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耿明 黄国强 王锦云
揭阳市人民医院1皮肤性病科,2小儿外科(广东揭阳 522000)
目前,慢性荨麻疹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缺乏根治性治疗药物,多以抗组胺药物治疗为主,但单独使用该药的疗程较长,疗效有限[1]。自血疗法主要通过抽取外周静脉血,经臀部肌肉或相关穴位、皮损内注射,刺激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降低机体敏感性、增强机体免疫力等。近年来,关于联合自血疗法治疗疾病可提高临床疗效的报道较多,该治疗方法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2⁃3]。笔者对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医院门诊就诊的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自血疗法联合苯海拉明肌注及氯雷他定口服治疗,观察近远期临床疗效,并检测其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补体与Th1/Th2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1.1 纳入标准 (1)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4];(2)以瘙痒和反复发作的一过性风团为主要症状,风团每周发作2次以上,病程持续时间>6周;(3)年龄≥18岁;(4)入组前3个月未服用大环内酯类或免疫抑制剂,1个月内未服用激素类药物,1周内未服用抗组胺药物;(5)配合治疗,按时复诊;(6)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及家属了解并知情同意。
1.2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及其他免疫相关疾病;(2)药物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等其他类型的荨麻疹;(3)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3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医院门诊就诊的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根据就诊序号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18~61岁,平均(31.94±4.28)岁,病程3.5个月~4.6年,平均(0.75±0.18)年;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18~63岁,平均(32.51±3.97)岁,病程3.7个月~4.3年,平均(0.71±0.20)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无菌环境下,抽取患者肘静脉血(不加抗凝剂)5 mL,加入苯海拉明(贵州光正制药有限责任公司,1 mL:20 mg)1 mL,摇晃均匀,臀部肌肉注射,每3天1次,双侧臀交替注射,以10次为1个疗程。口服氯雷他定(四川维奥制药有限公司,10 mg)10 mg/次,1次/d。对照组:苯拉海明1 mL臀部肌肉注射,每3天1次,双侧臀交替注射,以10次为1个疗程,口服氯雷他定1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药物治疗。
1.5 评价标准
1.5.1 疗效标准[5]治疗前后由同一人对瘙痒程度、风团大小、风团数目进行评分,根据严重程度记0~3分,3项积分总和为症状总积分。疗效判断采用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ymptom score reducing index,SSRI)表示,SSRI=(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前症状总积分×100%。痊愈:SSRI≥ 90%,显效:SSRI为60%~89%,有效:SSRI为20%~59%;无效:SSRI<2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5.2 随访情况 患者每个月到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停药3个月对症状重新评分,记录临床疗效。
1.6 实验室指标检测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0 d,晨起空腹采集肘正中静脉血5 mL,收集血清,-80℃保存备用。送至实验室后,由同一人进行相关指标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IgE水平,试剂盒购自Genzyme公司提供;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有限公司IMMAGE双光径免疫浊度分析仪检测补体C3(complement 3,C3)、补体C4(complement 4,C4)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申索佑福医学诊断用品有限公司;采用ELI⁃SA法检测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试剂盒均购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公司。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结果 共入选80例患者,在疗效评价终点,治疗组1例因不能坚持治疗退出,对照组1例因忘记服药而退出,2例因疗效不佳主动要求退出研究更换其他治疗方案。其余患者完成全部疗程并随访。
2.2 临床疗效评价 治疗30 d,治疗组中痊愈24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中各15、18、4、2例,治疗有效率为84.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7,P>0.05);停药90 d后,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21例,有效5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81.08%,对照组中各9、14、8、6例,治疗有效率为62.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7,P<0.05)。
2.3 血清IgE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IgE水平为(131.35±10.64)IU/mL与对照组的(130.91±11.18)IU/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6,P>0.05);治疗组治疗后IgE水平为(59.86±6.39)IU/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5.22±7.27)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96,P<0.05)。
2.4 补体水平比较 见表1。治疗组治疗前C3、C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2、0.871,P> 0.05);治疗组治疗后C3、C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2、3.335,P<0.05)。
