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灵
摘要: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的发展成为课堂教学的根本,课堂呼唤充满灵动、富含生命力的智慧火花。因此,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最为关注点之一。一方面是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即“预设”;另一方面是实际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即“生成”。如何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成了教师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其实,这两者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教师必须要做到以“预设”促进“生成”,使其达成平衡,才能更好地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预设;生成
一、做好预设,同时为生成留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教师要上好课必须要提前做好预设,为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准备。课堂少不了教师的课前预设,这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预设必须要更充分,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灵活地捕捉、调控“生成”。新课标指引下的预设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的预设,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即教师在进行预设时,不仅要考虑教材、教法,更要从学生出发,在关注内容组织与过程安排同时,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关注学习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并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如在学习分数的认识时,理解平均分产生分数是这节课的重点。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采用动手操作的方式,将课前准备好的图形通过对折等方式进行平分。之后教师又给学生出示一些不同的分类,让学生对同对比与操作,自然的理解了平均分产生分数,也为理解分数的意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探索、自主经历学习过程,用他们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探索和重建数学知识,即实现课堂的生成。如老师可以将一些概念、规律纳入待解决的问题情境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展开创造和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关键突破,从而促使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过分强调预设,这样就会使课堂变得呆板,也会限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应在预设时,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二、积极生成,为预设添彩
课堂上,学生可能会突然冒出“奇怪”的想法,这是他们智慧火花并发的前奏。面对课堂上学生“奇怪”的问题和“独特”的解答,教师要善于发现,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原有的预设,随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静态的预设方案变成动态的、富有灵活性的实施方案。正确地处理课堂中的动态生成,不仅不会偏离教学目标,反而能为之前的预设增添光彩。
如在认识元、角、分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课前预设:一、能够认识、分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二、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三、掌握简单的换算;四、利用买卖游戏巩固元、角、分的换算。然而,在实际课堂上,教师在第一个环节教学时,就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如果继续按照原来的预设进行教学,学生恐怕学完后仍容易忘记,掌握不好。因此,教师及时调节教学环节,跳过第二和第三个环节,直接进入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元、角、分”的概念,掌握简单的换算。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实际积极、合理的生成,大胆调整课前预设,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促使大家学习兴趣高涨,搞活了课堂教学氛围,如此一来,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抓住错误,升华为生成
传统教学中,教师就怕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这样和那样错误,于是尽可能地让学生原理错误。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教师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将自己的“错误”呈现出来,这样教师就能够利用好这一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清晰的掌握知识。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利用好错误,针对错误产生的原因进行理性反思、辨别,找到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真正杜绝错误的复发。如在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有一位同学将43-8的结果写为45,而且还满脸的自信。我问他是怎样算的,学生回答说:“因为个位3-8不够减,所以用8-3=5,再与十位上的6合起来就是65。”教师问大家:“如果个位不够减的话,能怎么办呢?”学生最后总结出几种办法:一、先算40-8=32,再算32+3=35;二、算13-8=5,5+30=35;三、先算10-8=2,再算2+33=35。问题就在这样的动态中不断生成,在这样的动态中不断达成,从而赋予课堂更多的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挑战性、发展性和生成性,在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样不仅会使课堂更加活跃,也会使学生的问题成为问路的石子,激发大家不断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中,我们应该注重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精心预设,动态生成,才能构建起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
毋庸置疑,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的辩证统一体,教师既不能沉迷與课前预设,致使课堂陷入狭窄的小胡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忽略课前预设的意义,使课堂散乱偏离教学目标。教学实践指出,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又要提前对教学内容做好研究,根据学生学情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教师要找寻好预设与生成的平衡点,顺应当前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大趋势,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找到探寻知识的路子,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孙莉.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7.
[2]董会计.意外中诞生的行动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平衡[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7(z2):50-50.
[3]王东平.小学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调控[J]小学教学研究,2011(23):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