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世麒
(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陕西西安,710061)
随着通信技术的革新,通信设备前端对器件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滤波器作为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器件,对系统性能的好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4]。如何设计制造成本低、体积小、高性能的微波滤波器是微波技术研究领域一个重要课题。微波频段的滤波器种类繁多,实现方式多种多样。在各种实现方式中,采用平面印刷电路板(PCB)工艺生产的平面滤波器相对于其他滤波实现方式,其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批量加工效率高的优势,一直以来受到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的重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5-7]。近期,工信部发布了《公开征求对第五代国际移动通信系统(IMT-2020)使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的意见》,拟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两个频段上部署5G[8]。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基于Rogers6006高频板材,设计了一款4800-5000MHz的微带平面带通滤波器,滤波器采用结构紧凑的发夹型滤波器,达到了较理想仿真结果,可以为未来5G通信应用作为参考。
本设计采用耦合矩阵的方法[9]进行滤波器综合设计,滤波器设计指标如下:通带范围4800MHz-5000MHz, 中心频率为:MHz, 带内回波损耗-25dB,带内衰减为0.02dB。滤波器采用5阶切比雪夫结构,图1为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蓝色圆为滤波器谐振单元,分别为谐振单元R1,R2…R5,黑色圆圈表示滤波器的输入输出端口,蓝色圆两两之间连线为其间的耦合系数,利用Couplefil滤波器综合软件,得到滤波器的设计参数。反归一化后的耦合系数依次为 M12= 0.0397,M23= 0.0278,M34= 0.0278,M45 = 0.0397; 外部Q值QS1= 19.5, Q5L= 19.5。图2为综合得到的滤波器性能。
图1 滤波器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2 理想滤波器的响应曲线
滤波器谐振单元结构如图3A所示,黄色区域为微带线结构,蓝色区域为介质板。根据图中参数,谐振单元的总长度为L=L1+2xL2,根据滤波器谐振相关理论,应设计L为1/2介质波长==1.3mm,其中3.66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由于微带线的边缘效应,其真实长度与理论计算长度会有所偏差,因此这里采用HFSS的本征模仿真器进行单元结构的仿真优化,最终确定谐振单元的结构尺寸为:L1=2.3mm,L2=5.4mm。
图3 滤波器各部分结构的仿真
同样利用HFSS的本征模仿真工具,由公式可以得到两个单元之间的耦合系数,通过调整两个谐振单元之间距离c,来调节两者之间的耦合。当c增大时耦合系数升高,当c减小时,耦合系数降低,最终确定对应所需耦合系数M12= 0.0397,M23= 0.0278的c的值。
端口结构图如图3C所示,左端为50欧姆的馈电端口,与一阶谐振单元连接,形成耦合馈电形式。根据公式,(式中为端口1的群时延),通过仿真S11的群时延可以得到端口的外部Q值。外部Q值的大小与端口和第一谐振单元之间的耦合相关,当端口位置离谐振单元越近时耦合越大而群时延越小,外部Q值则越小。相反,当端口距谐振单元距离越远时,外部Q值也越大。通过仿真得到的值,相应的调节优化端口位置,并最终使等于设计值。
将上述得到的滤波器各部分的结构参数带入滤波器的整体结构中,得到滤波器的整体模型,如图4所示。由于滤波器原理图为对称结构,对应的物理结构也为中心对称结构。滤波器最初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图中可以看出,虽然可以大体看出滤波器的滤波效果,但滤波器性能并不理想,无法满足滤波器的基本设计指标。这是由于进行每一部分仿真时,我们没有将其他结构的影响考虑进去,导致仿真结果所有偏差。因此,滤波器设计的更重要一个环节是滤波器的整体优化。
图4 滤波器的整体结构
图5 滤波器的初步仿真结果
在进行滤波器优化前,首先应当将滤波器各部分结构进行参数化建模,通过改变某些参数即可实现对滤波器的结构进行整体调整。这里需要优化的参数分别有,滤波器各单元之间的间隔,单元的长度,以及端口的位置。由于模型对称,因此这里单元之间间距由c1,c2两个参数进行调节,分别为谐振单元R1与R2,R4与R5和 R2与R3,R3与R4之间的距离;单元长度由L1,L2两个参数进行调节,分别为谐振单元R1,R5和R2,R3,R4的单元长度;端口位置由d参数进行调节,d为端距谐振单元的距离。在HFSS中将S参数的仿真结果设置为优化目标,优化目标值|S21|小于<0.1dB,|S11|<-15dB。虽然上文中是按照-20dB的回波进行的综合,考虑的实际模型很难达到理想目标,因此这里设定的|S11|<-15dB。最终优化结果如图6所示。滤波器通带范围满足设计要求,在带内插损约为0.25dB,带内回波损耗大于12dB。
图6 滤波器优化仿真结果
本文通过利用耦合系数的方法进行了面向5G应用的发卡型带通滤波器设计,首先进行了滤波器谐振单元、耦合系数、端口的仿真和优化,进而得到了滤波器的整体结构。再经过后期滤波器的整体优化,达到了最终的设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