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益旺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Ⅰ期全脊椎整块切除治疗胸腰椎原发与转移性肿瘤的效果。方法:收治胸腰椎原发与转移性肿瘤患者30例,均采用后路Ⅰ期全脊椎整块切除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4.0- 8.6h,平均(5.5±1.5)h;术中失血1400~10500mL,平均4800mL。术后神经功能明显优于术前(P<0.05)。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为6.67%(2/30)。结论:后路Ⅰ期全脊椎整块切除治疗胸腰椎原发与转移性肿瘤的效果良好。
关键词 胸腰椎;原发肿瘤;转移性肿瘤;全脊椎整块切除
胸腰椎在生理结构上本身有一定特殊性,一旦有肿瘤出现,采用肿瘤假包膜外切除方法很难实现,即使给予分块切除、瘤内切除可取得明显效果,但实践研究发现这些方法应用下复发率较高,对患者预后影响明显。此时便可考虑到将全脊椎整块切除方法引入,其对于原发肿瘤、转移性肿瘤都可发挥重要作用,且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都较低,本次研究将就此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胸腰椎原发和转移肿瘤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6 - 68岁,平均(38.5±10.5)岁。人院后行病理检查,原发肿瘤有骨巨细胞瘤、软骨肉瘤、骨肉瘤、孤立性浆细胞瘤,分别为11例、3例、2例、1例;转移瘤来自肺部、肾脏、乳腺、前列腺,分别为4例、3例、3例、2例。其中胸椎与腰椎分别为19例、11例。
方法:①手术方法:30例患者均给予后路Ⅰ期TES方法,具体手术过程:a.取俯卧位体位,人路选择后路正中切口,将椎板玻璃后,固定植入椎体椎弓根。b.将病椎椎弓根利用T-saw锯断,并对椎板附件整块切除,完成后注意使椎弓根断端以骨蜡进行封闭。c.推开椎管内肿瘤,并使椎体节段血管结扎,在此基础上进行肋间神经切断,然后使椎体周围组织被钝性分离,注意该过程中对硬膜囊与大血管结构的保护。d.将脊柱、病椎联系切断,由脊柱纵轴将病椎去除,在完成异体骨或自体骨填充后进行椎体重建,做后路内固定。②辅助治疗:考虑到不同患者实际情况,要求治疗的同时给予辅助性治疗措施,如浆细胞瘤、骨肉瘤患者可给予辅助化疗方法,而血管内皮瘤患者给予术后放疗方式。
观察指标:对30例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等进行观察。同时术后1年随访,比较术前与术后神经功能情况。①A级:损伤平面下无深浅感觉;②B级:损伤平面下仅有骶区感觉;③C级:损伤平面下部分肌肉有运动功能;④D级:损伤平面下肌肉功能不完全,但可拄拐行走;⑤E级:肌肉功能、深浅感觉良好,有病理反射。另外,对30例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统计。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情况观察:30例患者手术时间4.0 - 8.6 h,平均(5.5±1.5)h;同时观察术中失血情况,30例患者1 400 - 10 500 mL,平均4 800 mL。
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1年随访,神经功能比较,术后神经功能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复发、并发症情况比较:30例患者仅出现1例软骨肉瘤复发,1例骨巨细胞瘤复发,复发率6.67%(2/30)。另外,对30例患者术后1年并发症情况随访,有1例出现神经根一过性麻痹,1例胸腔积液合并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6.67%(2/30)。
讨论
对于骨原发肿瘤或转移性肿瘤,实际治疗中可采用的方法以切除为主。但需注意的是,脊柱与神经根、中央容纳脊髓、臟器器官以及大血管毗邻,这样在切除边界时面临较大闲难。若给予瘤内切除方法,有可能引起肿瘤污染,肿瘤局部复发可能性较高。在此背景下,便提出将整块切除技术引入,该治疗方法主要适应证:①不可能演变为系统性疾病的肿瘤。②生物学性状较好的肿瘤,如乳腺癌、肾癌等。③行PET、骨扫描或CT检查,确诊为孤立性转移瘤。④根治性切除原发性肿瘤。本次研究中可发现,30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极为明显,且在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上都较低,充分说明应用该治疗方法的效果显著。但值得注意的是,实际引入后路TES方法中,考虑到手术时间较长,且需给予化疗或放疗辅助治疗方法,术中大量出血以及术后感染的可能性较高,且有神经根损伤情况。对此问题,要求术中操作保持谨慎,且注意观察术后患者情况,一旦有失血多或胸腔积液,需采取有效的处理方式,以此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综上所述,在胸腰椎原发肿瘤、转移性肿瘤治疗中,后路Ⅰ期全脊椎整块切除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都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