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克军 范凤兰
摘要: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形成“终身体育”的重要阶段。随着终身体育的提出,目前高职院校中正处于落实终身体育,强化体育教育的关键环节。本文以终身体育的基本内容的理解为基础,提出了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并且就此提出了终身体育视角下的高职体育教学强化策略,希望对加强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终身体育视角;高职体育教学;策略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06.014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06-0053-03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及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人们越发认识到体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随着人们对网络依赖程度的提高,交通的发达,运动时间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少。据相关资料显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呈逐年下滑的趋势。各高校将体质测试成绩与奖学金,毕业挂钩,足以说明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已经引起主管教育部门的重视,其目的是激励学生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养成锻炼习惯,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所以,终身体育对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强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一、对终身体育的理解
目前,终身体育的理念已经广泛渗透到各大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是20世纪90年代体育教育提出来的全新体育教育理念,广泛意义上的终身体育主要包括两层含义,首先,终身体育是指我们从出生到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重视体育,重视自身锻炼,争取做到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体育锻炼。其次,终身体育是指我们成长的每个阶段的身体状况都不尽相同,需要有合适的体育锻炼形式,我们要一直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应该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都采取有效的、最合适的体育锻炼方案进行锻炼,从而使身体达到最佳的状态。终身体育这一教育理念不仅是人体自身的发展需求,也极大地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逐渐成为各大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高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不断发展,高职院校越来越成为社会选拔人才的大热门,我国高职院校生的招生数量逐年递涨。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体育状况并不乐观,因为随着高职学生数量的增加,导致整体素质下降,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无法平衡,很难控制自己的生活节奏,高职学生自控能力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自觉、自律性较差,尤其是在体育活动方面,导致了身体健康水平不断下降,其中超重、耐力下降成为突出问题。据相关资料显示,高职院校的学生比高中重5-20斤的比率达到了83%,有的甚至超的更多。我们都深有体会的一种现象是,很多大学生连基本的800米、1000米的体质测试都很难达标,也是基于以上原因,我国的教育部门逐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及数据,每学年都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各项目均有分值及权重。测试结果成为评“三好学生”、奖学金等荣誉称号的重要指标,平均成绩达不到50分的将不能毕业,这一条件引起了学生足够的重视。
(二)高职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
高职学校中的体育教育工作总体水平一般。衡量一个学校体育工作的水平,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则是不可或缺的指标。从测试数据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的成绩一般,优秀率极低,不合格比率较本科院校高,主要是学生缺乏平时锻炼,自我锻炼的意识不够,更没有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多门体育选修课程,部分学生没选上自己喜欢的项目,不得不选择没有兴趣的课程,课上积极性不高,更别说按照老师留的作业去巩固技能,所以并没有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以上是造成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现状的原因之一。
(三)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难以摒弃
各高职院校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有的收效甚微,所取得的效果不理想。虽然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中教学学时增加,不少学校从两个学期增加到三个学期,但教学理念没有更新。在实际教学中倾向于技术,过分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忽略了掌握技术的过程也是锻炼身体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贯彻不充分;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和身体差异,不注重因材施教;只注重课堂教学,忽略了课余锻炼。虽然课后留了作业,在实际中并没有切实做到课后监督及课上及时检查,导致课余锻炼效果大打折扣。以上使得体育教学的价值未能真正体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的变更也应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并行,剔除陈旧、刻板的教学理念,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阴影。所以说传统的体育教育理念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体育教学的有效发展和进步。
(四)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不够完善
教师职业道德淡化是目前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师资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教师职业淡化对于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在高职院校的体育专业中,教师職业道德淡化主要体现在与学生沟通的工作中。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在课堂中,上课之后直接进行技能的教授,并没有了解学生的过程,有的学生因为身体的原因不能进行活动但是畏惧老师的威严不说明实际情况,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而且这种类似的情况层出不穷,所以必须对这样的情况进行改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高职院校对老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不够重视。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逐渐被国家重视,所以对教师的条件也相应有了提高。高职院校在对体育专任教师任职条件中,首先考虑的因素就是他们的学历,原则上是要求应聘教师有硕士研究生的学历,而且有的还需要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以上标准,这些可以保证高职院校体育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在教师招收的过程中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必须降低招聘要求,往往会招收一些学历较低的青年教师,再加上目前高职院校中本身就存在很多的中年教师,他们的学历可能会更低,所以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原始学历普遍不高。所以需要他们进行定期的进修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但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职教师对于在职进修严重缺乏积极性,一是因为繁重的教学任务致使高职院校教师分身无术;二是对于这些教师在职进修的要求不严格,而且对于进修教师也没有相关的鼓励措施;三是相关培训机构针对高职体育教师培训较少。以上几种情况致使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相对滞后,所以一定要加以改善。
三、终身体育视角下的高职体育教学策略
(一)建立科学的体育教育观念
在生活工作中,如果我们想一直保持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态、生活的积极性,不断的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有终身体育的理念支撑,从而坚持科学的体育教育观念。当然,影响终身体育的因素有很多,有个人心态、社会责任感、生活积极性、性格特点、身体状况等,对终身体育影响最广泛、最深远的因素还是终身体育教育。而体育教师在终身体育的教育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体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一定要秉承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学校应该提供体育教师更多继续教育的機会,定期进行专业的体育培训,提供更多机会派遣老师外出学习,让老师能够建立科学的体育教育观念,尤其是终身体育的理念。老师自己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继续学习,坚决摒弃传统的不利的体育教学观念,贯彻落实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并且不断进行自我教学能力上的提升。
(二)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养成锻炼习惯是关键
课程教材是知识传递的最有价值的媒介,为了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学校应该有效进行课程体系的修订,从终身体育角度出发,尽量能够做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并且适当降低运动的难度,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抓住运动项目的重点要点,减少繁琐的运动规则,将运动项目和竞技项目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体现出课程教育的综合性、统一性和终身性,提高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兴趣和积极性。将课内与课外体育锻炼有效结合,比如建立课外活动考勤机制,将课外活动参加次数与体育课成绩挂钩,将大大激励学生主动参加课余锻炼,培养锻炼习惯的养成。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课余时间指导并与学生共同锻炼,树立榜样,以实际行动影响和感化学生,使日常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改革创新体育教育模式
基于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下,老师应注重因材施教,采取合理的、创新的教育模式进行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学生可以从教学情境中得到真实情感的感受,提高他们体育锻炼的兴趣。比如说,老师理论课上播放讲解相关的体育赛事,一般情况下,即使学生对体育赛事不感兴趣,但是在全班的大环境下一起观看赛事,也会自然而然的被感染,通过观看,学生可以真真切切的从比赛中感受到运动员的热情和执着,他们也会被这种热情感染,从而对运动项目改变看法,慢慢喜欢上某项运动,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锻炼,从而达成了运动项目的一致性,这样终身体育的传输和渗透就更加容易。
(四)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学生已经越来越成为教学的主题,终身体育视角下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也一样,应该高度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身心状况,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因材施教,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从而提高他们对体育的兴趣。老师应该保持跟学生之间的沟通,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准确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老师才能深入到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才能根据他们的想法,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学生,让终身体育的理念在体育教学中起到作用。
四、结束语
总之,目前终身体育的理念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应该重视和秉承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不断强化终身体育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使学生通过学校体育的课程自觉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使体育教学更加贴近高职院校教学的目的要求,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身体条件优秀的高职生。
[责任编辑:盛暑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