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8-07-27 08:46刘晓婉
关键词:有效路径意识形态挑战

刘晓婉

摘 要: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主流意识形态就是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世界历史长河中书写了奇迹华章,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但在新形势下,在世界范围内意识形态的斗争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挑战主要来自境外意识形态、新媒体的发展以及进口文化产品的输入。因此我们要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为轴心,加强网络管理以及理论研究,来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

关键词:意识形态;挑战;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5-0029-03

针对新时期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对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造成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并且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因此,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竞争优势愈发凸显。但国内外敌对势力所散播的错误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反而以新的态势出现。一些西方国家企图以动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为突破口,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明争暗斗”,挑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一、当前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境外意识形态挑战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

境外意识形态挑战“专指境外的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的、非社会主义或反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理论体系。”[2]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崛起在一些西方国家看来,无疑是对以“美元”形式为完成形态的价值形式以及由此产生的西方意识形态的巨大威胁。境外意识形态的传播在国内产生了一些错误思潮和论调,造成了不可小觑的社会影响和破坏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西方社会所倡导的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主张经济绝对自由化,推崇“普世价值”。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倡导的自由,是以资本作为偶像,追求经济利益,以在全球范围内垄断资本为目的的“伪自由”,我们所热捧的美国教育实际上也充满了种族歧视与不平等。西方社会向我们宣传“普世价值”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在意识形态领域排除异己,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意识形态霸权”。目前,国内民众受西方价值观影响而产生的最显而易见的负面社会现象就是一些少数民众盲目追求奢侈品,追求名牌,最终沦为“商品拜物教教徒”,社会上一小部分群体出现了弗洛伊德所谓的“集体心理贫困症”,而这一不良现象正在向我国青少年一代蔓延。但是我们有些民众甚至党内个别同志却没有看清这些渗透国内的西方意识形态背后暗藏的玄机,反倒为其发声,大肆宣扬西方的价值观,致使一些没有读过马克思的经典著作的人却相信了“告别马克思”这一荒谬的口号。除此之外,“历史虚无主义”“西方宪政民主”等错误思潮都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方面产生了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

(二)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掌控难度加大

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传播信息具有单向性的特点,普通民众只是信息的单项接收者,然而,当今社会是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交媒体的产生使得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向外界公开自己的媒体内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指出“技术会揭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3]因此,新媒体的发展必然会对人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是互联网大国,拥有庞大的网民群体,一些掌握信息技术优势的西方国家和国内敌对势力便把网络作为传播西方社会思潮的重要温床。近年来,类似“共识网”等个别网络平台持续散播错误言论,歪曲党的历史,诋毁领袖人物,宣扬西方宪政民主和新自由主义,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我国目前经济、民生、司法等领域的热点事件做文章,将一般个别问题和具体民生问题泛政治化,泛意识形态化,制造挑动社会矛盾。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前不久发生的于欢“辱母杀人”案,以及之前的“雷洋”案,事件发生后“公检法穿一条裤子”等揣测满天飞,民众的过激言论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持续發酵,带来了不小的社会负面影响。也有个别师生凭借自媒体监管缺失和漏洞,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网络结社”和政治动员活动,正如海恩所说:“不论原因、目标或者信仰如何,也不论是何种运动……一旦人们组织起来,要改变生活某一方面的事物,似乎就会出现一种非官僚式的,但非常有效的组织结构。”[4]而新媒体时代所产生的组织结构只会更庞大更加难以控制,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掌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大量进口文化产品的输入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销蚀

受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领域的交往与互动范围不断扩大,由此引入的进口文化产品也日益增多。据统计,2015年进口的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有52.2万册,文化教育类图书229.66万册,文学艺术类图书180.92万册,少儿读物487.48万册,综合性图书421.05万册,期刊357.66种,报纸1035.31份[5]。尽管这些文化产品表面上看没有涉及国家意识形态问题,但是采用西方研究方法和研究视野来解读中国社会和领袖人物仍然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臆断和西方意识形态色彩。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社会形势复杂多变,一些西方学者所著书籍中对中国政治的误读使得一些民众甚至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受其影响,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曲解,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持怀疑态度,从而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即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此外,还有个别文化产品在传递西方学术思想的同时,宣扬资本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否定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预言。这些言论很容易被国内一些年轻人和普通百姓所接受,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造成了一定的销蚀。

