后换穿丁字鞋外展中立位,引流管通常基于患者引流情况,于术后24~48h撤除。常规应用抗生素3~7d,术后次日起实施四头肌功能锻炼。
评价标准:采用Harris评分比较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对比患者治疗后的自主生活能力评分。髋关节恢复效果应用Harris评分表进行评分,具体包含功能、疼痛、畸形以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内容,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代表患者恢复效果越为理想。应用Barthel指数(BD评分比较患者治疗后的自主生活能力,分数与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呈现出正比关系[5]。
统计学方法:以SPSS 20.0软件实施数据计算与统计,通过(x±s)记录计量数据,应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内固定组与置换组Harris功能评分对比:内固定组与置换组Harris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内固定组与置换组自主生活能力评分对比:治疗后置换组各项自主生活能力评分显著提升,与内固定组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患者机体素质较差,抵抗能力较低,且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者冠心病等,病情比较复杂,且具有多边形特点[6]。老龄转子间骨折患者骨密度相对较低,且骨折多呈现出粉碎性、不稳定性特点,近端结构破坏情况比较严重。同时,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大多存在自身恢复速度较慢等问题,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治疗中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机体所带来的创伤,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应用的价值: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距破坏严重,影响到了假体近端的稳定性,选用加长柄假体使股骨远端固定,能够有效增加假体柄与髓腔的接触面积,多点固定的方式下,有助于分散压应力,提升抗旋转力的效果,避免假体柄松动下沉问题的发生。实际临床治疗中,需要在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态、做好细致术前评估基础上开展手术治疗,术后基于患者安装假体稳定程度与患者身体状态指导患者开展锻炼,应用降钙素制剂等预防骨质疏松,进而降低患者治疗期间各类不良问题发生率。
本次临床治疗研究结果证实了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内固定治疗方式在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均比较理想。治疗后置换组患者的各项自主生活能力评分显著提升,也表明了不同治疗方式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的方式。
综上所述,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各有优劣,临床治疗中基于患者的临床指征,在骨质条件较好情况下应用内固定治疗法,若存在其他骨质疏松性疾病,需要早期下床则可用半髋置换术予以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庆东,徐向峰金艳南,等.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医正骨,2017,29(2):34-37.
[2]聂治军,常彦海.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32(3):248-251.
[3]陈磊.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2):614-615.
[4]郭前进,王亮,甄相周,等.生物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3):1408-1409.
[5]韦树杰,覃立耿,黎勤鸿,等.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33例[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04):655-656.
[6]李伟,王仁和,刘娜.早期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10):1035-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