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赵琦(1995-),女,山西太原人,汉语言文学专业。
爱像一朵无名的花,
若是能成长,
定会随风飞舞,开满山河。
也许每个人都有一段美丽到不真实的故事,它就像一颗七彩的玻璃球,折射着阳光的温度,它也像一只流转在四季长河里的小船,从那古老的文字河床间轻轻穿过,慢慢摇曳出彼岸一季的繁花似锦。
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恰逢其时,又带着一丝突如其来,将盛夏的空气也点燃了,让人无端忐忑、心怀憧憬。这是一个关于感动,关于温暖和爱的故事。
那年正是初中二年级,生命赋予这个年纪天真烂漫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抛下它所应承担的思想重量,人总归是要长大的,这便是我当时的感受,似乎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其实也并不尽然。我家住在一个小院儿里,儿时我最喜欢做的就是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它们总是勤勤恳恳似乎不知疲倦,而我也被它们所感染,日复一日、乐此不疲,虽然没有见到鲁迅先生笔下的何首乌、覆盆子、皂荚树、但是肥胖的黄蜂和紫红的桑葚倒也弥补了遗憾。可就在某一个盛夏时节,院子里丰茂的枣树叶子只挡住了刺目的阳光,却没能挡住房间里传来的父母的叹息。我有一个大我六岁的姐姐,在我读初二这会儿正好上大学了,真是恰好啊,天朗气清,费用短缺。现在想来也真是奇怪,好像初二那年我一下子就耳聪目明了许多,穿过躁人的蝉声也能听到父母话语里的无奈,通过他们的笑眼也能看出一丝涩然之味。
那年初二,干裂斑驳的水泥地上布满了同我一样上学孩子的脚印,只需雨水轻轻一点,泥印便清晰了,鞋底的花纹各式各样,像编织着五彩斑斓的梦,所以在我看来这些印迹尤其可爱,特别是在那天……
那天的天气与整个盛夏截然相反,阴雨不断却清爽凉快,连带着心情也畅快欢欣起来,原来,都是一个信封的缘故。突如其来地,我收到一个信封,没有名字、没有邮寄时间、更没有地址,就像是从商店里刚刚买来一样,崭新崭新的,带着油墨纸香,不同的是里面装着钞票,票子也是崭新崭新的,如同大雨过后的夏天,干净得新鲜敞亮。我拿着它从办公室出来,脑袋像陷入混沌一般懵懵的,思维仿佛成了缺油的链条“咯吱咯吱”转不动,望著窗外的雨我什么也听不到,耳边只剩下班主任的声音,“这是一个人匿名给的,希望在学习生活上能帮助到你……”这一刻我好像想了很多,思想像飞絮似的到处乱飘:对方会是谁呢?我认识他吗?他认识我吗?为什么不留下名字呢?他相信我,我应该再努力一点不能让他失望!可结果如何他也许不会知道,但我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心怀感恩。以后我可能见到这个善良的人吗……骤然响起的铃声惊醒了我,把我从那些思想的纠缠中救了出来,恍然回神,思想空白,阳光温暖,原来雨早就停了。是了,雨停了,我应该回到教室去,做好当下的事,但我总觉得还有什么被我遗忘了。
放学铃声欢快的响起,同学们健步如飞得冲出教室,雨水冲刷后的路面泛起灰白的颜色,脚印清晰透着晶莹的光。手里攥着那个信封,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思想仿佛被困在一丛荆棘中间不能动弹,我到底忘记了什么?挣扎许久,被手中的温度烫到了!也烫出一条出路,我哭了。那个信封真暖呀,透过它我似乎感受到了寄信人手中的温度。人海茫茫我们都太过渺小,渺小到自我也忽略,渺小到顷刻生死也许无人知晓,原来还是有那么一些人,穿过时间的洪流和空间的阻隔来到你的面前,将夏天的温度传递到你的手心,将盛夏繁花的芬芳一并带来,爱真像这繁花中无名的一朵啊,愿它能开满山河。
我好感激信那头的人,用这种默默无闻的方式支持我鼓励我,而没有要求我在众人面前发表感言,没有立志让我做什么伟大的事,不是为了他的荣光而是出自一份真心,真心维护着我心灵里脆弱的部分,却增加了我骨血里的坚强。遗憾的是没有哪怕一丝一毫的信息,让我将感动回赠,不知道要通过何种方式告诉你,我很感谢你,在那个夏天给了我满满的感动和无声的爱。回到家后,我望着被雨水冲刷的枣树叶子,在温柔的光线下跳动着晶亮的绿意,嘴角不觉间上扬,弯成好看的弧度。
初中毕业前,我每学期都能收到一模一样的信封,似乎是一种约定又像是无声的肯定,我期待的同时也更加努力,努力考上大学,努力成为优秀的人而实现心中的愿景——像这个信封的主人一样化身为一朵无名的夏花,传递爱和温暖,成为下一个“匿名者”。
现在我已经是一个大学生了,和其他人一样在上课、交论文、考级,当然也会在某节课上偶尔走神,想象一下以后的生活,我想我离目标又近了一点。唯一不变的是,我喜欢在放假回家的第一天,慢悠悠地走在初中的校园里,然后在石凳上休息一下便消除了火车上的疲惫,每当这时,我就总会不自觉地想起那个信封。或许,我手中的信是众多中的一个,或许信这头与那头的人永远不会见到,但我相信所有来到我生命里的人自有他的意义,只希望我们都能记住那些在自己生命中留下一笔的人,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我们才变成现在的我们。这里不是起点更不是终点,我要启程了,只是途中有爱有花香,每个人都需要休息一下。
温暖的寄信人,期待在某个盛夏我们会擦肩而过,周围的空气也热烈起来,我一定会回头,和你说一声:“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