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18-07-26 04:25李培静
新课程·教师 2018年3期
关键词:传统模式兴趣教学

摘 要:新的教学理念、新教材,教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就成为每个历史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可以从转变师生观念、师生明确目标、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学生角色体验、学生表演舞台剧、教师及时反思方面来解决。

关键词:实效观念;传统模式;兴趣教学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推进发展,加之媒体的多样性以及获取信息的便捷性,我们总能听到看到各种关于改革的呼声和方法或范例,近几年比较走俏“市场”的教育范本有“山东杜郎口模式”,有“湖北衡水模式”,有“江苏泰州洋思中学模式”,有“湖南许市模式”,无论是哪种模式,最终的评判标准都是落在“升学率”上,而就其模式的表现我认为历史课堂应该做到一种既能把控升学率又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老师引领课堂主体性的三者有效结合才是评价一节有效课堂的标准。

一、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动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传统的师生观是教师掌控着课堂,满堂灌,学生只是一味地忙碌记笔记,这就形成了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记笔记的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角色。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多元化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很多,而且学生有极强的学习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引导学生去表达自己,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高高在上的一个人控制一节课了,而是要让学生相互讨论,甚至当学生的观点更准确时,教师给予“民主的评价”。例如,我在讲中国现代史中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时,充分利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传统教学每讲授这一内容就是PPT出示,满屏的文字,然后叫学生死记硬背。学生感到头疼,很难记下,而教改后我是这样做的:先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刺激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根据上一节“文革”的相关知识去分析会议的决策,给每个小组大概4分钟的时间去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发言总结,事实上是学生做到了将繁琐枯燥的内容简化,做到了有效的分析,他们把内容总结为“否定了……确立了……;否定了……确立了……最后形成了……”这样的格式,瞬间学生掌握并轻松地记下了这一重要的知识点,再如讲《国共内战》这一课,讲到重庆谈判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习小组去讨论分析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的目的?毛泽东到底要不要去?学生很积极地展开讨论,并将国共双方分析得非常透彻清晰,仿佛大家身临其境一样,因此,教学中教师完成角色的转换,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主导者,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是有利于提高课堂实效性的。

二、目标不单是老师的也是学生的

课程目标是一堂课的核心,弄懂目标是一节课的基本要求,也是考量学生是否掌握本课知识点的标准。所以我认为老师备课时要把握准确的教学目标,而上课时也应该明确地出示给学生“学习目标”,做到师生心中都有目标,避免传统教学中老师上来就是讲的教学俗套,学生跟着走,糊里糊涂,缺少方向性。有了清晰的目标,学生可以预想本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要学习哪些知识,做到带着疑问进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我在讲八年级《新中国的外交》这一课时,出示目标“中国恢復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万隆会议及万隆精神”后,让学生预设今天我们需要学习了解哪些知识点?这样做是通过抛出问题,刺激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动起来,事实是学生很快就积极主动地回答了这样的答案“为什么恢复?哪一年恢复?有什么意义?为什么用恢复二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时间以及人物;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及地点以及内容……”事实证明,学生能够根据目标把本节课的知识点都预想到,这种刚一上课就把学生带入思考的状态,这样的课堂还会乏味吗?显然不会,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究知识,并且上完一课后学生很容易对本节课有一个清晰的知识线索。因此,师生对目标的解读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三、激发兴趣,用歌曲、影视等多媒体网络资源配合教学

历史课堂采用多媒体资源可以以其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等优势,便于学生掌握上课所学知识。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处理一些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创设情境、播放视频、展示材料和思维过程等。其优势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应用一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易于解决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我在讲《对外开放》这一课时,一边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一边展示一些本校学生出国访问、参加夏令营,本校外教、留学生的一些照片信息,以及老外在本市的一些生活情景,通过音乐加上照片以及老师的简单描述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毫无疑问,课前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带着饱满的情绪和兴趣去完成对本课知识的学习。又如,在讲《西安事变》这一课时,对于西安事变过程我播放了两段视频,其一是《张学良哭谏蒋介石》,看完这个视频,学生很容易知道张杨二人为什么要发动这场兵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其二我播放了一段凤凰卫视解读《西安事变》发生的真实情景,化枯燥的语言描述为丰富的视听感受,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

四、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1.展示历史学家的思维过程,做好典范。如历史学家分析革命的原因时,首先要着眼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矛盾。经济上的矛盾必然反映到政治上,这样就要分析当时的阶级关系。但是革命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爆发?这就要分析当时的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形势的形成还不一定爆发革命,还要有革命政党和领导人的努力。即分析革命原因的一般方法是:分析社会经济矛盾、阶级关系的变化、革命形势的形成和革命政党或领导人的活动,有时候还要指出革命的导火线。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可以这样,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分析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世界近代史上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努力,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

2.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做好示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于传授基础知识,不能满足于如何去整理、归纳、总结历史问题,而要把教法和学法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要注意讲“我是怎样想的”“还想到了什么”“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去想”等等。把教师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去体会、思考,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3.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并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作出评价。

五、置身情境之中,通过角色体验来丰富课堂

蒙台梭利说过,应让儿童自由地表现自我,让孩子学会驾驭自己的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我就经常在课堂上运用情景教学形式,这样做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而立体,学生上课积极性高,学生会对上历史课充满期待,并且乐此不疲。比如,我在讲西安事变后如何处置蒋介石,给出四个角色,分别是”日本、美国、亲日派,共产党”,然后提出问题“请你站在你所代表的派别的角度,作出你的选择并分析原因,给学生3分钟时间思考和小組讨论,最后选择四位学生到讲台前进行角色体验,四位学生的直观形象表演让本节历史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使深奥的历史事件变得简单,让学生在“玩”中学,轻松地掌握了历史知识。

六、通过表演历史舞台剧,来丰富历史课堂

近代中国史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则说:“我是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把里头所含的一种叫“趣味”的元素抽出来,只怕所剩的仅有个零了。”由此可见,在教学实践中,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是多么的重要。为此在学完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后,我组织学生编演历史舞台剧,内容只要是有关历史的就可以,充分给学生自主展示才能的空间,事实是他们的表演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让大家如同回到了“那个三国、那个三家分晋、那个越王勾践、那个木兰从军、那个五四、那个西安事变、那个抗日时期”,让大家捧腹大笑的同时又看到了一个个历史人物的“活生生”的形象,也让学生通过编写剧本、亲身表演更加地了解历史、铭记历史,使学生认为历史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有趣的。

七、及时进行课后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老师一节课后对自己所上的课进行及时总结,再认识再思考的过程,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所以坚持写好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在下次教到同一内容时避免出现相同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是我对课堂实效性的一点看法,如何更有效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还需要多钻研教学理论,多捕捉教改信息,勤思考,多请教。

参考文献:

玛丽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李培静(1980),女,黑龙江人,2004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大学本科,现任广东湛江二中历史教师。

?誗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传统模式兴趣教学
探究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
以非课程教育培养大学生学业规划能力的研究
中学化学兴趣教学初探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职业教育课程的现代教学策略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