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睿
摘 要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殖民统治政权。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残酷镇压,而且在文化教育上也进行破坏,对东北人民推行一系列奴化教育政策。在民族危亡之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批批爱国青年和东北民众奋起反抗,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反奴化教育斗争,不断激发东北人民爱国情怀,巩固抗日根据地建设,有力支援了抗日战场,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杰出贡献。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反奴化教育 斗争形式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5.071
Abstract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September 18th Incident, Japanese imperialism established a colonial ruling regime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 Not only is it politically and economically brutally repressed, but it also undermines culture and education and implements a series of enslaving education policies for the people in Northeast China. At the time of the nations peril,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 group of approved patriotic youth and northeastern peoples fought against it and carried out different forms of anti-slavery education struggle, continuously inspiring the patriotic feelings of the Northeast people, consolidating the anti-Japanese base construction, and effectively supporting the anti-Japanese battlefield, for the Chinese people to mak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Keywords northeast region; anti slavery education; form of struggle
日本侵占中國东北后,大肆推行奴化教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各界人民英勇斗争、前赴后继,反满抗日活动在十四年间从未中断。一批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在日伪严密监控下,建立地下党团组织,联系师生群众,激发学生爱国热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反满抗日反奴化教育斗争,取得最后胜利。
1 学生运动拉开反抗奴化教育斗争序幕
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推行“打满铁主义”,加紧对中国东北侵略步伐,向张作霖提出在东北修筑五条铁路的要求,即吉会宁、长大、吉五、延海、洮索五条铁路。这条铁路可使中国东北与朝鲜贯通,并伸向内内蒙和中苏边境。这也充分暴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吞东北,进而威胁苏联和关内安全的野心。
6月,中共满洲省委号召东北人民团结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修筑铁路。东北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吉林省学生和其他各界群众最先奋起抗争,吉林大学师生到哈尔滨串联,在哈尔滨掀起大规模“反五路”斗争浪潮。11月4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省立六中等学校共同组建“哈尔滨学生维持路权联合会”。11月5日,哈一中学生冲出校门,与二中学生汇合,先到东省特别区长官公署请愿,会又汇同各大、中学校学生,到日本驻哈领事馆示威游行,沿途撒传单、贴标语。此次游行,让日军和东北军阀尤为震惊。张作霖立即电令道尹蔡运升,让其严查并镇压此次学生运动。消息传出后,引起全市师生和各界人士愤慨。11月8日,学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于11月9日举行一次更大规模的罢课和示威游行。“一一九”当日,多所学校师生和各界六千余人,在八区召开护路大会,宣布游行路线。游行开始后,队伍行至道外时与伪警察发生冲突,双方混战在一起,僵持不下。滨江警察厅厅长高齐栋命令开枪,这愈加激起师生反帝爱国怒火。双方激烈混战,学生终于冲破军警阻拦,重新整顿队伍,势不可挡,他们抬着重伤员,扶着轻伤员,昂首阔步,矢志前行。各界群众最后包围道尹公署,时至晚6时游行结束。在“一一九”惨案中,240多名学生受伤。
事后,学联10位代表赴沈阳、吉林等地向张学良、张作霖抗议请愿。又经过一系列斗争,受到接见,张学良、张作霖接受了代表提出的惩办凶手,赔偿损失,保证不再发生同类事情,准许学联成立、保障爱国运动等四项要求,并付给受伤学生慰问金和医药费。
反对筑路斗争直至1929年仍在进行,期间东北抗联著名将领陈翰章,接到吉林学联关于开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修筑吉会路的宣传活动通知后,会同学生自治会组织学生参加此次活动,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
2 伪满前期爱国师生反奴化教育斗争表现形式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一批爱国师生愤而出走,有的奔赴解放区,有的到北平等关内各地。许多未出走的爱国师生,采用各种方式参加反奴化教育爱国运动。有的师生拿起武器,投奔抗日部队,大部分人就地坚持反日奴化教育斗争。
流亡至关内的东北师生,怀揣对家乡思念和对日寇仇恨,开展各种抗日救亡活动。他们将思想悲愤化为动力,通过宣讲、演剧唱歌等形式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力图唤起广大群众。《松花江上》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激发人们的抗日情怀。
