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钢铁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07-26 06:54陈德荣
中国钢铁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钢铁业宝武钢铁

陈德荣

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造就了今天的中国钢铁产业

比较中国GDP增长率与粗钢产量增长率,会发现两者惊人相似。从1991-2017年这28年间,我国GDP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52%,同期我国粗钢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62%,基本是同比例增长,只是钢铁业的增长波动性显著大于GDP增长的波动性。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发现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第一是投资驱动的发展特征;第二是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促进招商引资的发展特征;第三是制造业优先的发展特征;第四是出口导向的发展特征;第五是地方政府房地产依赖症的发展特征。

以上中国经济增长的五大特征可以归纳为一个共同点,就是不断依靠资源要素的投入,通过外延增量达到经济增长目的。而这每一个特征都能形成高强度钢铁消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模式造就了今天的钢铁产业,同时中国钢铁发展模式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

现在再看中国钢铁业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征:

(一)需求裹挟的被动增长

经济增长对钢铁高强度消费决定了中国钢铁业实际是在不断为满足高速增长的需求而接力,需求与供给排浪式你追我赶,时而需求跑在前时而后浪超越前浪(供给过剩),但总体上是被需求所牵引,是典型的需求侧主导的发展模式。

(二)以模仿和学习为特色的赶超式发展

中国钢铁的腾飞始于宝钢建设,而宝钢是引进技术、装备和管理的典范。国内钢企则以宝钢为标杆,模仿和学习宝钢的技术、管理和产品结构,迅速缩短差距。应该说我们实现了小平同志“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的要求。

(三)产业投资审批贯穿行业发展始终

不管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年代还是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今天,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凡是钢铁项目投资都需要由行政审批。许多民企因绕过审批受到处罚(如铁本事件),钢铁投资存在实际上的配额制。

(四)民资以远高于国资效率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我国钢铁工业曾经国有资本一统天下,开放度不高,以前还禁止外资投资,对民资也有诸多限制。但中国民营钢铁资本在夹缝中生存,通过各种手段野蛮生长。今天中国民营资本所控制的粗钢规模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国有资本所控制的规模,当年新建十大钢铁基地的目标多数由民企实现。

(五)产业竞争始终难以达到垄断竞争的平衡状态

与同样是改革开放后高速发展家电业相比,钢铁业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处于无序的过度竞争状态,尽管行业自上世纪末起并购不断,但集中度并未明显上升,个别时期不升反降,这与家电行业在血腥竞争后迅速形成几大寡头垄断竞争局面反差明显,格力、美的、海尔等家电企业的盈利能力显著高于钢铁企业。

以上特征决定了以往中国钢铁业不具备高质量发展内外部条件。

二、中国钢铁要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庞大的钢铁产业是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成色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质量。反过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质量同时也决定了中国钢铁能否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两者是相辅相承互为因果的关系。

(一)中国钢铁业已具备高质量发展的条件

1.产能过剩是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阶段。在需求高速扩张环境下,钢铁企业不大可能也无动力追求较高质量的发展方式。只有海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产能过剩是任何一个成熟行业破茧重生的必然阶段,只有在红海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的企业,才能证明你适者生存了,这是自然界的法则,也是产业竞争法则。

2.钢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外部环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推进到第三个年头,钢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行业,虽然推进过程中有较强的行政色彩,但这是必要步骤,能够有效加快转轨速度。然而去产能行为本身并不能扭转和改变原有的发展方式,不能将去产能等同于高质量发展,它只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

3.中国钢铁需求拐点已现,为供给推动型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钢铁是工业化时代基础产业。我国工业化已进入到中后期,未来制造业对钢铁需求将保持平稳甚至逐步下降,但对品种品质要求会提高。由于我国土地城镇化超前发展未来即使人口城镇化仍有空间对钢铁需求的拉动作用也是强弩之末。因此可以确定中国钢铁消费的顶点可能已现,这种情况下行业才能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发展的问题。

