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意映
【摘要】基于正确地选择教学内容的策略与验证标准来看,在人教版必修阶段的课文《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的人物性格理解是所有教学内容中的其中一个难点。学生需要了解当时一定的社会风俗,才能准确分析焦仲卿的人物形象。因此,教师需要深刻挖掘课文中的民俗知识,并依据一定的原理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将民俗内容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将能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民俗文化 语文教学 孔雀东南飞 跪拜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298-01
一、选择与确定《孔雀东南飞》教学内容的策略与验证标准
首先要明确的是,人教版的教材编排把高中的阶段的语文教学分成了必修与选修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民俗文化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相同。在必修阶段,民俗只是配角,只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个工具。无论上哪篇课文,都应该把该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的达成作为首要任务与重中之重,而不是让民俗喧宾夺主。因此,选择在什么时候教民俗,将民俗以什么形式教,教什么内容的时候补充民俗内容最为适宜,这就涉及到了选择与确定课堂教学内容策略这个问题。这种策略的理据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基于学生的需要,基于教科书编辑者的编选意图,基于文本的特点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基于不同组合的单元教学目标,基于教师个人的人格与学养。”但基于这些理据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到底正不正确,还是需要有一定的验证标准,即策略。研究认为可以“利用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验证所设教学目标及所选教学内容是否符合编者编选此文的意图。”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的文言课文《孔雀东南飞》,它讲述的是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其中,同样面对封建式家長的阻挠,同样选择用付出生命的代价来抗争,刘兰芝敢于反抗兄长的安排,焦仲却不敢忤逆自己母亲的意愿,这两位主人公的形象可谓是形成了鲜明对比,对他们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应该是教学内容之一。基于笔者个人的教学经验判断,相对于刘兰芝的人物性格,学生在理解焦仲卿的人物性格时会存在困难。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分析看待焦仲卿理应是本篇课文的难点。这个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分析判断正确与否,可以从课后的练习中得到验证。在这篇课文“研讨与练习”的第一大题中,就在第3小题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认为焦仲卿性格软弱,你同意吗?”这个问题就明确涉及了焦仲卿的人物性格,从这点看,这个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恰当的。
除了课后练习,教参的分析也是最能体现教科书编辑者的编选意图的。而对于该问题的难度,相配套的教师用书里这样分析到:“从课文有关叙述来看,难以断定焦仲卿性格软弱。具体分析见‘课文研讨。学生从诗中能找出的证据是有限的,对当时的社会风俗也只有大致的认识,因此不必在讨论上花费太多的时间,教师也要注意适时引导和纠偏。”从这里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教参明确认为学生从文本中找出相关证据来论证自己观点是困难的;学生缺乏相应的民俗常识;教师必须适当引导学生理解该问题。那对于该题的答案,教参给出的解释又是怎样呢?“和兰芝相比,男主人公焦仲卿的性格展现得不是那么丰富,忠于爱情、敢于为爱情献身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方面。对于母亲的威逼、诱哄,他坚决地回应道:‘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他迫于焦母的压力将兰芝送回娘家,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按照当时的社会风习,他只能这样做。今天的读者难以责怪他软弱。自缢前他‘徘徊庭树下的举动,符合他特殊的处境──他是家里的独子,赡养母亲的责任无人可交付。因此,也不能据此认为他性格软弱,优柔寡断。”这里指的“社会风习”,其实就是当时的社会风俗。所以,综合以上教参的分析,可以知道,学生能否正确回答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掌握了一定的民俗知识。
综合所述,无论是从基于学生的需要,还是基于教科书编辑者的编选意图来看,还是课后练习,选择补充一定的民俗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性格是必要的。
二、民俗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孔雀东南飞》的教学片段
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焦仲卿的人物性格,笔者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第一阶段,带着学生回忆曾经学习过的课文《鸿门宴》中出现过的“再拜”:“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课文的注解给“再拜”的解释是:“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 并分析:张良之所以采用这么隆重的礼节对待项羽,是为了显示项羽地位之高,满足项羽虚荣的心理,让项羽放松警惕,为刘邦成功从鸿门宴逃脱争取时间。
第二阶段,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看看在《孔雀东南飞》里面,是否也出现了“再拜”这个礼节,出现了多少次,分别出现在哪里。
第三阶段,快速阅读教师准备的补充材料——姚荣涛的《“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试着在文中找到与“再拜”类似的礼节。
第四阶段,感兴趣的同学课后查找资料,尝试着从婚俗的角度,从文本中梳理出汉代的社会风俗,完成一个“汉代婚俗”报告,并在课堂上展示。
三、《孔雀东南飞》的教学分析
首先,之所以选择跪拜礼,主要是基于教师个人的人格与学养,是教师凭借个人学识与经验的一种主观判断。以民俗的眼光来看,《孔雀东南飞》不是只出现了汉代婚俗、跪拜礼等人生礼仪,还出现了节日民俗、服饰民俗、商业民俗等多类民俗。结合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及难点,这些所有民俗中,最能体现焦仲卿对焦母的绝对服从并能帮助学生理解焦仲卿软弱性格的,只有文中出现的跪拜礼。因此,选择从跪拜礼入手去教授这篇课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此外,以上设计的教学过程首先从旧知识入手,让学生从《鸿门宴》的“再拜”与《孔雀东南飞》里的“再拜”联系起来,初步感知“再拜”是一种向对方表示尊敬的最高礼节。这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称。然后,再让学生阅读补充的资料《“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了解“再拜”作为一种社交礼节,在阶级社会是一种表示臣服的礼节。这是一个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到这时,当学生汲取到这些古代文化常识后,自然会对“焦仲卿是否软弱”有自己的一个清晰判断。这里是个新知识的运用过称。同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容易对礼节民俗产生兴趣。
中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它无处无在,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教版的语文必修教材中就蕴含了大量的民族文化与民俗知识。随着高考越来越注重对传统文化的考察,身为教师更应顺应趋势,努力提高自身学识与修养,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瑰宝,将中华文化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让民俗知识更好地为我们语文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