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雅心
[关键词]人物采访;技巧;还原生活现场
要想写好一篇人物通讯,深入的采访很关键,然而面对丰厚的人生经历,往往让人有无从入手的感觉,什么都想采。什么都想写,结果通讯成了人生流水账,别说读者,就是被采访者也不愿意看。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人物的采访呢?
笔者认为要善于把所要采访的人物“送回”到他曾经的生活中去。采访者在他过去经历的“回放”中,寻找兴奋点。
首先,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有目的地“回”。走入记者笔下的人物大都有着丰厚的人生经历,有的人,给他写一本大书都不为过,但是一篇通讯往往也就1500字左右,怎么能在有限的篇幅中尽可能好的表现人物特质,这就要求记者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有目的地引导被采访者“回到”过去最典型的生活情境和工作瞬间中。
2003年,记者被派往绥棱采访一个在关工委继续发挥余热的老干部,老人家当了一被子领导,口才和表达能力都是一流的,可是无论记者怎么引导,他口中出来的那些故事,总是摆脱不了工作报告的痕迹,而记者想体现的是一个为孩子兢兢业业贡献余热的爱的形象,大半个上午过去了,记者挖掘不到有血有肉的细节,没有捕捉到一丝一毫“烟火气”,老人家就是“神”一樣的存在。马上就要到中午了。老人客气式的留记者一起去食堂吃午饭。“好啊,正好我也想和您共进午餐。”记者立即爽快地答应。一到餐桌上。老人端着的架子立即放了下来,变成一个和蔼可亲的邻家老伯,一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也从他口中源源不断流出。记者立即拿出采访本……一顿饭“吃”了两个多小时,记者收获的是一篇充满人性气息的人物通讯,作品《七十六岁的年轻人》发表后读者纷纷打来电话说。我们认识的老领导一直板着个面孔,没想到他是一个这么温暖有趣的人。
其次。可以请他的身边人“带领”他回到他的生活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往往一个人总结他自己总有点抓不住重点的感觉,在他的认识中,那些经历过的,都是难忘的、有价值的,可就算是写一本人物传记的大书,也不可能不厌其详地把一个人的一生全部再现,怎么才能让那些最闪亮的经历“自己跳出来”?请他人助力。有时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记者采写国家一级编剧李景宽老人时,中午12点多就到了老人家里,老人对记者的采访很重视,做了精心准备,一见面就捧出厚厚的作品和证书,给记者细数他的辉煌,很快日已偏斜,老人仍然讲得起劲儿,笔者却被他牵着,找不到自己想要表现的最佳角度。这时李景宽的老伴端来一盘水果,记者见状忙拦住她让她一起坐下来聊,李景宽还嫌老伴碍眼,要支走她,“他就这样,老嫌我打扰他,连吃饭我都不能叫他。”
“那你怎么做呢?”
“我冲他拍三下巴掌,他感觉到了就过来吃饭,没感觉到,我就自己吃,不打扰他思路。”
多么形象的一个细节,记者的后半程采访多了李景宽老伴的“支援”变得有声有色,一个作品等身的老编剧形象立体起来,鲜活起来。
再者,要和他一起走回他的生活。采访,顾名思义,采集素材,调查访问,一支笔,一双眼睛似乎就可以完成,于是接受采访的对象,面对记者时往往正襟危坐,谨言慎行,无比的书面化和标准化。而这样的采访,往往很难拿到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所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走进他的生活,并和他一起走回他的生活。
笔者曾经采访一个女乡镇干部,从农村妇女主任干上来的她,很健谈,一打开话匣子就收不住,可是总有一股子拉家常的味道,“咱们到你包的村上看看吧。”在笔者的提议下,她带领笔者走进她工作的阵地,一到村里,她立即换了一个模样,满脸亲和,遇到每一个老乡都像遇到家人。满眼是关心,满心是关注,从街边到门口,她都能参与进去,一个下午跑下来,她很歉然“忘记”了陪笔者采访,而笔者却收获到了一个乡土里美丽着的女基层干部形象。
和这个女乡镇干部相反,笔者曾采访一个环卫工人。年过半百的他似乎都没经历过这阵势,和笔者面对面坐在办公室里,话都说不流利了,笔者见状提议一起到他“掌管”的路段上去,到了街上,他就忘记了笔者的存在,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路边的商铺见了他大老远地跑来搭话,居民见到他也像见了亲人,一个环卫工作怎么和他负责的路段上的人们相处得这么融洽?一个问题跳入记者脑海。循着这个“新发现”,一个尽职尽责。敬业乐业的环卫工人形象丰满起来,原来他不仅负责扫大街,谁家的垃圾他都主动去管,他有他自己的逻辑:“其实帮他们也是在帮我自己,我帮他们运走了,他们就没机会扔大街上了。”平实的理解,却化做一股暖流,感动着整条街上人们,他负责的路段总是最整洁有序的。
引导和带领被采访对象走回到他的生活中,更多时候要走入他的生活,和他同悲同喜。让他感觉不到你在采访,你就像是一个帮手,这个时候你收获的信息量往往超出你的想象。2006年记者采写一篇长篇人物通讯《26个孩子一个妈》,肇东女企业家姜丽娟先后收养了26个孩子,心怀这种大爱,可面对笔者的采访,她似乎没什么可说的,笔者就跟她一起走进“大家庭”,感受她和她的孩子们特殊的亲子关系,一餐饭、一件衣、一个眼神,爱在每一个细节中流淌,那是笔者用最少的笔录完成的最长的人物采访,稿子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稿子被评为当年的全省妇联好新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做人做事要踏实,这个道理,新闻采访一样适用,一支笔、一个本子,有时候远远不如一双眼睛、一颗心给你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