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菁,万 健,张利英,李媛媛,罗 洁,王 佩
(1.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2.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天津 300070)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公立医院经济运行与经济管理的内容发生了较大转变。《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医院会计制度》等制度的修订和出台,对三级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在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1]。目前,三级医院财务岗位设置、岗位人员配置普遍存在问题,直接影响到三级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如何优化三级医院财务岗位设置和岗位人员配置,加强财务岗位管理,提升医院经济活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天津市三级医院为例,调查其财务岗位设置现状与存在问题,以期为医院财务人员管理工作的优化提供参考。
以天津市38家三级医院财务岗位设置为研究对象,编制《公立医院财务岗位设置访谈提纲》,对医院财务主管院长、财务部门负责人、财务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分析财务部门组织结构情况;编制《公立医院财务岗位设置调查问卷》,针对不同人群和侧重点,对38位财务部门负责人及1499位财务岗位专兼职人员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梳理明晰财务部门整体情况、岗位设置情况、岗位专兼职情况、岗位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等。
2.1.1 组织结构
调查显示,目前天津市三级医院均采用直线职能型的组织结构,即财务工作由分管财务的副院长直接负责,并且按照功能划分为审计室、财务处和经济管理办公室3个职能部门。每个职能部门又是一个垂直管理系统,由部门负责人直接管理[2]。在二级职能处(科)的设置上有所不同,基本可以分为两类:①传统型:即财务部门下设会计室、收费处和住院处;②分组式:即按照不同功能将财务部门分为财务、稽核、物价、核算等若干小组。以H医院(传统型)和Z医院(分组式)为例进行典型调查,其组织结构见图1。
2.1.2 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
被调查的三级医院,均备有财务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且大部分被调查医院中现有的全部财务岗位都有相应的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具体见表1。
表1 三级医院财务部门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情况
图1典型医院组织结构图
2.1.3 人员配置情况
被调查医院财务人员从年龄分布和财务岗位工作年限综合分析均形成结构较为合理的梯队;财务人员学历水平、专业相关性较高;81.54%的从业人员拥有执业资格证书;职称方面,占比最多的为初级职称人员及未评聘人员,分别占44.10%和41.43%;编制方面,半数人员为医院事业编制(53.17%),剩余大部分由人才派遣及合同制人员组成(43.69%)。职称及编制情况见表2、表3。
表2 被调查财务工作人员职称情况
表3 被调查财务工作人员编制情况
在调查涉及的22个财务岗位中,出纳岗、会计制单岗、会计档案岗、收费岗、复核岗、票据管理岗、挂号岗和住院结算岗的岗位设置率最高,达到100.00%;管理会计岗的岗位设置率最低,为55.26%。进一步分析发现,传统财务事务性岗位的设置率普遍较高,如出纳岗、复核岗、会计制单岗,侧重于财务管理方面的岗位设置率则较低,如管理会计岗、主管会计岗、绩效核算岗。具体见表4。
专职率最高的3个财务岗位分别为出纳岗、住院结算岗和收费岗;专职率最低的3个财务岗位分别为管理会计岗、会计报表岗和预算管理岗,均低于30.00%。进一步分析发现,窗口类岗位专职率相对较高,如出纳岗、住院结算岗、收费岗、挂号岗;财务管理、分析方面岗位的专职率则较低,如管理会计岗、预算管理岗。具体见表4。
岗位人均工作量最高的3个岗位分别为住院结算岗、物价管理岗和出纳岗,分别为79.30%、75.45%和73.74%;岗位人均工作量最低的3个岗位分别为会计报表岗、预算管理岗和管理会计岗,分别为28.76%、32.69%和33.06%。具体见表4。
从财务部门在三级医院整体组织结构中的位置来看,基本采用的都是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即医院的财权掌握在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财政运行承担责任[3]。但各医院分管财务部门的上级领导并不统一,有些是院长直接负责,有些是副院长分管,甚至部分医院出现多个副院长共同掌管财务工作,如行政副院长负责经济核算;医疗副院长负责医保病人的费用结算;后勤副院长负责财务工作;纪检书记负责内部审计[4]。这种管理不统一带来的多头领导、责任归属不清、战略高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三级医院财务部门不能站在医院战略决策的高度发挥其经济管理职能,不利于提高医院整体经济运行效益[5]。
表4 财务岗位设置、专兼职及工作量情况
