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策略分析

2018-07-25 10:10陆军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10期
关键词:粒米一元二次方程正方形

陆军

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思维,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变“苦学”为“好学”,再由“好学”变成“乐学”。这样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一、导入环节的情境创设

1.立足生活创设情境

教学应该源于生活,并且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学内容应该与生活场景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最直观地感知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应该立足于生活,以生活素材创设教学情境,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导入环节,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情境。

学校准备对校园的布置进行调整,为此购买了一些草皮,准备在三个地方铺设,以下是基本方案:(1)准备在科学楼的后面铺设一块正方形区域的草皮,面积为36平方米;(2)准备在红砖路旁铺设一块长方形区域的草皮,面积也是36平方米,且长度比宽度大5米;(3)准备在雨石亭的前面铺设一块长方形外加两个半圆形组成区域的草皮,其中长方形的寬度为4米,其面积正巧与两个半圆面积的和相等(π取3,结果精确到0.1)。请问施工人员应该怎样进行铺设,才能符合要求?

以带有强烈生活气息的问题情景,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他们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奠定了基础。这一过程,还将指导学生对实际问题展开抽象与建模处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在温故中知新

以复习的方式来进行新课导入,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巩固,也有助于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比如,在指导学生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在导入环节可先安排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展开回忆,并引导学生围绕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展开猜想。在学生回忆全等三角形时,必然会集中研究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高线、对应中线等量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回忆,将启发学生围绕相似三角形展开分析和探索。

以上导入的情境创设,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形成较为深刻的映像,能够使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让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更具有体系性。

3.结合学生疑点创设情境

数学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探索中会遇到很多思维上的障碍,这导致学生很容易产生一些认知冲突,从而使他们表现出很强的探索欲望,这也就是教学的切入点。所以,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有效把握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疑难点来创设情境。比如,在指导学生研究“有理数的乘方”时,笔者通过这样一个富有悬念的故事切入课题。

从前有个国王很喜欢下国际象棋,一次他在表彰大臣时,问大臣希望获得什么奖赏,大臣说:“那就奖赏我一些米吧,在国际象棋的棋盘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第四个放8粒米,然后是16粒,32粒……”国王听了哈哈大笑:“你太客气了,所要的奖赏太少了。”大臣却说:“陛下,其实您国库里所有的大米都凑不够我的奖赏。”

接着,笔者继续启发学生:“这个故事你听懂了吗?为什么大臣会有这样的回答?当我们学过有理数的乘方之后,你才会发现问题的巧妙之处。”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因素,笔者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对新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新课教学的情境创设

1.创设能够激起学生愤悱心理的情境

所谓愤悱心理,就是事物之间的矛盾引发认知主体的心理冲突,由此激活其好奇心和探究欲。为此,教师要特意将悬念元素体现在情境创设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比如,在研究“一元二次方程”时,笔者安排了“猜年龄”的游戏:请大家将自己的年龄减去3,再乘以4,最后说出结果,老师很快就能猜出你的年龄。很多学生不相信,纷纷要让笔者猜一下,但是几次尝试下来,都没有出错。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告诉学生,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一元一次方程。这使学生对随后的教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探索的热情也一再高涨。

2.创设可以展现思维过程的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不仅是为了得出结论,更是为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思维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从中有所收获和体会。比如,在进行“无理数”的概念教学时,笔者给学生安排了一项任务:将两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剪裁之后进行拼凑,设法得出一个大正方形。在操作过程中,很多学生沿着对角线将每个正方形一分为二,然后将四块等腰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大正方形。学生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很独特——貌似无法用已有的数系(有理数)来表示。鉴于此,学生们进行了深入讨论,最终明确了“数为什么不够用”的原因,并逐渐引出了无理数。据此,学生经历了数系扩充的过程,在操作和讨论中明确了无理数产生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课堂小结的情境创设

1.创设承上启下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小结阶段,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对新学内容进行巩固,又要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为此,教师有必要创设承上启下的教学情境,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完“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之后,笔者创设情境:“同学们在处理一元二次方程时肯定发现,有的方程有两个相等的根,有的有两个不等的根,有的没有实数根,其实这些内容只要观察‘b2-4ac的情况就可以了,有关这一点请大家在课后继续研究和探索。”这其实就是为了给下一课“根的判别式”学习做好准备,而给学生布置的一个预习任务。

2.创设抛砖引玉的教学情境

所谓抛砖引玉的情境,就是教师提供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展开思考和质疑。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教师要充分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巧妙设计情境,激活学生探索的欲望。比如,在“勾股定理”的课堂教学结束之际,笔者和学生分享古诗:“平地秋千未起,踏起一尺离地;送行二步与人齐,五尺人高曾记;仕女佳人争蹴,终朝笑语欢嬉;良工高士素好奇,算出索长有几?”这首诗歌展现了一幅游戏的场景,同时又隐藏着一些数学问题,笔者适时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同学们,你能结合诗句算一下绳子的长度吗?”这个问题将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索,并由此感受数学别样的精彩。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创设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搭建平台,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让他们能够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研究和探索中。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粒米一元二次方程正方形
1亿粒米
重构正方形
超级变变变
分分钟,帮你梳理一元二次方程
例说“一元二次方程”在中考中的应用
中考里的“一元二次方程”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移火柴
2017年粮食进口关税配额数量公布
13 亿粒米究竟有多重?