4.中美贸易战倒逼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最近中美贸易战甚嚣尘上,美对华钢铁贸易限制早已常态化。特朗普政府拟对中国500多亿美元以机电类为主的出口产品额外征税,对钢铁间接出口影响较大。机电产品是我国出口主力军,2017年占总出口额58%以上,金额1.32万亿美元。根据经验测算,每一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将间接带动钢材出口0.48万吨-0.5万吨,以此推测我国庞大的机电产品出口对拉动钢材间接出口作用巨大,贸易战倒逼我国钢铁行业加快转型升级。

综上所述,中国钢铁业高质量发展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

(二)中国钢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何为高质量发展?十九大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实际上浓缩了高质量发展的全部内涵。我个人理解,就是要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集约型发展。对钢铁业而言,应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要细分市场拥有独有产品或部分别人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中国钢铁规模占据全球半数,却几乎没有我们独有的产品,反而我们仍有不少细分市场产品无法生产仍需高价进口。中国钢铁业的技术进步这么多年来不可谓不大,但新产品的研发大多只是突破了别人的封锁重复开发而已。新技术工艺创新基本上都是局部零星的,并没有产生对行业竞争格局具有较大影响的颠覆性创新技术。

2.要有良好的行业自律行为和规范的市场竞争秩序。任何一个行业必须要有竞争,但不是过度的竞争,要有适度的垄断但不是高度的寡头垄断,而是一种处于相对平衡的垄断竞争。中国钢铁业产业集中度低,最大的钢铁企业不到市场份额10%,产品结构雷同,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垄断竞争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

3.要有一批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的企业。行业是由企业组成的,优秀的企业是构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中国钢铁企业多,但企业知名度和品牌价值,远不如浦项、TATA、新日铁等国际知名度高。品牌的背后是质量、是服务、是社会责任、是公众形象。只有良好的品牌才能获得较高的产品与服务溢价,企业才能获得较好收益。

4.要有一个健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国钢铁业表面上充分竞争,实际上藩篱很多,“劣币驱逐良币”仍未消除。政府的行政审批、地方保护主义、产业对外资开放过晚等使得中国钢铁实际仍是一个竞争不充分且比较封闭的行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彻底拆除封闭的市场篱笆,真正实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更多的不同性质资本相互融合。

5.要有一种与城市共存的能力。中国钢铁产业催生了一批城市,但城市却容不下钢铁企业。如果行业的制造工艺并未有突破性革命,搬离城市的钢厂只不过是把污染转移而已,若干年后,当这些新钢厂所在地又发展成城市时是否再迁移?频繁的迁建钢厂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为什么日本东京湾城市圈能够容纳新日铁等钢厂,我们的大城市却无法容纳?什么时候我们的钢厂能够做到始终与城市和平共处,就说明我们的钢铁产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6.要有一批全球化的企业。中国钢铁业的国际化水平是与其在全球行业地位不相称的,也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瓶颈。今天在频繁和严厉的贸易战背景下,中国钢铁参与全球产业链整合尤其是核心优势的制造能力走出去十分紧迫。我们要走出以往集中在资源领域的国际化误区,更多的向制造的属地化、向研发的国际化方向发展,通过国际化促进企业和行业管理能力的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7.要有一个较高的产业效率。高效率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钢铁业在钢厂吨钢投资成本、建设周期等方面效率处于世界前列。但在劳动效率、研发效率、财务效率等运营方面与高质量发展尚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国有钢企资产效率与民企差距较大,僵尸特困企业也多集中在国企中且处置难,拉低了钢铁资本的整体效率。

以上特征最终归结为一个特征,那就是行业要有可持续的较强盈利能力,否则高质量发展就是虚幻的。

(三)中国钢铁业如何高质量发展

1.行业要切实从学习中成长转变为在创新中发展。小平同志对宝钢的题词“学习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我们实现了前半句,但离“更要善于创新”还有很大差距。要推动钢铁产业的动力变革,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激励。只有持续不断的研发创新才能形成我国钢铁业独有的产品和核心的技术,才能赢得与规模对等的全球行业地位。

