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舒畅
急性脑梗死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群,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可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压力。对于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效果理想,但大部分患者受自身机能或病情发展等因素影响,无法开展有效溶栓治疗,基于此临床治疗应以脑保护、改善微循环和抗血小板聚集为主,通过联合给药达到上述目的[1]。本研究就依达拉奉与阿加曲班联合应用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于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患者病历号奇偶数,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50~69岁,平均(57.43±2.85)岁,发病时间23~40 h,平均(31.47±2.51)h;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51~68岁,平均(56.58±2.53)岁,发病时间22~45 h,平均(32.67±2.39)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卒中学会第一届学术会议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中急性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2];首次发病;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原因(脑部肿瘤、心脏病、外伤等)引起的脑梗死;出血性疾病患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患者[3]。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脑梗死治疗,具体措施为:改善微循环、控制血脂血糖、对症支持治疗和给予脱水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患者依达拉奉注射液(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生产,批号:P20130110163123742),取30 mg(20 ml)依达拉奉注射液加入至0.9%氯化钠注射液 100 ml中静脉滴注,每次滴注时间不超过30 min,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加曲班注射液(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P20160323154950805),依达拉奉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前两天阿加曲班用量为每天60 mg,将其加入至0.9%氯化钠注射液1000 ml中静脉滴注,持续滴注24 h;两天后调整用药剂量为每天20 mg,分两次给药,每次取10 mg加入至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持续滴注3 h。两组患者均以1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①疗效评价:参考《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诊疗指南》[4]制订评价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分率为90%~100%;有效:临床症状、生命体征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分率为 50%~90%;无效:临床症状、生命体征未改善甚至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分率低于5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分为45分,分值越高说明越严重。③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参考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涵盖日常生活中必具的基本动作,总分100分,低于60分为生活无法自理[5]。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 17.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照组 42 64.07±3.84 75.22±3.94 24.87±2.31 28.47±4.12观察组 42 64.21±3.15 86.47±4.33 24.46±2.11 14.84±3.35 t值 0.183 12.454 0.849 16.635 P值 0.856 0.000 0.398 0.000
2.3 用药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第1周后进行凝血四项检查,对照组8例存在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问题,观察组 6例出现上述问题,治疗 2周后复查凝血四项结果显示基本恢复正常。同时两组患者心电图、尿常规、肝功能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已逐渐成为威胁老年人群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临床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脑梗死情况密切相关,当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时,会抑制患者脑部血液流动性,诱发动脉血栓形成,影响局部脑组织血供情况,进一步加重脑组织损伤,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6]。因此,临床必须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其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促进其康复。
急性脑梗死病情发展呈动态演变过程,临床治疗的重点为保护脑组织并改善其血供情况。相关研究指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可逆性梗死组织周围通常伴有缺血区域,其尚未完全梗死,临床治疗应在患者完全梗死前进行溶栓治疗,疏通闭塞血管,恢复供血能力,进而缩小梗死面积,改善患者预后状况[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较高。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可有效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避免血管内皮细胞、脑细胞和神经细胞出现氧化损伤,其具体作用机制为药物作用于机体后,可降低次黄嘌呤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促进前列环素生成,同时可抑制炎性递质白细胞三烯释放,进而减轻炎症反应;同时依达拉奉可缓解脑水肿情况,给药后可有效抑制脑内花生四烯酸释放,降低其代谢产物活性,从而有效避免神经元凋亡,达到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临床有学者开展动物实验,在大鼠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应用依达拉奉,结果显示其能够控制脑水肿,抑制病情发展,有效改善大鼠的神经症状,避免出现迟发性神经元凋亡,并且可促进未完全坏死缺血带恢复正常血供[8]。此外,依达拉奉不会影响血小板聚集情况,同时也不会影响纤维蛋白溶解,诱发出血发生,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但对于大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治疗时已错过溶栓时间窗,无法进行溶栓治疗,针对这类患者抗凝治疗尤为重要,单纯进行氧自由基清除效果并不理想,即单纯使用依达拉奉无法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病症。阿加曲班是一种新型抗凝药物,其能够与凝血酶催化位点进行结合,且结合过程具有选择性和可逆性特点,发挥竞争性抑制作用,并且其可直接进入凝血酶(处于血栓抑制血凝块中)中,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降低血栓素(TXA2)水平,进而达到降低纤维蛋白、溶解血栓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改善患者脑血流情况,对尚未完全坏死的缺血带进行保护,有效控制脑梗死面积。同时阿加曲班可对内皮细胞功能进行调节,有效控制血管收缩情况,降低炎症或血栓诱发因子水平,避免半暗带微血栓形成[9]。此外,阿加曲班经由肝脏代谢,肾功能受损患者可正常使用,无需对剂量进行调整,且与其他抗凝类药物相比,阿加曲班不会诱发变态反应,具有代谢快、起效快、体内蓄积小等特点,再出血危险性极低,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10]。二者联合使用可发挥药物协同作用,在抑制血栓扩大同时,有效清除氧自由基,避免再灌注损伤,切实保护患者脑组织,临床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多采取药物联合方式治疗,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本研究样本容量较小,研究结果存在片面性,在今后研究中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扩大样本容量进行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