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菊
校企合作是独立学院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了独立学院应该结合人才市场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并分析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校企合作发展的中的困惑,为同类院校校企合作发展提供参考。
一、探索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应用型人才和技术专业性人才的需求迫切。为了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等教育发展趋于多层次化,在此背景下,独立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广东省为了加快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省教育厅、财政厅等相继出台很多相关文件,并在2014年推出“创新强校工程”再次強调了以协同创新为引领,提高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以此为契机,必将引来各高等院校激烈竞争,对于独立学院而言,能否和公办高校一样形成品牌和竞争力,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的人才能否实现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求,这是独立学院发展的生命线,关系到学生的就业,更关系到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而校企合作则是实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选择适合独立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具有重大的意义,是企业和学院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也是在市场的激励下参与竞争,提高竞争力,共同发展的过程,对独立学院的成长和持续发展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
二、独立学院金融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通过对毕业实习单位的走访调研,了解到目前金融专业人才市场上,对于金融学人才需求层次基本上倾向于本科毕业生,用人单位对人才高消费现象越来越明显,更看重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需要大量的产品类、销售类具有职业资格认证的金融专业人才,都比较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发展潜力、适应岗位调换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从对金融学人才培养现状调研结果来看,目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不够具体,缺乏特色。绝大多数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都定位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各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准确。在以松田学院学生为样本的调研中,有39.3%的学生对本专业及未来的就业方向知道不多甚至是不清楚。
独立学院历史不长,师资薄弱,教师及时掌握和教授新技能的能力不强,因此,独立学院更需要加强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促进办学效益。独立学院应该根据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开设专业方向课,通过校企合作,把教学场地可延伸到金融第一线,零距离接触金融岗位,满足金融行业一线岗位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逐渐形成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更多能够运用金融学专业知识开展金融业务的“专才”是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发展的方向。
三、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教育与职业岗位对接的必要途径,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已经形成比较成熟几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教育模式,英国“三明治”教育模式等。国内教育界在总结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近几年也进行了校企合作的尝试。但是独立学院不同于学术型本科院校,也不同于高职高专,独立学院的金融学专业应该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学生就业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路子,确定适合金融学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
1以教学为主导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以教学为目的,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准修订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邀请企业专家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学。学院可以聘请知名的行业专家和企业家为学院的客座教授,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使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把握金融行业最新的信息、实践情况,利用企业资源,打造学生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
2.“培训+就业服务”的合作模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吸纳企业的新技术,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有利于学生就业,使合作企业成为学校输送人才的桥梁。采用3+1模式,在大学前3年,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后,学生自愿报名,合作企业统一考核,学生与合作企业签订“培训就业协议”,并向合作企业交纳培训就业费。
3.“短期实习+就业服务”的合作模式。在学生已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自愿报名,经过企业组织面试,通过的学生与企业签订“实习就业协议”。短期实习期满后,合作企业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和“毕业生就业协议”安排完成就业派遣。松田学院近几年先后建立了广州宝炫投资管理公司、广东省神华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招商证券佛山分公司等10多家公司展开校企合作,为我院金融学专业实习就业提供了很多机会。
4.“校企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的合作模式。这是比较深入的合作模式,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派专业人员指导教学,参与学校教学任务同时学院选派教师到企业工作,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通过咨询活动,教师把在实际应用中获得的知识带回课堂,课程会因为现实中的例子更加生动,促进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同时还能为学术研究带来新的问题和新的需求。此外,根据企业需求安排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真正做到真题真做,学生毕业论文解决实际的问题,既完成了对学生的教学过程,实现了研究成果的产业化,为企业提供了服务,这是将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完美结合。
四、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校企合作的困惑
从我们调研结果来看,81%的师生都认为校企合作对学生发展与成才,对独立学院提高办学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还不能满足金融学人才培养的要求。
1.教学管理问题。很多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相对保守,实习实训时间上安排不够合理。课内实践、实训环节较少,大部分独立学院安排了第七学期或者第八学期集中进行毕业实习,有部分院校在第一学期安排1周时间的见习,整体实践实习时间较短。
2.政策问题。尽管政府制订了相关的制度,但是保障措施不力,我国的合作企业并无德国“教育企业”的身份,企业不承担教育的义务,也缺乏相应的保障和补偿机制,因此对待接受大学生实习实训有所顾虑,既担心学生在企业出事故承担风险,又担心学生实训影响了生产,结果就是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口头上。
3.金融行业的问题。由于金融行业是高风险性行业,开发能够成规模接纳实习生的合作企业较困难。学生自己联系的分散实习往往不能够很好地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假如,以松田学院金融学专业为例,该专业将以银行作为本院金融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在教学计划中特别增加银行基础课程,希望能为金融行业银行方向提供营销人才。但是实习过程中,一家银行很难成规模的接纳实习生,毕业实习大部分学生自行联系了实习单位,这样就不能够很好地实现学校预定的人才培养特色。
4.观念的问题。独立学院对于校企合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学院在发展规划中对校企合作没有明确的要求,没有专门的人员、资金管理校企合作,大多数独立学院将其作为实习管理中的一部分,没有形成的对校企合作实施、跟踪、反馈评价体系。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人员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心态,教师也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教师去企业兼职,口头的鼓励和制度上的限制成为一种矛盾,阻碍了教师投入时间和精力用于企业实践。很多学校对待教师兼职的问题态度不明。有些学院明令禁止教师在企业兼职,有的学校则不作规定,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教师们对此颇感困惑。以松田学院为样本的调研结果出现一边倒的结果,90%的师生未参与过或者很少参与校企合作活动,80%的师生对学院校企合作的管理体系都持有悲观的态度。当然该样本的代表性值得商榷。
总之,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办学方向应有别于学术型大学,也不同于职业技术院校,既不可能走典型的产学研校企合作模式,也不可能采用订单式合作模式。通过调研,我们欣喜发现,大多数独立院校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但是由于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行政管理上的保守思想仍然起着支配作用,又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持,校企合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学校与企业间的深度合作尚未形成。独立学院如何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前提下,找到一种能突出自身特色的人培方案的校企合作模式甚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