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吴冠中的《绘画的形式美》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观点性论文,它主要论证了绘画到底需不需要体现形式美,到底需不需要意境,然而无论选择哪种绘画形式,都要强调突破传统绘画的方程式框架,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关键词:形式;创作;美
一、背景分析
王主要在于美术界笼罩于苏联的教条主义和极左意识的形态之下;受文革影响,全国美术创作处于一种空洞的政治口号和政治主题之下,并对所谓的“具有资产阶级情调的文艺创作进行理论清算。吴冠中自法国留学教育开始,就一直接受西方方式美术教育,并对中国传统的美术观进行理论反思和批判。
二、美与漂亮的分析
王首先我个人认为吴冠中对美与漂亮的定义过于局限化;比如德国诗人莱辛在他的一本以《拉奥孔》著作中说到,拉奥孔所表现的苦痛并不如人们根据这痛苦的强度所应期待的表情那么强烈,正是这样,在古希腊,美就是古代艺术家的法律,他们为了避免在表现痛苦中显示丑,不得不把身体的苦痛冲淡,把哀嚎化为轻微的叹息,并不是因为哀嚎会显示出心灵的不高贵,而是因为哀嚎会使面孔扭曲,令人恶心。有人认为,单从面部表情及渲染的气氛评价该雕像群很美,但不漂亮,也有人认为这座雕像群刻画得肌体骨骼非常细腻生动,是一件既美又漂亮的作品。另外,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在不改变物体本质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周围环境的气氛,也可以把原本丑却不美的东西渲染到极致的美。美与漂亮本就是一个感性的概念,无法从理性的角度机械化的区分,因为每个人的感受皆不相同。
三、创作与习作的分析
我同意吴冠中的观点,艺术劳动本就是一个整体,比如莫奈的《睡莲》并不是一气呵成,而是通过光线随着时间的推移,睡莲上面的颜色也会随之改变,无论白天还是夜晚,莫奈总是在池塘边上,仔细观察和记录,感受光线微弱的变化,他对画作,倾注了自己的感情,是在用写生的方式进行创作。还有书法的习作,大都是以临摹古代碑帖,有规模的永字八法,欧阳询大字结构三十六法等标准化来进行的,这些都是启蒙教育所必学的,只有通过学习前人的佳作,在学习中思考,日积月累,必然会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四.个人的感受与风格
个人的风格是在长期倾入自我真实感受的实践中形成的,每个人对万物的感受皆不相同,可能同一个物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立场及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怀素的《自叙帖》和颜真卿的楷书,两个人皆是同一时期的文人大家,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随手万变。颜真卿的书法多以楷书,兼有行草,他的书法号称颜体。两个人对书法的认识持有不同的感受,在创作时的情绪表达也不同,这就导致了他们的风格也不尽相同。
五.当代艺术的发展
现代的绘画作品,从画“像”工作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尽情发挥和创造美的领域,这是绘画发展中的飞跃。从前的绘画形式受统治阶级的影响,绘画题材以及材料表达方式比较局限,近代的中国绘画艺术是服务于政治的,是一种政府统一思想,全面武装斗争的宣传工具,现代的绘画更具有多样性,作品题材广泛,材料也具有自由性,但却苦于突破不了前人的传统绘画形式,无法推陈出新,几乎没有重大的改革创新。中国当代艺术的带头人蔡国强先生,他的艺术表现横跨绘画、装置、录像及表演艺术等数种媒材。曾居住于日本,在此期间他持续探索以火药为创作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出了大量的具有爆破形式的优秀作品,他以东方哲学和当代社会问题作为作品观念的根基,因地制宜,阐释和回应当地文化历史。他以艺术的力量和强悍的作品视觉漫步全球,他著名的火药爆破艺术和大型装置充满活力和爆发力,超越平面,从室内空间走入社会和自然。
六.结论
“形式美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描画对象的能力只是绘画手法之一,它始终是辅助捕捉对象美感的手段,居于从属地位”。在我们学习过程中,时常被一些形式体制所局限,比如绘画,因自我对艺术认知很是薄弱,以为画像、画真便是最终目标,却不知在创作的時候应该倾入自己真实的情感,而不是苍白的描绘和刻画,这样做确实是毫无意义的。真正的艺术是美的,美是艺术的目的,如果放弃了美,艺术可以提供知识,宣扬道德,服务于实际的某一目的,但就不是艺术了。
参考文献
[1]、张强.中国绘画美学[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3
[2]、丁宁.西方美术史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0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7
[4]、张育英.中西宗教与艺术[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8
[5]、吴冠中.绘画的形式美[J].艺术理论.1979:5
作者简介
王伟,1994年07月13日出生,男,汉族,山西省汾阳县人,现就读于鲁东大学艺术学院2017级美术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综合艺术研究方向。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