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贵学
新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因此,教师的角色已经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探究、交流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要充分地信任学生,把时间和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以及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能激发创新潜能,产生创新欲望。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才能起到持久、稳定、强有力的维持和调控作用。所设计的问题不宜浅显或太难,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感觉;阶梯式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循序渐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建立自信心。
我们最近在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其中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例。
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问题1]同学们,馒头香松可口,是很多人都喜欢的食物。在品尝松软馒头的同时,你会发现馒头里布满细密的小孔,这些小孔是怎么产生的呢?
有些学生会回答:“是因为在做馒头的时候加入了发酵粉的缘故。”
[问题2]那么发酵粉中含有什么物质?
学生回答:“小苏打,也就是碳酸氢钠。”
[问题3]胃酸过多的人,为什么吃小苏打片可以缓解胃疼?
看到学生都迫切地想知道答案,我马上引导他们:“因为胃酸中含有盐酸,请回忆一下初中的知识,当盐酸遇到碳酸氢钠会发生什么反应?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把上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的知识顺便复习一下。
通过这些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后,教师可以层层深入,一步步接近教学目标。
二、引导思考讨论,实施实验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
氯水的性质:
首先我提出问题:大家在早上打开水龙頭会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这是什么原因?养花养金鱼的水为什么要事先晒一下?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很多自来水厂是用氯气来杀菌消毒的,我们闻到的刺激性气体是氯气。
我接着问:“氯气溶于水得到的溶液叫氯水,氯水和液氯有什么区别呢?氯水有什么性质呢?”学生经过思考明白,液氯是一种纯净物而氯水是一种混合物,只要知道氯水中含有些什么成分及这些成分具有什么性质就能得知氯水会有哪些性质。可见,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会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这时,我让他们四个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并写出方案来,讨论完毕后请其中的三或四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发言,比一比哪个小组所设计的方案最合理、最简便。由于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表现欲望,他们都积极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气氛非常热烈。讨论完后,马上让他们根据实验台上所提供的药品进行实验探究,检验自己的方案是否可行并进行改进。
由于实验的本质往往深藏于现象的背后,加上不同的学生在认识上存在差异,对同一个现象就会有不同的解释,因此,我们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由讨论甚至辩论,讨论往往又会引发新的问题,导致进一步的求证活动和最终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共识。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化学有好奇心、模仿性、自尊心、可塑性大等特点,此时,教师与学生之间,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合作探究,从搜集资料、提出假设到验证、得出结论最后交流信息,共享学习成果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
的氛围,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不断地感到学习化学是很有成就感的。
三、联系生活,拓展迁移,进行课外探究
1.密切联系生活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求课程的内容切实反映学生的生活经验,努力体现时代特点,这样将会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和现实生活相脱节的状况,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在高一新生的第一堂化学课上,首先,我拿出一瓶香水向教室一喷,学生马上心旷神怡。接着,我通过实物和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了新药物、新能源、笔记本电脑、隐形眼镜、宇宙飞船、化肥等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物质,使他们了解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又非常有趣味的学科,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提供了很多有效的
途径。
2.开展课外或家庭小实验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图书馆、网络、实验室乃至社会生活中去,联系学生的实际提出一些有发散性、开拓性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实践探究,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养成探究的习惯。
这类家庭小实验做起来比较容易,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把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又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化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誗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