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帕斯曼
众所周知,蛙作为地球上最为古老的物种之一,至今已存在约1.9亿年。在全世界的湿地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但自上个世纪中期起,这个物种遭遇了迄今为止最为严重的灭种危机。全球的蛙类数量似乎都在一夜之间急速下降,开始,还有研究者质疑这项发现,毕竟两栖动物种群波动本来就很大。但随后更多数据显示,这些神秘失踪事件造成的波动幅度明显要比正常的波动更为广泛和严重,随着蛙类失踪事件的增多,更多的研究者们意识到事情确实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蛙类数量减少甚至灭绝并非偶然事件。
国际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调查指出,全球蛙类的下降幅度和严重性已经远高于其它脊椎动物。直到1998年,导致蛙类大规模灭绝的“真凶”被发现——蛙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简称“Bd”),这种真菌会引起一种叫做“壶菌病”(chytridiomycosis)的疾病,它会攻击两栖动物的皮肤,影响它们调节水分和电解质水平的能力,从而导致心脏衰竭,这种真菌具有传染性,许多包括蛙类在内的两栖动物一经感染,就会迅速在其野外栖息地传播开来,就算及时发现,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因此,蛙壶菌被认为是导致几大洲的青蛙、蟾蜍、蝾螈和其他的两栖类动物种减少和灭绝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在全球已检测的约1300种两栖类中,就有将近700种感染蛙壶菌,感染比例已超过50%,其中一些体质较为脆弱的蛙类感染后的死亡率更是高达100%,而一篇发表于2010年的研究报告也提到,巴拿马的一座森林因为蛙壶菌侵袭,在大约一年内丧失了包括青蛙在内的30种两栖动物。
现在生物学界达成的普遍共识是:导致该类真菌广泛传播与发展的罪魁祸首是人类。近一个世纪来,两栖动物的相关国际贸易——如实验动物、食用和宠物等需求,直接导致了蛙壶菌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同时,人为无意识的活动也会带来两栖类的迁移以及蛙壶菌的传播,例如最近入侵马达加斯加的亚洲蟾蜍,就是隐藏在采矿设备中逃避了海关检查,并最终扩散到马达加斯加。这甚至会是日后蛙类动物灭绝的直接原因。
但没有达成共识的是——蛙壶菌的起源地到底在哪儿?
就在今年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38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蛙壶菌样本,并将其与以前的研究中的基因组进行了整合,收集到234个样本,再通过测序、比对等手段,研究了这些蛙壶菌样本的基因组之间的差异,得到了蛙壶真菌的四种主要遗传谱系,其中三种分布于全球,而第四个遗传谱系只在韩国当地的青蛙中发现。而最重要的,也是这第四個谱系。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于其他的任何一种遗传谱系,来自韩国的这种遗传谱系的蛙壶菌培养物含有更多的遗传多样性。更为令人惊讶的是,对其的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疫情爆发的历史并不存在于它们的基因组内。这些研究结果提示着韩国蛙壶菌是这个地区土生土长的,而且与所有现代蛙壶菌的祖先存在着最为密切的亲缘关系。利用这些遗传数据,这些研究人员估计了当前大量杀死两栖动物的蛙壶菌杀伤菌株与它最近的共同祖先在进化上分歧开来的时间。
他们的研究结果支持这样的一种观点:不像以前所认为的那样追溯到数千年前,这种疾病发生的区域在50~120年前大幅增加,而这一时期,也正好是全球贸易飞速发展的一个时期。另外,他们在亚洲主要出口两栖类宠物——东方铃蟾(Oriental fire-bellied toad)中发现的亚洲蛙壶菌菌株,也有力地支持了这种观点。
综上所述,东亚地区很有可能是“青蛙杀手真菌”的发源之地,但幸运的是,通过对中国蛙类野外样本、博物馆标本以及宠物市场的大量调查发现:中国的两栖类表现为大范围低密度的感染,且还没有出现明显病症与大规模死亡现象。
随着全球贸易的继续发展与宠物贸易的兴盛,蛙壶菌的传播控制局势似乎有些不容乐观,或许在不久后的未来,人们真的只能在手机游戏“旅行青蛙”中与青蛙亲密玩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