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的创新

2018-07-26 10:40梁培新
关键词:关系班级管理小学

梁培新

【摘要】在传统理念中,师生关系只为师生关系,如父子关系,再无其他的关系。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被赋予了更多含义,班级管理也得到更高的要求。小学班级管理中,师生关系应当是友好、平等的,如此,才能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实施小学班级的创新管理。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论述小学班级管理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创新措施。

【关键词】关系 小学 班级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189-01

小学阶段是学生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生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时期,思想、性格也将在这一阶段成型,而且他们的学习能力极强,对于外界环境具有强大的回应能力。因此一个好的环境,可以让一个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他们以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养成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小学班级环境,教师应当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和学生建立友好平等的关系,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性格培养。

不仅如此,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对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认清自己在新课堂中担任的角色,积极响应新课改的政策。因此教师更应当创新工作方法,研究小学班级管理创新措施。

一、教师更新自身教育理念,让每一位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和核心理念,不同于以往的学校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而以往的学校教育则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长期以来,课堂模式便是教师一言堂,而且常常以成绩的高低决定一个学生的好坏,导致有些学生无法平等地接受教育,本身的个性发展被严重忽略,因此在情感和心理上就受到了挫折,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健康发展。

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正确的教育观念管理和教育小学生,保证学校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成长的沃土。首先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乃至生活情况,从而对某些较为优秀的学生给予鼓励,对某些生活中有困难或心里受挫的学生以关心,保证学生健康发展。

其次需要为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改变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多多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育是平等的,无论学生生活或者学习如何,都有权力获得平等的教育,哪怕他的表现估计不愿意,哪怕学生成长过程并不顺利,只要学生在学校里,教师就应当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受教育环境。

二、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

传统的教育观念,确定了师者的权威形象。而正是由于中国两千多年来的传统观念影响,学生与家长眼中的老师都是高高在上的,平等交流对话几乎是妄想。学生必须遵从老师的教导,不可反对老师的吩咐与安排,无论对错,都需要无条件的服从。这种不平等的现象,时时刻刻体现在班级管理中,因而导致班级管理的效果不甚理想。

而在新课改的要求中,师生观完全颠覆了以往的传统观念,学生的被动地位已成为过去。学生和老师之间必须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也就是平等、自由、尊重、同情、关心和信任的关系。只有在这种关系的调和下,学生才可以发挥主体地位,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管理和教学建言献策。

而教师也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毕竟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地主家的奴隶。教师不能够对学生进行体罚或者变相体罚,不能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也是“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当发挥引导作用,主动引导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并且听取或采纳学生的意见,创新班级管理方式。

三、创新管理制度

1.学生管理班级

新课改要求学生不再是管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当是管理的执行者。即班级管理不再是以老師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与支持,来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如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级,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将班长、学习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劳动委员等班级委员让学生自行选择,扬长避短,合理分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而且小学阶段是学生习惯养成的时期,该时期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自律能力对于以后的生活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通过大量的实践,我们可以了解到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可以推动学生良好习惯与思维的养成。因此教师发挥辉挥领导作用,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可以加强学生的自律能力,也可以更好地实施班级管理制度。

2.班级管理应以服务学生为主,关注学生发展

管理并不是单纯的为了管理而管理,应当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服务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而进行班级管理。强力控制和命令式的班级管理早已成为过去,这种管理只会增加小学生内心的恐慌感,而这一时期小学生的心理本身就很脆弱,超过其界限的压力会给小学生的心理造成永久性的伤害,而这就违反了教育的目的。

在班级管理中,应当是以服务学生为主,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管理宗旨。班级管理的内容也应当以符合小学生健康发展作为前提,更加关注小学生的未来和个性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极性,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考虑班级管理问题。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管理观念,放弃刻板的管理印象,定位自身的服务者角色,通过班级管理制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建立科学的班级管理评价体系

如果说以前的小学班级管理评价是以成绩为主,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的小学班级管理评价则是重视小学生生长发展的过程,以发展过程评价为主,发展结果评价为辅,综合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而且新课程改革还要求学生自我评价,因为学生是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该种权利。如果能够建立一个科学的班级管理评价体系,需要结合客观评价和自我评价。教师也应当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并尊重学生的个性,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的表现及发展过程和发展结果。

五、总结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教师不再是班级的管理者,而且是班级和学生的服务者,应当摒弃传统的班级管理观念,不再关注学生的纸面成绩,而是关注学生的生长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小学生以后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倪艳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的创新[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51):85.

[2]丛玲.新课程背景下班级管理的创新[J].文学教育(中),2016,(4):134-134.

[3]周万权.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J].中外交流,2018,(5):104-105.

猜你喜欢
关系班级管理小学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