发挥财务部门经济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施行总会计师制度。按照2012年出台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要求,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医院的财务工作在医院负责人及总会计师领导下,由医院财务部门集中管理[6]。2017年,国家卫计委联合财政部发文《关于加快推进三级公立医院建立总会计师制度的意见》,再次明确了总会计师的重要地位、职责和权限[7]。
根据2012年原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修订出台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财务部门在原有的财务核算职能上增加了财务管理与财务监督职能,赋予了医院财务部门新的职责和内涵[8]。尽管目前天津市大多数三级医院财务岗位有其相应的岗位职责及流程,但是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①缺乏新兴的财务管理分析类岗位的相关职责和工作流程;②原有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未随其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拓宽而适时进行调整优化;③部分财务岗位职责缺乏明确的界定,工作流程不够清晰,一人多岗现象普遍存在[9],不符合当前财务管理规范化和精细化的要求,其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需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从财务人员数量方面看,原有的配置标准仍延用原卫生部、财政部在1988年颁布的《医院财务管理办法》中对医院财会人员编制做出的规定[10]。随着医院业务量的不断增加、财务工作内涵的不断扩展,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派遣制和合同制人员逐渐成为目前三级医院财务队伍的主力军,但仍与期望状态有一定差距,一人多岗现象普遍存在。
比数量更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于财务人员质量方面。一方面,随着天津市三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多功能挂号/缴费机等自助机具逐步代替了挂号、缴费等岗位的人工操作,从事简单、重复、机械性工作的医院窗口财务人员数量将逐步精简;另一方面,随着三级医院财务工作重心向财务管理、分析方向转移,财务管理和经济管理人才需求将大大提高。因此,目前天津市三级医院财务人员配置方面,调结构的压力要大于增数量的压力。
与此同时,编制外人员的保障机制,尤其是职称晋升问题尚未解决,成为了维护财务队伍稳定、优化财务人员结构、激励财务人员提升业务能力方面的一块短板。
从岗位设置方面看,在当前数据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现代医院财务运行应由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五个具体环节顺次组成[11]。但目前医院现有的财务岗位中,缺少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及财务分析类岗位,进而无法利用宝贵的数据资源为医院战略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除此之外,通过对天津市三级医院财务岗位设置、岗位专兼职情况及岗位人均工作量的匹配度综合分析发现,目前财务岗位呈现三种情况:①专职率高(低),人均工作量高(低)。对于此类专职率和人均工作量呈正向相关的岗位,目前的人员配置方面相对稳定,岗位结构不需要做较大调整。②专职率高,人均工作量低。如调查结果显示的挂号岗、收费岗、住院结算岗等岗位,应对现有岗位人员进行适当削减或者重新规划岗位职责及工作任务。③专职率低,人均工作量高。如预算管理岗、成本核算岗、主管会计岗等岗位,应扩容此类岗位目前配置的人员数量,使得岗位专职率与人均工作量相匹配。
面对医院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医院需要加强预算管理、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但目前绝大多数公立医院并未落实总会计师制度,未能将总会计师的经济管理职责上升到医院战略决策的高度。同时,财务自身数据分析挖掘能力受限,缺少此方面较为成熟的专业人才,也成为财务部门未能参与到医院经营决策当中的一个短板。
随着现代科技信息进步发展,伴随自助机具使用率的提高,病人挂号、缴费等候时间大幅度缩短,但随之带来了医院收费、挂号人员安置过剩的问题。科技化带来的从事简单劳动的人力过剩和人员安置等问题,也即将成为各医院面临的一个新的难题。建议从优化财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方面入手,调整现有岗位及人员结构,不断增强财务岗位人员业务能力,从而更快地适应大数据信息时代带来的各种变化,行使现代化经济管理职能,更好地为医院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一方面,对于能够胜任或有潜力的财务人员,采取晋升、调整岗位工作内容等激励手段;对于不能胜任的财务人员,进行再培训、调整岗位或调整岗位工作等方式对人员进行优化。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对编外人员的任用与激励,尽管部分医院在财务编外人员薪金待遇方面执行了同工同酬制度,但是编制外人员不能够参与职称评审和晋升,晋升空间受限也导致了这部分人员工作缺乏积极性、人员流动性较大等现实问题,医院激励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