2.加快智慧制造体系建设步伐,让智能制造成为钢铁行业的标配。中国钢铁业要抓住我国在数字网络化方面相对优势,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让数据、信息、知识等新型效率型生产要素成为驱动生产组织方式变革、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

3.加快传统钢铁产业向现代材料产业的转型。“一代材料支撑一代制造,一代制造支撑一代文明”。今天的钢铁已经不再是纯粹的钢铁,钢铁材料中正在越来越多的加入各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等其它能够提高性能的元素,钢铁产业向综合材料产业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这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4.加快钢铁行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资本活力。中国的国有钢铁资本仍占很高的比例,要激活国有钢铁资本效率必须加快推进钢铁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要素活力显得十分迫切,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5.以“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为抓手,加快全球化步伐。越来越多的中国钢企进入到了世界500强的行列,但多数还是国内企业,称不上是跨国公司,更不是全球化企业。一个没有全球化视野的行业注定是缺乏质量的。所以中国钢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锤炼体系能力。

三、中国宝武率先垂范高质量发展

中国宝武成立以来,认真贯彻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率先垂范高质量发展。

(一)高质量推进宝武重组和融合工作

这次宝武联合重组,我们深刻吸取了以往的经验教训,真正在“重组”和“融合”上下功夫。2017年是宝武重组的元年,我们将重心放在钢铁主业的聚焦融合上。2018年,在进一步深化钢铁主业聚焦融合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宝武多元产业的聚焦融合。

(二)高质量推进处僵脱困和压减法人工作

截止到2017年年底,我们已经压减、关闭和处置180户低效和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法人,期中2户为僵尸企业,4户为特困企业。2018年将继续做好国资委重点关注和督办的几大特困企业的脱困工作,压减30%的参股企业。

(三)高质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中国宝武在一级子公司层面全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宝钢股份和宝信软件相继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欧冶云商实施第一轮股权开放计划。下一阶段,中国宝武将以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为契机,在新业务、新产业的新建企业时一开始就会联合各种市场主体,以多元化的方式推进混合所有制,实现共建共享。

(四)大力推进由钢铁到材料的转型

中国宝武作为钢铁材料制造企业具有发展新材料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发展新材料产业的思路是:应对市场需求变化,聚焦大交通、新能源、传统用材提升等市场领域,以铁基新材料、炭基新材料、轻金属材料制造为重点发展方向,打造集材料及应用研发、材料制造、材料加工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材料供应商和解决方案服务商。

(五)持续推进人事效率提升工作

中国宝武结合聚焦重组,将人事效率提升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列入到各子公司的商业计划书和子公司领导人任期责任制考核内容中,刚性规定每年必须完成不低于8%的人事效率提升工作。迫使子公司要么做大分母(提高业务规模),要么做小分子(减少冗员)。

(六)进一步加大智能制造推进力度

中国宝武以技术装备较先进的宝钢股份为重点,全力推进智能制造工作。宝钢股份智能制造已完成由导入阶段向系统化落实阶段的转变,构建集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互联于一体的智慧制造体系,打造面向未来钢铁的全新竞争优势,力争在钢铁行业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模式,为我国钢铁工业实现智慧制造作出垂范。

中国钢铁业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受到影响最大的行业,我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我们全体钢铁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钢铁业一定能够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钢铁业宝武钢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中国宝武重组新钢集团向2亿吨迈进
浅谈工业厂房改造设计——以宝武集团某项目为例
中国高管培训发展联盟先进企业大学巡展中共中国宝武党校中国宝武管理研修院
宝武50亿铝基新材料及精深加工项目落地三门峡
“钢铁侠”
扑面而来的“钢铁鸟”
试论如何调动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计提
武钢、山东钢铁以及宝钢公司投资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