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舞美的戏剧功能及创新的误区

2018-07-27 10:06刘俊杰
魅力中国 2018年6期
关键词:布景舞美戏曲

刘俊杰

舞台美术是组成舞台视觉形象的重要部分,它与演员的表演有着同样重要的位置。一出戏的艺术形象完整与否,与舞美设计有很大的关系,不少优秀剧目的成功,往往与其舞美的成功相辅相成。

一、戏曲舞美的戏剧功能

在传统的“一桌二椅加守旧”式的舞美里,舞美的艺术功能比较简单,仅仅为表演的自由时空提供支点。随着戏曲舞台美术的不断实践、不断发展,舞台空间的功能也逐步被开掘,它的功能主要表现如下:

(一)示意戏剧情节的环境

在传统的戏曲舞台上,人物上场前不代表任何具体的地点,待人物上场后,通过台词或动作的“交待”,这个空间才被虚拟为某个具体的地点,并随人物的虚拟表演而“流动”成为新的空间。在近半个世纪的戏曲舞美设计中,有各种方法表现具体的地点环境的布景形式,用写实性布景直接表现,或用虚实相生的布景来示意,或用描写氛围等办法来表现地点环境等等。

(二)提供表演空间和支点

用布景或道具设置固定的或活动的支撑点,可供演员表演时表现角色的坐、扶、靠以及人物的各种动作姿态,以构成舞台造型,增加舞台画面的错落有致,丰富人物的调度路线。所以,在设计舞美时,需要根据表演形式,如文戏或武戏、人物动作幅度的大或小等,考虑支点的位置,使演员表演有所凭借,并由此增加演员形体动作的造型美,加深观众的视觉印象,也就是让支点和调度路线帮助演员“说话”。

(三)渲染戏剧气氛

通过布景的运动、布景和灯光色彩的变化等来渲染环境,以制造舞台气氛。比如,京剧《曹操与杨修》第一场的结尾,天幕上一轮冉冉升起的圆月,衬托曹、杨两人谈得投机,连月亮升起都没有发觉,同时隐喻了曹操与杨修最初相识的相互理解。

(四)表现人物的主观意象和情绪

布景呈现的形象是角色眼里或内心的“形”,要运用戏曲舞美帮助外化和强化剧中人的思想情感,有助于演员创造人物性格。

(五)寓意剧作的思想内涵

剧作的主题思想,不应该是向观众“说”出来或“唱”出来,而是需要通过形象体现出来,其中包括舞美的形象。舞美的最高境界是为戏的主题服务,通过隐喻或象征的办法表现出生活内部的矛盾现象,揭示剧本的思想内涵。古典美学告诉我们,意境是由“象”构成,通过突破有限的“象”,感受“象外之象”。

二、创新的误区

观众喜爱新颖的舞台美术形式,舞台美术的创新可以多样化。但戏曲舞台美术的新颖感不应游离主题和人物性格,并且不能影响演员的表演。戏曲新编古装戏或现代戏的创新,立足点应是从主题、规定情境出发,更好地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表演、舞台调度和舞台美术、音乐等综合形式终究是为内容服务,为突出主角的表演服务的。现在有些戏本末倒置,只图舞台上、形式上花哨,有的游离戏曲美学精神,舞台上出现一些误区:

(一)布景过实

戏曲遵循古典美学思想,在舞美形式上不孤立地仿照生活,而是运用虚实相生的时空形式,最大限度地“维护”表演,给予表演以最大的自由,也给观众充分神思联想的艺术享受。这种虚实相生的舞美,有着宽阔的创造空间,“一桌二椅加守旧”可算是它布景少到不能再少、但却可以包罗万象的一个极端。

二十世纪上半叶以来,伴随着京剧流派新剧目和连台本戏的涌现,布景的尝试多了起来。四十年代,发展了机关布景,五十年代开始,其发展方向则是借鉴话剧的舞美模式,以实景作为出发点,在地方戏如越剧、评剧中运用较多。此后的几十年,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戏曲的舞美有不少新的探索,即使搬演传统戏,也在装饰美上下功夫。戏曲的舞美实践告诉我们,凡是形式游离内容,或形式大于内容的布景,会影响或破坏表演,而走不通。戏曲舞美无论怎样创新,都不要忘记立足于写意性,用景要简约,要“以一当十”。

很多舞台上出现高台阶、大斜坡、立体大实景,台上再搭一个同样大的台等,常常影响表演,演员上下台阶,尤其穿厚底靴、长裙,步履很困难;有的大斜坡,演员站立难稳,舞蹈更困难;有的布景与虚拟表演“打架”。比如,人物在表演“赶路”等舞蹈性场面,表现的是虚拟空间,而台上的布景却是石墩、大树等实景,表现的是固定空间。而且有些“大制作”,由于设计不当,则给舞台增加了累赘。有的布景过分奢华,非但不能烘托表演,反而与演员“抢”戏,同时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简易的剧场就难以演出。

(二)服饰过真

非戏曲舞蹈的服饰,从古希腊→文艺复兴→芭蕾,大多采用半裸体的服饰,这是出于西方民族对人体美的崇拜,在人体造型上的一种美学观照。戏曲则相反,它的舞蹈服飾气魄瑰丽庄重,色彩鲜明,样式夸张、延伸、宽大,讲究寓露于藏,藏中透露。这是戏曲美学基于写意、虚拟、神似的美学原则。

戏曲服饰对演员外化人物的心绪有重要的作用。如水袖、髯口、帽翅、靴子等技巧基本功,与形体身段构成浑然一体的流动线条美,以鲜明的表现力来突现情绪的火花。它是强化人物心绪的有力手段。现在有些戏的服饰,盲目搬用西方的“露”式服饰,与戏曲的美学风格大相径庭。有的戏只顾强调“考证”历史的真实,取消了水袖、髯口、翎子等,使主演无“技”可施,削弱了观赏性,也削弱了人物性格的鲜明性,当然也削弱了观众的审美兴趣。

(三)面光过暗

戏曲表现时空是基于“虚拟”的美学精神。比如用唱腔、念白和身段舞蹈表现空间变化(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十八相送”等);比如用声响(更鼓等)、动作(摸黑等)、道具(烛台等)示意黑夜。如果按照写实的艺术观追求自然光影,那么《三岔口》这出戏岂不要灭了灯光来演?

现在有些戏的灯光为了追求所谓的“真实”,或是为了制造所谓的气氛,弄得舞台上一片昏天暗日,观众无法看清角色的面容和表情。戏曲的审美十分重视角色的面容美,如果角色失去了美感,又看不清表情,就会使观众大倒胃口,更谈不上动情了。

戏曲是意象化的表演手段,具有虚拟性、时空流动性,所以,舞美设计师不仅需要研究平面的剧本,还需要通过观摩排戏,了解表演的立体性,包括动作、调度、表情等。不能使布景与表演在舞台上产生矛盾,尤其要注意时空虚拟表演,不宜用实景或用诸如象征内室的帷幕等装置;华丽的布景易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使演员在台上黯然无光,淹没表演。唯美主义的布景,再漂亮也是失败的。

戏曲舞台艺术是综合艺术,但各个部门最后都要服从表演,这也是衡量各部门工作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

猜你喜欢
布景舞美戏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1.2019世界集邮展览开闭幕式舞美效果图 2.武汉天地世界音乐节效果图
传统戏曲
谈舞台布景的创新发展
艺林辨踪——浅析越剧布景的特色
俄国戏剧舞美特点初探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谈舞台布景技术的作用
“首届舞美大师论坛——感受视听空间的表现力”在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