2.5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2。治疗组治疗前IFN⁃γ、IL⁃4、IL⁃18、IL⁃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4、0.234、0.787、0.197,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IFN⁃γ、IL⁃18水平高于对照组,IL⁃4、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7、8.938、2.727、2.826,均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0 d C3、C4水平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C3 and C4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30 d of treatment x ± s,g/L
表2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0 d细胞因子水平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cytokin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and after 30 d of treatment ±s
表2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0 d细胞因子水平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cytokin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and after 30 d of treatment ±s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IFN⁃γ(IU/mL)治疗前13.35±10.64 13.91±11.18治疗后25.86±6.39 20.22±7.27 IL⁃4(ng/L)治疗前7.16±1.41 7.09±1.46治疗后3.98±1.02 4.64±1.09 IL⁃18(ng/L)治疗前23.34±3.16 22.71±3.80治疗后47.64±6.07 36.57±4.58 IL⁃10(ng/L)治疗前5.76±1.34 5.82±1.31治疗后2.45±0.87 3.05±0.98
2.6 不良反应 治疗组2例注射部位疼痛,1例乏力,2例口干,对照组3例注射部位疼痛,2例乏力,3例口干。症状轻微,未影响疗程,疗程中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高于对照组的21.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7,P>0.05)。
抗组胺药仍是目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首选药物,但单独给予抗组胺药物治疗,疗程较长,长期使用还可能出现耐药性。自血疗法可通过非特异性刺激抗原,刺激机体免疫应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起到非特异性脱敏的作用,在过敏性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6⁃7]。SHEIKHI等[8]指出,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可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单独自血疗法治疗过敏性疾病起效慢,部分患者在短时间内很难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自血疗法联合苯海拉明肌注及氯雷他定口服,发现治疗30 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单独抗组胺治疗和自血疗法联合抗组胺治疗均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停药90 d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4.62%,高于对照组62.16%(P<0.05),结果说明自血疗法联合抗组胺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提高远期疗效,原因可能为联合治疗具有协同作用,可起到巩固疗效的作用。王小琴等[9]指出,自血疗法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率为68.33%,高于单独抗组胺药物治疗的48.33%。用药安全性也是临床关注重点,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出现的注射部位疼痛、口干等症状均自行好转,说明自血疗法联合抗组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用药安全性较高,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0⁃11]。
现阶段,自血疗法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已得到临床认可,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如何纠正失衡的Th1/Th2细胞因子已成为临床治疗热点。Th1细胞、Th2细胞是CD4+T细胞重要亚群,起相互调控的作用,一旦Th1/Th2平衡失调,会伴随Th1/Th2漂移,其中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通路通过产生IgE,其与高亲和力 IgE Fc受体(IgE Fc receptor,FcɛRⅠ)结合,在补体(C3、C4)作用下,促使效应细胞活化,进而诱导肥大细胞活化,产生免疫反应。Th1细胞主要分泌IL⁃2、IFN⁃γ、IL⁃18等,Th2细胞主要分泌 IL⁃4、IL⁃10等细胞因子,DEGIR⁃MENCI等[12]研究报道,IFN⁃γ、IL⁃4、IL⁃5、IL⁃10等细胞因子表达异常在慢性荨麻疹发生中起重要参与作用。胡月等[13]指出,慢性荨麻疹患者IgE分泌增加,Th2细胞反应状态,可抑制Th1细胞表达,造成各种炎性细胞和活性因子失常,增加血管通透性。CHEN等[14]指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L⁃10等细胞因子表达升高,且与病情活动程度有关。本研究中,治疗组血清IgE、IL⁃4、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补体C3、C4水平及IL⁃18、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自血疗法联合抗组胺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失调,机制可能为自血疗法可增加血清IL⁃18、IFN⁃γ水平,降低IL⁃4水平,纠正 Th1/Th2免疫反应失衡;刺激机体免疫应答,改善免疫功能。陈平等[15]发现与单独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相比,采用自血疗法联合热敏灸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IgE水平。阳媚等[16]以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现自血疗法组治疗后血清IL⁃4水平低于枸地氯雷他定组,IL⁃2和IFN⁃γ高于枸地氯雷他定组(P<0.05),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
综上所述,自血疗法联合苯海拉明肌注及口服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可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近远期疗效确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增加单独自血疗法作对照,明确自血疗法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