为将流亡学生组织起来,1931年9月28日,杜重远、高崇民、车向忱等人发起,500余名流亡学生参加,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其目的是返回老家,收复失地,支援东北人民抗日斗争。
救国会为安置关内万余名东北流亡学生,成立东北学院。不久,又帮助东北大学生在北平复校上课。同时,救国会还招收一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为抗日救国培养人才;积极创办《救国旬刊》等刊物,宣传抗日救国思想;组织青年学生向南京政府请愿等。救国会各项工作深得人心,培养出一批抗日骨干。有些学生被救国会派回东北,联合马占山、李杜、冯占海等东北军将士抗日;派东北大学生苗可秀回凤城县联系邓铁梅组建东北抗日义勇军。有的学生派回东北,从南满至北满进行抗日宣传和组织工作,车向忱等人在哈尔滨开办中医院作抗日活动据点,开展联络工作。有的学生回东北组织爱国学生,向国联调查团上书。1932年10月,国联被迫发表《调查团报告书》,承认东北是中国领土。这是东北人民向国联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罪行所取得的胜利。
同时,滞留东北沦陷区的师生,一方面组织力量宣传爱国抗日将领事迹,开展捐献活动,支援抗日部队,另一方面开展反奴化教育斗争。“一一九”运动后,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群进社”。东北商船学校在冯仲云组织下,70%的学生参加读书会,又发展了40余名学生成为“反帝会”会员。后又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中共江北区委。他们动员学生参加抗日救国活动,哈尔滨各中学也相继成立读书会,平民教育促进会。党派苏子元任平民教育促进会干事,扩大革命理论宣传。中共满洲省委组织的口琴社吸引一批爱国学社和文艺界进步人士加入。地下党员姜椿芳、金剑啸均参加了口琴社活动,联络并团结文艺界认识开展抗日斗争。侯小古坚持举办三天口琴音乐会,演奏描写“九一八”事变的“沈阳月”等进步歌曲。日伪警察开始逮捕口琴社成员,侯小古被抓后受到日伪警察严刑逼供,侯小古痛斥敌人,誓死不屈,后英勇就义于哈尔滨太平桥圈河。
辽、吉两省爱国师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不同形式开展反满反日反奴化教育斗争。陈翰章任教员时在每周举办的讲演会上,宣讲国内外大事,痛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罪行。他常和青年朋友说:“国破家安在?堂堂男子岂能甘做异族奴隶!”1932年9月,他抱着国家兴旺、匹夫有责之志,投奔抗日队伍。
3 伪满后期爱国师生反奴化教育斗争表现形式
日本帝国主义在伪满后期垂死挣扎,强化其法西斯统治魔网。因其残酷镇压态势,东北沦陷区抗日形势转入低潮。虽然学校公开斗争少了,但中国共产党组织活动和秘密结社从未停止,反抗形式呈现隐蔽、多样特点。
一是在学校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九一八事变后,学校中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广泛联系群众,不懈斗争。1936年哈尔滨各学校的大批中共党员和革命学生被逮捕暗杀,其中大部分是革命青年。很快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又重新建立起来。佳木斯中学是当时党的活动中心,中共佳木斯市委书记是该校教师。他们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员、学生身份为掩护,联系爱国师生,开展隐蔽战线的反满抗日反奴化教育斗争。
二是学生的秘密结社。因抗日民族統一战线的建立,在东北的各大、中学校建立起秘密反日团体,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中1938年组建的东北青年奋起救亡会,在长春建大、吉林师大发展会员,进行抗日活动。在长春陆军军官学校建立的东北三省主权领土恢复会以驱日寇,恢复主权为宗旨。哈尔滨青年读书会主要任务包括读书学习;文学创作;团结青年,在道里、道外区先后成立两个学习小组;观察形势,提高思想。参加该会成员大多是青年和学生,每周聚会,有时读《大众哲学》、《唯物辩证法》(日文)等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有时学唱《国际歌》、写文章等。读书会培养一批进步青年,有的成员后来参加抗日游记活动。各种类型不同、人数不等的读书会在各大、中学发展壮大,一些规模小的社团也秘密组织阅读进步书籍,开展抗日和反奴化教育斗争。
三是教员的爱国运动。许多教员躲避日伪监视,利用合法讲坛,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讲《精忠报国》,宣传岳飞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观念。图画课,教员画螃蟹,意味“看你横行到几时”,借以表达对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员还在教学以外的时间或场合表达爱国主义思想。
四是青年学生的多形式反抗奴化教育斗争。一种是通过文学活动的形式。1944年奉天高中学生,不满日伪统治,十余名学生创办刊物《辰星》,学生写诗著文,揭露日本侵略罪行,反映东北人民痛恨和疾苦。还有是散发传单的形式,如学生在校散发传单《告东北同胞书》,进行反满抗日爱国活动。再有是利用民谣等形式。如把伪满国歌“天地内,有了新满洲”改为“天地内,有了新馒头”;将“新满洲便是新天地”改为“新满洲便是新地域”。还有抵制强迫劳动的方式。爱国学生对奴隶式“勤劳奉仕”不满,在日本侵略者高压政策下,采取各种办法进行抵制。有的装病不出工,有的出工不出力,有的制造废品,有的破坏工具等等。
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反奴化教育斗争,不仅是中华民族实现独立与解放的重要环节,而且激发了爱国师生的民族情怀,提升了广大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气节。回顾十四年抗战,在东北地区开展的反奴化教育斗争,给日本帝国主义沉重打击;同时,东北人民所彰显的团结御侮、爱国守土的品质,打击日伪殖民统治气焰,提升了青少年一代的民族自信心,对当代社会和平发展模式构建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吴凯.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奴化教育的斗争[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6):60-62.
[2] 胡移山,姚志敏.略论东北沦陷区奴化教育和反奴化教育的特点[J].理论界,2005(11):160-161.
[3] 王野平.东北沦陷十四年教育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4] 金钟哲,陈雷雷.1931-1937年日本对东北的奴化教育[J].世纪桥,2017(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