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狂人日记》的哲学寓言形态及其意义

2018-07-27 11:27马瑞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4期
关键词:狂人日记封建礼教鲁迅

摘 要:《狂人日记》是由鲁迅创作的一部反映社会现实并且对于当时社会迷信、封闭与残害人民现象的批判。基于此对《狂人日记》的哲学寓言形态进行了分析,并且阐释了《狂人日记》在批判传统封建礼教、对人性进行反思以及启蒙了当时人们思想等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狂人日记》;鲁迅;文学;封建礼教

作者简介:马瑞(1994.2-),女,辽宁省营口人,本科,在读于沈阳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01

引言:

鲁迅在《狂人日记》的写作当中,不仅运用了自身思想的叠加,更是通过一种“格式的特别”来使小说具有强烈的仪式感。在《狂人日记》的哲学语言形态运用上,为这本小说的内涵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展示出来鲁迅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式反映。

一、《狂人日记》的哲学语言形态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所才用的哲学形态,明显与西方的现代哲学是相通的,其中也深深与尼采的相关学说具有关联性。有学者认为,在鲁迅日本学习期间,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以及《尼采传》等书籍中,受到了尼采的风格影响,并且将其运用在了自身写作当中。在1907年鲁迅所著的《文化偏至论》中,鲁迅就表达了对于尼采的观点认同。这一影响延续到了后期鲁迅的文学创作当中。鲁迅在《狂人日记》的创作当中,用日记的形式,将狂人反思所展现出来。《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次写作方面的创新,日记中所表达的思想,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尼采的学说的。这种想通点表现在作品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之内,而是通过隐喻的表达来表现出时空特点。书中进行对于生活和社会的反思,是与尼采的学说在哲学方面一种共通。《狂人日记》的内容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序言内容,存在着相似,两篇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与其他人都存在着紧张的关系,在表达时都具有极强的隐喻性、抽象性[1]。

二、《狂人日记》哲学语言形态的意义

(一)批判传统封建礼教

《狂人日记》延续了鲁迅作品中一贯地对于传统封建礼教的反对和批判,在之前的众多作品中,例如《朝花夕拾》等,都是在对传统的封建礼教进行否定和批判,但是这种批判往往通过较为隐晦的形式进行,利用语言的抽象化进行隐喻。不同于同时期的李大钊等人作品,通过直接的、强烈的语言文字批判礼教,使人一看便能懂得文章的性质,鲁迅在文学作品中,运用的批判都是抽象的,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才能明白其中的内涵。例如《狂人日记》将传统的封建礼教比喻成“吃人”,虽然对于礼教没有直接用“不好”、“恶劣”等词语批判,但是“吃人”却更加深刻、生动展示出来封建礼教的恶劣性质,从而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想。这种隐喻的表达方式,从寓言的意义形态来说,体现在了高度的概括性以及抽象性,是利用文学的特征对批判对象进行的极佳描述。鲁迅对于封建思想的批判,不是流于表面的,利用这种引人思考的方式,使得鲁迅在谈及这篇小说时,也认为“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

(二)对人性进行反思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呼唤了人性与爱国民族意识。鲁迅在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强调了“真人”,这是鲁迅一种迫切想表达出来的主观意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当时,社会上已经很少有人還能保持“真人”的想法和生活。另外在动荡的环境下,鲁迅也通过这篇小说;来表达出来对于民族国家意识的追求,尽管采取的方式较为抽象,但是其表达的爱国民族思想却是十分直接的。这种爱国意识与民族意识的表达,在以往的《呐喊》、《彷徨》等作品中并没有体现,也恰恰说明了《狂人日记》是鲁迅一种新的文学表现开端,它的完成代表着鲁迅对于文学创作有了新的理念和实践。文章中所表达出的爱国民族意识,是当下时代中最为欠缺,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思想[2]。

(三)对人的思想启蒙

鲁迅的《狂人日记》对于当时人们的思想是一种新奇的、深刻地启蒙。有学者曾说,鲁迅的文学形态超越了启蒙,具有一种独有的孤独以及悲怆。这篇小说,既是文学作品,也是哲学作品,是一种巧妙的融合。狂人日记对于封建礼教的批判,其独特的哲学形态功不可没。鲁迅的批判性文学作品并不局限在《狂人日记》中,例如《野火》等也是采用文学为媒介,严厉批判了现实。狂人在书缝中看见的吃人,让读者对于封建礼教对于人民群众的迫害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并且人们会去思考,怎样的社会才是不吃人的,怎样的改变才能使这个吃人的社会终结,以及,在当时人的生活中,被吃人的社会已经残害得如何了。这种思想的启蒙,来自于小说,却不局限于小说,它的根本立足点还是腐朽的社会。文学作品对于作家的意义,就是枪对于士兵的意义,利用文学作品,鲁迅将对社会的批评和反对声音,传播到了所有的读者耳边,向旧社会进行了深刻地否定。

结论:

在《狂人日记》的阅读中,鲁迅独特的文学表达形式和内涵赋予这本小说深厚的意义。在《狂人日记》这篇小说中所运用的哲学寓言形态,是一种反应中国 当时社会现象的巧妙形式,“吃人”的意向发人深省,使得读者在阅读后产生深刻的反思。

参考文献:

[1]冯立华.接受与差异——觉醒、救赎与超人主题在鲁迅和大江健三郎文学中的变奏[J].东北师大学报,2018(02):104-108.

[2]王朱杰.现代性的“吁求”及其“后果”——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到莫言的《酒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38(12):194-197.

猜你喜欢
狂人日记封建礼教鲁迅
祥林嫂究竟在追求什么?
读鲁迅《狂人日记》
蜕变与抉择:成长小说视野里的《狂人日记》
鲁迅,好可爱一爹
鲁迅《自嘲》句
试论《金锁记》对《狂人日记》的继承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祝福》人物形象分析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祥林嫂形象之悲剧性探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