二、新形势下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轴心

意识形态领域作为社会再生产活动的场所,生产着特定的社会价值观和特定的人,并为经济和政治的不同阶段的发展提供目标和方向。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不动摇。毛泽东很早就指出一个政权能否存在下去,并不简单地取决于其武力和经济能力,而是取决于这样的权力是否“合法”其“软权力”是否深入人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与日俱增。但这并不能决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指导地位提升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财富增长使一些人只看到“市场经济”,忽视了其社会主义属性这一重要前提,只看到“一个中心”,对“两个基本点”选择性遗忘,不重视意识形态建设,从而让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有了可乘之机。“一切科学的观点都不能脱离现实,更不能脱离群众,离开了现实和群众的先进性是空想,离开了现实和群众的科学性是形而上学。”[6]我们在追求“钱袋子”不虚的同时,还必须要保证“笔杆子”不歪。中国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倾听人民的声音,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轴心,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目标,使马克思主义这门科学真正深入人心,增强“四个自信”,从而在每个人的头脑中建起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藩篱,增强人们抵御和辨别错误思潮的能力。

(二)以加强网络监管为抓手,提高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掌控力

新媒体时代,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方式已无法应对网络新技术的发展。习近平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认清我们面临的形式和任务,充分认识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7]鉴于此,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掌控力需要线上和线下两手抓。一方面我们要加强网络舆情的监管力度,对于不良信息和舆论要及时处置,积极发声。同时,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建立新媒体传播平台,用大众所能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争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坚持以“法”治网的原则,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填补新媒体迅速发展产生的“法律真空”,对散播负面舆论和错误思潮的网络平台和个人坚决予以处罚。另一方面,要加强线下的网络工作者的管理工作,改革不合理的组织结构。加强相关工作者的党性教育,坚持“党媒姓党”,对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思想坚决予以肃清。强化行业自律,将党性作为媒体工作者的考核指标之一,从入口把关,提高媒体工作者在思想上的准入门槛。此外,中国虽是网络大国,但离网络强国还有一定差距,在网络新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方面我们仍然任重而道远,因此,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我们必须迎难而上,攻克技术难题,努力成为可以与西方抗衡的网络强国,进一步提高中国主流意识掌控力。

(三)加强理论研究与教育工作,提升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竞争力

“能否科学论证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时代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和必要性,对现实中马克思主义面对的挑战和冲击做出有力回应,是解答和消除人们思想中的各种疑惑,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键。”[8]我们必须要反思的是,西方文化产品的输入之所以会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一定的影响,或多或少与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钻研度不够深入、理论创新滞后有关。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意识形态理论创新的滞后性导致面对现实问题和挑战,我们无法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有力的回应。要想转变这种被动局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方面,我们在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应该回到作者所处的历史时期,体会当时的时代特点,深入地、客观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相关理论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尤其是意识形态理论方面的创新。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工作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问题。知识分子是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是接触西方进口书籍较多的群体,因此,高校可以说是引领社会思潮的前线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与传道授业者的教学水平直接相关。我们要培养一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研究型”教师队伍,改变传统死板的教学方式,培养善于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讲活的教师队伍。做到理论建设与理论宣传同步进行,使广大知识分子包括大学生对社会思潮拥有敏锐的鉴别力和判断力,从而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斗争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胸怀大局 把握大势 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1-08-21.

〔2〕彭继红.新中国应对境外意识形态挑战的基本经验[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09):65.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10.

〔4〕约翰·奈斯比特.梅艳,姚综译.大趋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01.

〔5〕数据由国家统计局官网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6〕韩毓海.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391.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吴怀友.全球化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154.

〔9〕吕宣玲.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理论基础探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7,(09).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有效路径意识形态挑战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