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视频在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2018-07-26 10:40李兆辉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微视频

李兆辉

【摘要】新课改形式下,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课堂要以生为本。微视频以其短小精悍、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特点,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可以说,微视频其在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笔者结合生情与实践,从当前微视频运用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出发,探究其在《品德与社会》课前的运用准备、课中的运用发现及课后的运用思考,充分揭示其实践方式及意义。进一步总结其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探索与创造精神的培养、合作学习关系的增强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及思考。

【关键词】微视频 品德与社会 教學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138-01

一、微视频运用的可行性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主要不在于对道德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在于体验和实践,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内化。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 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 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 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强调要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即要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而活动是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是感情的载体,有活动才能有感悟,有感悟才能有内化,学生的心理、思想和观念可以在活动中得以成长和提升。

为了适应课改的新形势,贯彻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考虑到六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各项能力多可以为微视频的运用提供有力保障,我进行了微视频在教学模式的尝试,改变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代之以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新形式,使课堂教学更能适应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二、微视频的运用准备——课前

熟悉教材、深入备课是实施微视频教学的前提。

人教版的《品德与社会》如果不深入备课、不做好课前准备,很容易照本宣科满堂灌 而形式单调,内容枯燥的,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灵活理解所学知识,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尤其是难以使学生的个性、主人翁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采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备课要认真考虑怎样的视频才是与课堂教学内容吻合,怎样的视频才有说服力,如:教学《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时,播放一些高铁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进步、国家的伟大 教学《环球旅行去》时,教师必须熟悉很多国家、地区的文化艺术,才能指导学生去认识世界,选择有代表性的国家的视频。

三、微视频的运用发现——课中

(一)因地制宜,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以锻炼和发展

课堂教学中的视频不是独立活动,也不是为了课堂热闹点。而是体现每个学生都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积极主动的协调者和创造者,就是教师将传授者变为指导者、参与者或观察者,教师主要是向学生讲解观看视频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学生要在自己观看时所须运用与掌握知识。视频的长短可以根据每节课的一定阶段进行,每次活动从几分钟至一节课不等,视需要而定,每个视频必须让学生说说感受。通过实践证明,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讨论环境,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了学生参与到课堂上,增大教学的容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增强了学生竞争向上的精神。

(二)形式多样,充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微视频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贯彻积极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通过思考归纳出语法规则进而举一反三,维持有效的课堂学生活动的应是活动内容、方式的吸引力和高质量,而不是靠规定学生的行为。结合微视频的特点,在播放的过程或者播放之后,安排系列的活动,如:信息交流、瞭望台、活动天地、小记者在行动、小组合作等活动,比如:设置情景,让组员按角色扮演书中的人物,在演示方案后,教师可以挑选几个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表演。

(三)导向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与创造的精神

探索与创造在课堂上的体现是在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等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引入探索和创造,可以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和归纳,独立追求问题的答案。探索和创造有利于集思广益和发展求异思维。

(四)引导实践,有利于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关系

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基础,教师要运用直观、形象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素材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如一些实物、图片、声音、录像,或使用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指导学生制作一些微视频,学校有小型电视台,有记者站,可以通过这些社团,教会学生怎样制作小视频。学生家里也有智能手机,可以利用手机去拍摄(当然要与家长沟通好,善用手机),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建立“互助共进”的合作关系,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要适当点拨,这就要求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上的困难或合作是发生的阻碍给予及时的帮助,使学习能进一步地深入。

四、微视频的运用思考——课后

微视频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在实际的教学中,真正适合运用的视频不多,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寻找。视频涉及的知识产权,还有涉及下载收费等限制了该教学手段的使用。剪辑和指导学生制作也是一门高深学问,有需要信息技术的老师“帮忙”。加上学校对学生带手机回校的限制,也为该教学手段设下“门槛”。但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以我会继续探究微视频在教学中的有效性,以期让课堂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微视频,可以改变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处的被动局面,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发展个性,互助共进。同时也可解决因班级学生多,学生急于实践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学习积极性受挫等矛盾。只要把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把集体凝聚力调动起来,微视频的效果远胜过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

参考文献:

[1]胡晓风主编.陶行知教育文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

[2]王义秀.新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3]顾卫红.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4]张茂聪.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B].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微视频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论微视频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
微视频的内容主题发展趋势分析
专题实践活动中的微视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