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荣 胡钧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近年来各个领域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和密切。虽然我国医学留学生的培养起步相对落后,但发展迅速。由于医学科学的特殊性和人体的复杂性,就使得医学教学需要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高标准的评估体系和高效的管理方式。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医学留学生在培养模式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策略。
关键词:留学生;培养;师资;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1-0066-02
一、临床医学留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学生专业基础薄弱。近年来,临床医学留学生在中国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其他专业来华留学的比例,其主要来自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医学院校留学生入学门槛相对较低,将严重影响生源质量。由此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医学基础知识薄弱,来自其他国家的医学生在临床实习的下一步实践中受到影响;其次是多数留学生汉语水平较差,语言障碍难免会影响学生对医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另外,大多数临床医学留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都不如中国学生,而且临床技能欠熟练,科研思维不够深入,时间安排不合理。由于课外时间限于母语沟通环境,他们与中国学生的互动也偏向于英语良好的少数学生。
2.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动机分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融合型动机的学习者更渴望医学知识的学习,但如果学习者只具有融合型动机,就会出现学习目标盲目,学习无重点的现象。具有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学习目标相对明了,一般是为了获得资格证书或晋升以及就业等。因此,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相对被动,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效率较低,而一旦学习目标完成,学习者通常会放弃进一步的努力。有学者调查发现,在我国有75%的临床医学留学生之所以来华学习,是为获得学位证后能回国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10%的留学生则是因为对医学有浓厚的兴趣,其他的15%则是受派遣继续教学、家庭或者其他需求,由此可见大多数留学生的学习更偏向于工具型动机。
3.师资力量缺乏。目前医学院校在留学生培养和教育配置之间存在一些矛盾,例如留学生不同宗教背景、不同国情对医学的需求与各专业教师配置之间的矛盾就是其一。医学留学生在步入校园后都会有一定时间的来学习汉语,但大多数语言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对汉语的认知度远不如其他语种,甚至在中文课程中理解都很困难。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一些院校对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老师相对紧缺,由此可能影响到授课质量,导致部分留学生对专业课缺乏兴趣。其次,由于国内临床教育与附属医院发展的需求,教师需同时兼顾临床医生角色、本科教育工作、学术讲座等,因此,教师显得力不从心。
4.缺乏完善的考核制度。由于留学生在宗教信仰、生活习性、个人发展上也存在较大差异,统一考核存在难度。在文化方面,因为自身国家医学发展水平、语言沟通障碍等因素,故考核(包括阶段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要求等)标准相对较低。不同国家的医学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使得留学生们求学选择的目的和专业方向也不尽相同。不同区域的流行病学与经济、地域、文化差异有着紧密联系,这种差异性导致各个地区的流行病、常见病存在不同,我国临床诊治的常见病、多见病有明显的地区性,临床教学中的大纲对各个疾病掌握的要求也存在差异。因此,现行教学大纲的要求不能完全满足留学生的学习需求。
5.专业书和大纲的差异。国外医学院校和国内高校在教材选用、大纲制定以及培养标准上存在差异,医学的特殊性在于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更新,国内一些教材更新相对滞后,故而在编纂、判定标准以及数据整理上与国外教科书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而言,英文版教材讲述相对详尽,更适合于自主能力强的学生自学;而国内教材则是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涵盖内容多而全,许多内容浅显易懂,更适合于理解记忆。
二、医学留学生培养模式的展望
依据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医生应该是预防和保健的提供者、病情治疗的决策者、医患沟通的主导者和健康模式的管理者。随着当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深入认识,预防、保健和医疗将作为一个整体有机的融合,医学教育的培养模式需伴随着人们对医学服务方向的变化而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在这个指导思想下,要求我们改革现行的制度,制定出具有时代性的医学教学培养模式。
1.提高师资力量的底蕴。首先,教师队伍中选拔的骨干人才虽然具备较强的英语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有需要强化的地方,在教师自身学习的同时,还应大力鼓励与留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交流。不仅增强教师的积极性,而且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既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又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不同的医学院校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学科,集中和整合这些优势资源,根据留学生的需求,开展多中心、多模式的全英文教学授课,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选派业务骨干到国外进一步深造和培训,引进其国际化、时代化的培养模式,并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经验进一步改进和巩固,更有助于发展符合国际化标准的全英文授课团队。
2.优化课程体系。在广泛调研学习国内外医学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依据医学留学生已有的培养方案和知识背景,结合留学的多元化需求,进一步改革全英文授课的教学大纲、专业内容和课时设置。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代医学的发展,调整的重点在于课程的内容需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基础实验和理论操作的比重有待于加强,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由于医学的飞速发展和其特殊性,还需不断增设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内容。在常规的临床实习之前,开展针对性的临床技能操作考核;为锻炼学生在与病患的沟通交流,还需增设必要的医患沟通培训课程。在课程整合过程中,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医学人文相融合,核心课程与相关课程相互补,初步建立具有当代特色的医学留学生培养体系,使医学留学生教育更能适应新型的医学服务模式。另外,教材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对于教材的改革,要充分体现现代化和国际化需求,紧跟医学培养模式的发展。要专业特色明显,不断改进创新,充分利用国际原版专著,构建医学留学生全英文授课的教材体系。
3.引进优秀教学资源。积极展开国际交流,加强国内外医学院校的沟通合作。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培养模式、教育理念。大力引进优秀的教育人才,特别是双语教学骨干,培养出具有国际水准的教师团队。积极发挥传统学科的优势资源,提升师资队伍自身的素质,对今后教育模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选派一部分有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以攻读学位、访问学者等多种形式走出去,学习更好的教学模式,发挥自身优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积累探索国际教育的经验,促进我国教学模式的发展。
众所周知,学生的需求是教学工作的基础,满足留学生在学业上的渴望是医学院校教育培养的意义。然而,医学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专业的特殊群体,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医院校留学生的培养发展水平,就要积极发挥学科建设特色,把握时代对医学的需求,积极参与国际教育的竞争与合作,这也是医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
参考文献:
[1]方宝,武毅英.高等教育来华留学生的变化趋势研究—基于近十五年统计数据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2):24-30.
[2]胡振,韦波.加快发展我国医学留学教育的战略思考[J].高教论坛,2012,26(4):15-18.
[3]易露茜,陶立坚,陈启元.医学教育改革与国际标准的研究[J].医学教育,2005(4):9-12.
[4]陈萍,臧伟进,雷莉.中国西医院校外国留学生教学改革思路[J].西北医学教育,2005(4):349-351.
[5]姜苏华,孙鹏程,孙韵珩,等.来华医学学历留学生教育发展趋势初探[J].医学教育探索,2006,5(9):795-796.
[6]陈琪,沈春明,陈地龙,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五大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重庆医学,2013,42(13):1555-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